APP下载

试论“教学做合一”在教学中的运用

2009-08-13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7期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教学创新

金 勇

【摘 要】本文以陶行知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对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做合一”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探讨,以期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智力。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 教育理念 教学创新 教学实践

进入二十一世纪,传统教学观念正经受重大挑战。如何总结教学改革经验,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进行教育技术创新,培育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

一、“教学做合一”的内涵

“教学做合一”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其内涵表现如下:

首先,教的法子是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是根据做的法子。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学做”是一件事的三个方面,三者之间必须密切联系。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这是“教学做合一”的基本观点,也是其根本的教学方法和原则。

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然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先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最后,教学乃是教人学。它不仅是传播知识的过程,还要教人学会学习。事实上,“教学做合一”,就是教和学紧密联系,教师负指导的责任,学员负学习的责任,两者合一。学生在“教”中学会学习,产生学习兴趣;在“学”中获取“自得”,以“自得”激发学习的“自动”。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潜力。

二、“教学做合一”在教学中的运用

只有将“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才能在当前教育改革上有所突破。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出发,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启发上下功夫。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采取各种方法,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探究、质疑,真正做到动脑、动口又动手。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可求全责备,应允许学生有异议,允许学生有错误。教师应主动和学生沟通,以了解他们的需要和想法,在课堂上构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老师要主动真诚地爱护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与学生做朋友,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去善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情况作深入了解,对学生的心理变化作细致观察,切实做到:尊重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看作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人,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理解学生的想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充分显示与发展。

2.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新课程理念要求现代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

(1)体现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虽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在课堂上,教师绝对占定讲台的状况始终未得到根本性扭转。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师把自己单方面的认识、理解以及教参等内容一股脑儿倒给学生,学生实际参与很少,基本上剥夺了学生充分阅读、质疑、思辨和表达的时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钻研的兴趣与热情,都被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消磨殆尽,致使学生养成了等分析、等答案的依赖心理和思维惰性。所以,课堂时间的分配应以学生为主,要保证给学生安排充分的思考、回味的时间,让学生在用眼观察、动手操作、用心感悟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比如,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自行归纳,在分析、思考和讨论中形成共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配角,真正的主角则是全班学生。在这样的“以人为本”的宽松环境中,学生身心愉悦,学习效率也比较高。

(2)建立合作关系。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伙伴,为他们提供讲解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能,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打破一言堂,让学生自己讲,相互辩论和讨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敢于对教材提出问题和挑战权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质疑能力。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基础上,应实施多样性、开放性、动态性教学,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和进行。

3.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授课内容。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吃透教材、钻研新课标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如何化解?学生的兴趣如何?

(1)教会学生“学”。教学不是向学生传授标准答案,而是教学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在交往中学,使课堂教学变成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依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联系知识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通过授之以“渔”,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比较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逐步完成书本上的概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过程。

(2)根据学来“教”。“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指导和帮助每一个同学根据他们的学习风格、思考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鼓励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脑、动手、动眼、动耳、动嘴,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

(3)为教学而“做”。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教师只有时常研究学问,才能找到新的教学方法。随着课堂教学信息化、民主化、开放化程度的提高,学生通过各种媒体接触社会日益增多,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更加多样。这要求教师不仅仅要熟知教学法规并自觉执行,更要不断了解和更新相关学科知识,以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4.彻底改变重答案、轻过程的现象。相信很多老师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很多以前都讲过的题型,学生在考试时还是错得一塌糊涂。纠其原因,笔者认为还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先练后讲,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即一是在“练”中“发现和升华”。根据学生的个体学习情况、学习进度成立学习小组,通过经常性开展小组活动的形式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畅所欲言地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毫无顾及地交流学习方法和技巧,毫无保留地交流学习信息和资料,彼此真诚地鼓舞学习信心,从而激发学习动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在“练”中“分享和积累”,让学生在平等的交流和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鲜活知识、展示自身才华,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在“水到渠成”中丰富和积累。三是在“讲”中“顿悟和醒悟”,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讲授和辅导艺术,广泛争取和采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采用重点讲授、专题辅导、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精讲教材体系,抓住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这条主线,在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开拓学生思路、扩展知识面的基础上突破书本内容,争取把“死知识”变成“活应用”。

5.焕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求人首先必须有活力,就需要我们在操作中检索并革除压抑、束缚学生个性的一切旧观念和旧做法。做到: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和试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学做合一”;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解放学生的时间——不用功课把他们的业余时间填满,给他们活动的自由,把课间十分钟和午饭后的时间还给他们。

6.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是传统教育的真实写照。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才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中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把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在课外,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自编小报、自己写稿、自己设计版面等。同时,让学生在文明宣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及社会服务中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邓金辉.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探微[J].十堰电大教院学报,2005,(2).

[3]李名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浅谈[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

[4]刘红.浅谈课堂提问的技巧[J].教学管理与实践,2007,(7).

猜你喜欢

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教学创新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