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年级学生不善发言现象的初步探究
2009-08-06王欢
王 欢
摘要:学生对老师的提问是否积极响应,是考察学生是否理解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越到高年级,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却大大地降低了。本文对高年级学生不善发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提出几点改善方法。
关键词:提问 回答问题 积极性 参与性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时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低年级时,上课回答问题非常积极,越到高年级,学生那种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却大大地降低了,用精心设计的问题提问学生,得到的反应却不能令人满意——举手回答者寥寥无几,或总是那几张老面孔。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老师的提问好像并没有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奇怪的是,课堂中发言不积极的,甚至不发言的学生,课后作业的正确率和测验分数并不比踊跃发言的学生低。由此可以看出:不善于发言的学生并不比等于他们上课不动脑思考,只是他们的主体参与性大都表现在内部,没有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分析、研究他们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措施,改变他们的听课习惯。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课堂上不积极参与发言的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年龄较大,不愿表现。这样的学生成熟较早,懂事多,对事物的观察较深刻,不愿在大众面前表现自己;
2、学习困难,心理自卑。对于学习上有些困难的学生来说,他们总以为自己不如其他同学,认为老师提问是优秀学生的事,于自己无关。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自卑心理;
3、害怕出错,不敢回答。这类学生对回答问题有一种恐惧感,认为答错了同学们要讥笑,老师会责备;
4、惰性等待,不愿回答。个别优秀的学生,他们勤于动脑,不善表达,对教师的提问都有自己的想法,就是不愿表达出来或认为无需表达;
5、思维受限,不会回答。这些学生由于基础和思维等原因,确实对所提问题不会回答。
鉴于学生回答问题存在以上原因,我们应该从问题入手,对症下药,才能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一、重视问题的设计
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提问的出发点和内容进行认真思考,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目的要明确,杜绝随心所欲、漫无目的地提问。提问的内容应围绕教学目标,而且也应考虑所提的问题准备给哪一层次的学生回答。
问题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适中性,问题过难是学生不愿回答的主要原因之一。所提问题要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创造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帮助他们扬长避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另外问题设计要力求简洁明了、表达准确,如果拖沓冗长,表达模糊不清,学生无法理解,自然不愿回答。
二、注重情感交流
教学活动中师生情感的交流至关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以及心态。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自觉主动的参与思维、理解等一系列智力活动,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从而大胆的发言。所以,教师要时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课堂中,教师的及时表扬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重要途径。无论对错、是否完整,只要在思考,只要敢说,就应表扬、鼓励。特别是那些平时不善发言、不敢发言的学生,他们偶尔的举手被老师发现了,偶尔的回答被老师肯定了,并且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往往这就是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的起点。
对班里的学困生来说,找最简单的问题提问这些同学,注重鼓励,一旦他们举手回答,教师应笑脸相迎,投之以希望的目光,并以“好,大胆地回答,答错了不要紧”或“我相信你能回答正确”等鼓励语安定其心理,激发其自信心,同时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给予表扬和激励;而对于有惰性心理的学生,要恰当安排时间和内容专门向他们提问,让他们感到有一定的压力,“迫使”他们在课堂上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总之,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注重情感交流,使他们敢于回答问题,不断进行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回答
作为受教育者,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学得好不好,能不能健康成长都和教师有着极大的关系。有时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会改变他的命运,一句斥责会给学生带来一辈子的心理阴影。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一定是要经过一番思考才举手回答的。这时教师简单的给予否定性的评价,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
久而久之,他们会放弃参与,惰于思考,甚至破罐子破摔。其实,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错误是难免的,而这一错误的暴露,正说明了学生需要帮助。教师就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加以引导,纠正错误,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若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轻易否定、草率处理,会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学习兴趣,从而丧失良好的学习机会。
1.要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教师可让他谈谈自己的思考过程,这样就能摸清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能够加强指导的针对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对学生回答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心理学认为,人的活动是由其结果而调节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内驱力。所以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积极、正确地思考,而不能挖苦、打击学生,造成对立情绪。
3.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否则学生还将重复此类错误,造成恶性循环。
4. 不要用标准答案来限制学生。如果凡是与标准答案不一致就草率否定,那教师就失之片面了。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鼓励、保护,克服不重过程只重结果的倾向。
(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陈府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