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习惯 收获幸福人生
2009-08-06姜作新
姜作新
习惯是什么?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权威解释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因此,也可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上的人,要养成的习惯很多。《高效能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提出了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七个习惯,很值得我们借鉴。它们是:主动积极的习惯。主动积极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主动积极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他们扬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不怨怼别人,发挥了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觉、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他们选择创造自己的生命,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以终为始的习惯。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
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原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入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对个人、家庭、团队或组织而言,使命宣言可说是原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决策,主宰了所有其他的决定。领导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原景和价值观之后,创造出一个文化。要事第一的习惯。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均针对要事而来,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顺位。
双赢思维习惯。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更丰富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患不足的敌对竞争。双赢即非损人利己,亦非损己利人。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要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我们”而非“我”)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咨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知彼解己的习惯。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教育既然是培养习惯的一个过程,我们要取得教育的成功,就必须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身教重于言教,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教师自身必须应有良好习惯。从教育的角度讲,不管是教师自身还是在教育学生方面需要我们养成和培养的良好习惯很多很多,这里不逐一叙述。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想说的是在养成自身习惯和培养学生习惯时必须养成专注的习惯。有人曾问爱迪生:“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什么?”他回答道:“如果你有一种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同一问题上而且不知疲倦、锲而不舍的能力,你离成功就不远了。我们每个人拥有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时间差不多,早上7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之所以我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会在这些时间里做许多许多事情,而我只做一件,这就是区别。倘若他们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同一方向上,他们也能成功。”一旦专注某种事物,人们会将自己有限的资源投入这种事物上,这种专注能够让你的思维处于连续的工作中,积极地思考必将取得好的结果。同时,专注会蓄集你全身的热忱,你的思维,你的行动会变得积极而迅速。
美国作家拿破仑.希尔曾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建功立业的秘诀就是:“立即行动!”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有拖延的习惯,由于这种习惯,他们可能出门误车,上班迟到,或者更重要的——失去可能更好地改变他们整个生活进程的良机。历史已经记录了有些战役的失败仅仅是由于某些人拖延了采取得力行动的良机。培养良好习惯收获幸福人生,既然我们的目标已经明确,那么我们马上要做的就是立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