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质量
2009-08-04袁冰
袁 冰
【摘 要】 教学流程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与统一,是师生围绕教学目标、任务在时间与空间上展开活动的过程。教学流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而变化。优化教学流程,是遵循教学规律,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更新教学观念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去思考、探索。
【关键词】 优化 教学流程 提高 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流程主要以知识教学为线索,以培养高分学生为目标,所以它主要以教师为中心,重在“教”的流程。现代个性化的教学流程在重视教师“教”的流程的同时也关注学生“学”的流程,更重视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因此,更能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下面笔者就如何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质量谈几点做法。
一、优化备课环节
备课是优化教学流程的首要环节,也是整个教学流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我们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教法,如果只是备教材很容易陷入教师讲解、学生听课的满堂灌状态,学生难以学以致用。备教法时要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而不是靠无休止地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剥削学生睡眠。教师要经常设想课堂情景,把自己想象成学生,模仿学生的反应,力求寻找出最有效的方式,使课堂的每个环节都能吸引学生并让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有效地实践。如果靠粗放式教学,只会培养会考试和做题的机器,培养不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优化备课环节还应加强集体备课指导,将集体备课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加强校际合作备课,实现资源共享。
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也是优化教学流程的中心环节,是整个流程的核心。我们要坚决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状况,由课堂的“主角”、“讲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营造积极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要着力探索实践高效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重教更重学,重结果更重过程,重效率更重学习体验,重视师生的对话交流,及时评价与分层指导,重视必要的动态生成,可根据学生的思维状态灵活地组织教学环节,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学法指导。具体表现为:
1.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过程,是师生间心灵的接触与交往的过程。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教与学生学达到最佳效果的催化剂,它可以缩短师生间的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共鸣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亲其师,信其道”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亲身体会到:教师情绪良好不仅能使教师本人有超常的发挥,而且也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一旦教师因外在的因素或者是教学上的一些难题而影响情绪,学生的思维便会受到一定的抑制。在友好、轻松、互相合作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好;在紧张、对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差,这说明师生间的情感融洽度与教学效果之间是成正比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养师生间的真挚情感,缩短师生距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领悟到学习的魅力,敢于发言,在大胆求证和质疑中培养起学习独立性和创造性,体会学习的乐趣,获得学习的成功,从而热爱学习、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2.优化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内在统一。三维目标既是三个维度又是三种目标,如果仅从三个维度看,可以理解为“学会”(知识与技能),“会学”(过程与方法),“乐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如果从三个“目标”看,每一个维度都可以成为学习目标,不过,“知识与技能”目标相对来说具有明显性和确定性,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潜隐性、不确定性和随机生成性。在教学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要以“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为依据和中介。脱离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将失去根基而游离不定。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根扎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建构之中。这就告诉我们,我们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仍然要重视“双基”达成与落实,这是基础。“双基”不扎实,其他目标的达成必然受影响。当然三维目标的深刻内涵绝不仅仅限于此。三维目标内涵的丰富性需要我们设计并运用多样化、综合化的教学方法去生成。
3.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实现有效教学。
关于课堂教学:注意“三讲三不讲”。“三讲”:讲学生理解不了的问题(疑点、难点);讲学生归纳不了的问题(规律、方法);讲学生运用不了的问题(知识的迁移、思路的点拨)。“三不讲”:过易的问题(学生通过看书能解决的问题、学生通过做题能解决的问题)不讲;过偏的问题(超越本阶段教学深度的问题)不讲;过难的问题(超越高考题难度的问题,讲了也不懂的问题)不讲;切忌:揽的过多、面面俱到、不深不透,删除无效教学环节,力求高质高效,杜绝“水过地皮湿”。
4.优化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生疑、释疑的情境,使其心理上处于“愤悱”状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积极心理状态。设疑是启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有效手段。但设疑必须讲究艺术和技巧,巧问善诱是创设良好思维情境的关键,要问得巧而有趣,把学生的好奇心吊起来,让他们的思维活起来,对新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要一环扣一环,环环深入。
5.优化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传统教学手段单调、呆板,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造成学生学习兴趣淡薄甚至厌学。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优化教学手段,使之多样化和现代化。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就是为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服务。运用电化教学,有形有影有声,入眼入脑,具有活泼感人等优越性,教学时多媒体将图形由静态变动态,呈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成效。
6.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品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取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就要优化教学方法。如何选择最佳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关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最重要的体现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师要大胆摒弃单向的传授、灌输,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学生掌握方法、步骤,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要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课本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教师应该充分地运用提问、小组讨论、自主实验等方法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让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7.优化学法指导,“授之以渔”。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学会”是教学的最高目标。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要改变重教不重学的状况,就应把学法研究列入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探讨中。教学中运用直观演示毕竟是教师演、学生看,学生还是处于被动位置。学习是一种过程,要使学生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要让学生动手做,而不仅是用耳朵去听。要不断地进行学法指导,达到“解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
三、优化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布置与批改是优化教学流程的内化环节,是整个流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使知识转化为技巧、技能起到关键作用。优化作业布置与批改要关注作业的有效性、科学性、创造型、多样性,力求作业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力求作业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力求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面批面改,并且针对学生的解答情况,对作业作出个性化的批改指导。作业布置与批改做到“五留”、“五不留”,即留适度的作业,留自主型作业,留分层型作业,留实践型作业,留养成型作业:不留超时超量作业,不留节日作业,不留机械重复作业;不留随意型作业,不留惩罚型作业。要练典型,练类型,练思路、方法、技巧,节节落实,发展智能。防止“水多泡倒墙”,陷于新的题海战术。
四、优化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流程的必要环节,是整个流程的辅助,对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优化课外辅导要尊重学生差异,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重视作业的反馈和矫正,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注重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在预习、听课、完成作业、复习、归纳总结等环节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辅导的总体要求是分类辅导,因材施教,偏爱差生,培养特长。
五、优化考试与教学评价
学业成绩检测是优化教学流程的重要环节,是整个流程的监控,它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优化考试和评价要建立科学的考试评价体系,强化诊断功能,建立完整的教学质量档案,帮助改进教法、学法。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不仅重视认知方面,还要重视情感、态度、操作技能等方面分析。每个单元测验都要做质量分析,分析成绩好的原因,分析错误的原因,寻找不断提高、改进的途径;还引导学生参加分析,不断增进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教师对学生以赏识鼓励为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信心。
六、优化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优化教学流程的内省环节,是整个流程的链接,它对提升整个流程的效能有着重要的意义。优化教学反思既要反思教学设计,又要反思教学行为与过程,还要反思教学的结果,在反思的基础上总结提升。每讲完一节课,都要反思本次教学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哪些内容的选择、哪些环节的处理上自己感觉比较成功。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原因何在,怎样补救。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总之,新课程要求我们要优化教学流程,真正把传授知识转化为由学生相互交流、自主探索,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让学生每节课都能以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兴奋的心情进行学习,这将有助于激发、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责编 覃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