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课培养探究能力的做法和措施

2009-08-04张廷娟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会探究

张廷娟

一、更新教学观念,创设探究学习的和谐环境

长期以来,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了极大的权威,这种权威性的负面影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性,使其形成了消极依赖的学习心理。学生倾向于揣摸教师的思想,回答问题总是小心翼翼,希望得出教师期待的答案,在学生主体精神受到压抑的状态下,是不可能有什么创新意识的。为此,在教学中应摒弃那种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教师不是一个知识的“权威讲授者”更不是“主宰”,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建议者、指导者。要教会学生学习,即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教师要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和谐、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使学生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不怕出错和失败。

二、以疑启思,激发兴趣,培养质疑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力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学习动力最重要的源泉。一个人一旦有了这种心理倾向,他就会主动、积极、执著地去探索,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功地创设情景,适时布疑,巧妙质疑,灵活设疑,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辨的情绪之中,并以此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就能引起学生产生强烈的内部需要与动机,从而改变被动状态,主动学习,独立思考。

三、引导归纳整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尽可能少教而学生能多学,但不是不教。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精心设计自学思考题,引导学生“多思”、“深思”和“会思”,注意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不仅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归纳、整理,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网络化,既有利于完整地反馈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归纳、演绎能力,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四、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异想天开是未来发展的先导,“异想天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现实。让学生“异想天开”是由他们的天性——好奇、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所决定的,也是我们培养创新人才所必需的。让学生“异想天开”可以使学生广开思路,可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五、结合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布鲁纳认为:“从教学角度看,如果教师只作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概括出哲学原理或法则,会因自己的发现去学习,会因自己的发现所感到愉快和成就欲的满足而使学习具有强大的动力,所得知识也会深刻而不易遗忘,并能广泛应用于实际。”因此,应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收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并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方向、侧面去思考和探索问题,以培养学生思维的辐射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围绕目标的提出、实现的根本任务、达到的目标等角度自编设问,进行思维训练,这种训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作为“主角”兴致勃勃地进入角色,在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其内在动力,培养学习兴趣,发挥其才智和潜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它重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去发现和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方案设计、社会调查、走访名人、理论论证等方式,探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社会现实问题。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学会了收集、处理、提取信息;学会了与人交流和合作;学会了表述或展示研究结果,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通过研究性学习,还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实践能力、发散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责编 袁 妮)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会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学会分享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学会分享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