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生辍学症结分析

2009-07-28张正波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张正波 朱 腾

[摘要]农村的教育正经历高速发展的阶段,国家对农村的教育也投入了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在农村的教育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农村中学生辍学问题却再次突显出来,本文从教育原动力视角分析了农村中学生“新辍学现象”,认为农村中学生辍学的根源在于农村的教育没有适应农村教育的需要,农村的教育应有农村特色。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辍学 教育原动力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几乎与人类是同时产生的,教育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从心理学视角来看,人的行为源于需要,教育的产生以及教育行为的发生源于个体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和社会性的存在与发展的需要。解决农村中学生辍学问题严重问题,首先要考问的是我们农村的教育现状是否可以满足农村的需要。

一、教育的原动力分析

1.教育是个体的自然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个体的生存包括个体的自然生存和个体的社会性生存。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证明人类的第一需要是生存的需要。人类为生存而劳动,教育起源于劳动,教育因劳动而存在。个体发展的需要包括个体自然生存能力的提高和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提高。个体发展的需要即个体为提高生存能力而接受教育。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社会对劳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劳动能力需求的提高导致人类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人们希望通过教育来提高自身的劳动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在越来越恶劣的环境中求生存。人们对教育的需要源于社会对劳动能力要求提高的压力。历史上,教育曾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受教育是地位的象征。新时期,教育消除了阶级性,但是人们希望通过能力、权力、思想提高个体的影响力。

农村中学辍学问题的严重性间接隐射出农村教育在教育本性上的错位,农村的教育脱离了受教育主体,农村中学教育在教育内容的取舍过程中把绝大部分人最需要的内容舍弃了。获得高学历一度成为受教育者的梦想,也是农村学生“走出农村”的希望,学历本不是人们追求的对象,学历背后的就业分配和地位的改变才是受教育者的本质追求。随着毕业分配的取消和大学收费的提高,对农村学生来说学历渐渐失去了它的引力。

2.教育是个体的社会性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社会性即群体的规则性。个体需要在群体中实现生存,学校教育使个体了解、接受、服从群体的规则即德育,德育是个体适应社会性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德育是个体的社会性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包括社会性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和规则方面的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获得,即学校教育和生活实践。现实的农村教育越来越趋向于城市化,在教育普及化的时代,中学校教育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上仍然没有摆脱掉精英教育的模式。农村的孩子考上大学就是跳过了龙门,跳龙门式的农村学校教育只会使学生成为“书呆子”。相反,一部分到城市打工的年轻人无论在财富积累还是在“社会化”方面都明显较高。现实也显示在“接人待物”方面的教育,学校已经落后于社会教育;在简单劳动领域,接受过更多教育的农村中学生也没有显现出自己的优势。而我们的学校教育任务是努力排除社会的影响,宣扬封闭式教育,很多学校甚至把军事化管理作为自己的特色。

二、应对新辍学问题的策略建议

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与个体的生存和发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传授人类文明,以促进个体身心发展,帮助个体形成学习能力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促进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传递与创造是教育的本质。解决农村中学生辍学问题的关键是要使教育回归其应然状态,使农村教育还原于劳动。

1.提高农村中学教育的多元发展

农村教育的多样化包括学校类型的多样化、学科内容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学生评价的多样化。教育的多样化不仅要求学校教育适应我国东西部、农村和城市等不同人群的生活环境的需要,也要求学校教育对人类生活方式选择的多样化的尊重。农村的中学教育的第一任务不是为高校输送生源,也不是为国家培养顶尖人才,而是为改善农村的生活水平服务,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服务。据初步调查统计,农村中学的主开科目是数学、语文、英语,其他科目有的是常被主科占用;学生评价的主要标准是成绩——“一优三好”。

教育的多样化在课程方面国家已经做出很多努力。三级课程模式就是推进农村中学教育教学多样化的有利政策支持,但是农村的师资状况和农村学校的功利性导向使校本课程成为水中之花。在学生评价和教育教学要求上,教育部等有关教育行政部门也积极呼吁多元化,认为“要求过高,考试偏难,大量不及格”是导致农村学生辍学的主要因素之一。农村中学教育的多元化发展要求农村中学的教育应发掘每位学生的特长,为每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

2.使农村教育充满生命活力

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教育的生命状态令人担忧。笔者在访谈中了解到农村中学实验室使用率极低,问及原因时,大部分教师表示“这些科目不考”。教育应该是一种充满爱心、体现尊重、关爱生命、平等对话、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及其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它要求打破狭隘的教师“专业化”概念,强调教师作为“教育家”的创造性方面。教师不再是知识权威的代表,不再是以一种权威的姿态在课堂中“传道、授业、解惑”,而是以一种学习者、探究者、研究者、引导者、对话者的角色,实施体验人生发展过程的教育,把课堂真正变成师生生命共同活动的精神家园。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对这一命题的误解。城市学校把学工学农,农村学校把割草种菜当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些都是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肤浅甚至错误的理解。马克思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取决于科学在生产的应用。只有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使教育教学提高到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所要求的高度,也才能把生产劳动提高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所要求的水平。因此,教育可以使他们摆脱现代分工为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农村的教育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熟悉现代农业的平台,培养一批能够发掘农村资源的现代农民和现代农业企业家,为建设新农村培养人才。

教育的意义只有一个——改善他们的生活,改善他们的命运。农村的教育要让农村看到教育的力量,让知识真正改变他们的命运,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农村中学生辍学问题。

参考文献:

[1]吴天武.寻求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二论人性化教育[J].教育探索,2004,(2).

[2]张晓峰,田爱丽.农村学生辍学:政策的视角[J].江西教育科研,2002,(6).

[3]王书军,李英.农户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约束条件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2007,(1).

[4]赵洪冰.中小学生失学、辍学原因分析[J].教育探索,2005,(2).

猜你喜欢

农村中学生
浅谈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运用室外拓展活动提高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农村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初探
网络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策略研究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农村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纠正
浅谈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摭谈
浅谈农村中学生学业压力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