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梁斌《红旗谱》的民族化成就

2009-07-24马巧红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6期
关键词:民族风格艺术手法民族化

摘 要:《红旗谱》在创造民族化的艺术风格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无论是在主题思想、人物刻画、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上都实现了作者把《红旗谱》写成“一部具有民族气魄的小说”这一宏伟的艺术追求。同时,作品在充分重视民族化的又注意吸收中国现代文学乃至西方小说的一些表现技巧(如心理刻画等)。因此我们说,《红旗谱》堪称一部真正体现文学民族化的典范之作。

关键词:《红旗谱》 民族化 民族风格 朱老忠 艺术手法

《红旗谱》是梁斌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是一部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在中国当代文学殿堂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作品所展示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艺术成就,堪称体现文学民族化的典范之作。

《红旗谱》的民族化成就首先表现在作品浓郁的民族风格上。

作品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具有民族特点和民族气魄的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生活。从“朱老巩大闹柳树林”“反割头税斗争”“高蠡暴动”的描写中,看到的是中国农民革命特殊的斗争道路和斗争方式。

一群群农民,迈着有力的步伐,学生们唱着《国际歌》,站满了一条街。……(江涛)把哨子一吹,人们唿噜地挤上去,挤了门子,砸了窗户,闯进税局子。吓得冯老兰变貌失色,跳过墙头逃跑了。冯贵堂也跳过墙,撒腿就跑……王楷第问他:“你丢鞋甩帽子的这是干什么?”冯贵堂呼哧着说:“共产党来了,砸了税局子!”王楷第惊得两只眼睛像黧鸡儿,问:“什么?”冯贵堂说:“反割头税的人们来示威了!”……[1]

这段“反割头税大会”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当年那个特殊的年代的特殊的斗争——反割头税,农民革命的勃勃生机以及反动派仓惶而逃的丑态,让我们体会到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斗争生活。

《红旗谱》的民族化成就还表现在人物尤其是朱老忠形象的塑造上。

朱老忠的形象浓缩了作家对中国农民革命历程的艺术提炼与加工:这是一个生活在20世纪初叶新旧两个时代交替时期的农民英雄形象;在他身上,既保留了旧时代豪侠的特征,又增加了新时代英雄的精神;他所走过的道路,既是旧时代农民自发反抗斗争的终结,又是新时代农民自觉革命的开始。

下面是关于他的描写:

这时,朱老忠心里那个火球,一下子窜上天灵盖,脸上腾地红起来。闪开怀襟,把茶碗在桌子上一墩。……红着脖子脸,把胸膛一拍,伸出一只手掌,举过头顶,说:“这天塌下来,有我朱老忠接着。朱老忠穷了一辈子倒是真的,可是志气了一辈子。没有别的,咱为老朋友两肋插刀!有朱老忠的脑袋,就有你的脑袋,行不?(选自第3章)

朱老忠畅亮地笑了,说:“共产党?我在关东的时候,就听得人们讲道过,苏联列宁领导无产阶级掌权,打倒资本家和地主,工人和农民翻起身来,如今也到了咱的脚下。你要是扑摸到这个靠山,咱受苦人一辈子算是有前程了!”(选自第14章)

作品对朱老忠形象塑造的成功之处,在于着重描写了他性格的发展过程,真实地表现出了他在成长过程中的不足与进步,并没有把他写成一个“高大全”式的人物。作品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写出了他在没有找到新的斗争道路时的困惑。但从他得知运涛找到共产党时的欣喜心情,可以看到他对新思想的渴望,这是他以后逐步成熟的基础。在反割头税斗争中,他发出了“没有共产党的领导,要想打倒冯老兰,是万万不能”的肺腑之言,更表明先进思想已在他的心中扎根。这时,他那“出水才看两腿泥”的坚韧性格和“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狭义精神,已有了新的含义,从而为他的入党做了最好的说明。在保定二师学潮失败的危难时刻,他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不但英勇机智地救出了张嘉庆,而且劝导悲观失望的严志和看清前途,坚定信心,表现出他革命的坚定性和乐观主义精神。

朱老忠的形象是对传统农民英雄的新超越。在他的身上,集中了中国传统农民英雄的美好品质,同时又具备了一个革命者的思想境界,表现出中国农民英雄向一个革命战士转化、成长的历史趋势。

作品的民族化成就,也表现在采用了中国古典小说传统的艺术手法,着重通过人物行动和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上。作者说过,“在章法结构上,不脱离民族形式。”[2]

在结构布局上,作品吸收了古典小说人物相对集中、故事相对独立、章节自成格局的特点,使全书结构宏大却脉络清晰。作品以“朱老巩大闹柳树林”为楔子,写了第一代农民同地主冯兰池的斗争。接着描写了“闯关东”的朱老忠重返故乡和他的后代与冯老兰父子之间展开的一系列斗争。着重写“反割头税”“保二师学潮”的斗争,其间穿插了“三告冯老兰”“脯红事件”“济南探监”等事件,在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的发展中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对话显示性格特征,同时又吸收了西方小说心理描写之长。

作品在语言的民族化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夜暗降临的时候,平原上遍地飘起野火,鞭炮声连连响起。猛地空中一声爆响,震撼了云层,响声遥遥飘荡,一股光亮闪过蓝天。天上闪出群星了,人们从柏树上捭了满抱柏枝,走回家来,又在门口点起草火。家家在门口放起鞭炮,硝磺的气味在满街飘荡。

这段对除夕风俗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北方农村特有的乡土习俗与地方色彩,类似的场景描写还有朱老忠上坟祭奠朱老星及赶庙会等。作品通过语言的乡俗风味让我们领略了那个年代那样环境中的独特的风貌,让读者耳目一新,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此外,《红旗谱》在继承民族化传统的同时,也注意了文学的现代化创新。一方面,作品并没有简单地写一段“农民造反”的故事,而是在现代中国的环境中写出“现代”农民革命斗争的全貌,写出现代农民英雄的产生与成长,现代文学的反封建传统被发扬光大;另一方面,作品在表现手法上吸收了“现代文学”乃至西方文学中诸多写作技巧,比较突出的是运用心理刻画烘托人物形象,这在作品中是比较成功的。如描写春兰与运涛恋爱时春兰的心理活动,写得比较传神。

注释:

[1]梁斌:《红旗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

[2]梁斌:《我怎样创作了〈红旗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

参考文献:

[1]梁斌.红旗谱[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2]吴宏聪.中国现代文学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

[3]王自立.中国现当代文学(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王惠云.中国当代文学教程[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

[5]温儒敏.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马巧红 河北唐山师范学院滦州分校 063700)

猜你喜欢

民族风格艺术手法民族化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戏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以艺术手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运用与思考
中国民族风格在小提琴音乐作品演奏教学法中的应用探讨
中国当代动画电影的民族化与国际化
服饰元素在油画创作中民族化意义的研究
从艺术要素看样板戏
我国钢琴音乐民族风格的自主创作浅析
谈中国钢琴作品民族风格的曲折发展期
浅析我国影视动画音乐中的民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