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信成为学困生成长的助跑器
2009-07-21叶春林
叶春林
自信心是个人对自己信念、能力、力量的正确评估,是人类健康的核心,是个性品质的核心。只有对自己有信心,才会对所做的事情产生兴趣,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接受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强有弱,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知识层面上的差异。有的学生兴致勃勃地钻研问题,勤奋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对学习畏之如虎。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学习产生不了兴趣,总觉得自己不行,缺乏自信。
造成学困生厌学的原因不是公式化的,而是有着不同的原因的,其中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近几年外出打工的人比较多,有不少学生随父母在外奔波,从这个学校转到那个学校,从那个学校又转到其他学校,环境还未熟悉又转走了。环境的不稳定性也是学生产生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针对这种情况,尽量采取上课多提问多了解,课外适当辅导的办法,恢复他们的自信心,增加其学习的动力。如何提高学困生的自信心呢?
1.实施分层教育。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并不是要求教师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而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接受能力的不同、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标准。对学困生要求其掌握基本知识,做好基础题,不要求其钻研难度较大的题目。对其他学生则要求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逐步加大题目的难度。课外练习也分为A、B、C三级让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学困生在做好A(一般)级题目后,心理会得到一定的满足,对自己产生信心,让其在认识自我能力的同时,逐步建立其自信心,相信自己与他人一样也能学得好。
2.注重赏识教育。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困生身上也有着令人赏识的发光点,只不过须教师挖掘。赏识每一个学生,让其感受教师关注的目光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渴望成功。很多学困生在成绩上比不上其他的学生,得不到教师与同学的好评,于是他们就另辟蹊径,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来。如一个学生特别喜欢上信息课,打字的速度在班内最快。笔者就紧紧抓住这一点,告诉他:“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字打得这么快,连教师也赶不上,为什么上语文数学课不能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呢?老师可是蛮欣赏你的。”他受到了表扬,以后上课、做作业认真多了。笔者又抓住他每一个进步,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表扬。得到了赏识,他的学习积极性大幅提高,纪律比原来好了,成绩也逐步提高了,对自己也有了信心,不再排斥各种正常的教学活动,其他课任教师在课余交流谈到该生时也都有同感:这个孩子确实有进步了。
赏识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爱心的具体表现,但不能一味无度,要赏识有度,抓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促使其得到教师的关怀,感受教师对其的爱心,对其不足之处也要采用委婉的方式提出来,不能粗暴地伤害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
3.引导学生互相协作学习。农村的许多家长都在外面打工,有不少留守儿童和爷爷、婆婆或外公、外婆在一起生活,由于知识更新不够,不能辅导学生的课外作业。城里的学生下了课以后可以得到家长的指导,而农村的孩子放学后要帮助家长做很多的农活。因此,笔者采取了优秀生和后进生“一对一”协作教育模式。
具体做法是,在班上精心挑选一些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学生,在征得本人及家长的同意后,让他们早上和中午一点到校,同样也挑一些学困生同时早点到校,按照自愿搭配的原则,一对一结成对子,让成绩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在上课之前及中午空当时间让他们互相探讨,互相帮助,这样一来既浓厚了学风,也带好了班风,最显著的是上课东张西望的人少了,沉默寡言的人少了,勇于发言,积极表达自己思想的多了。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在自尊心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对提高自信心也就有了很好的心理基础,就会尽力朝更高的目标努力奋进。通过“一对一”帮助学习,当学困生觉得自己已经达到教师的要求时,会主动提出来不再需要别人的扶助,甚至会主动要求做其他人的小“老师”,对自己的自信空前提高。帮别人的同学对自己有信心,被帮扶的同学在得到同学的帮助后,也对自己信心大增,从对学习恐惧变成对学习有兴趣。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是近年来我们提倡较多的一句口号。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尊重;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快乐的成长;让每个学生扬其所长,开发潜能,不仅注重其全面性,更要注重其发展性。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不歧视、不放弃,而且要给予一些特殊关爱和照顾。把课堂上互动的参与机会留一点给他们,把教师关注的时间多分配一点给他们,帮助他们逐步树立学习的信心。通过发展性评价,学会赏识学生,看到他们的进步与闪光点,就及时肯定和鼓励,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为他们播下自尊和自信的种子,让学生在快乐、自信的氛围下健康地学习。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建县石埠乡龙岗中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