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哲学的价值论转向何以可能

2009-07-07杨普春

消费导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价值论

杨普春

[摘 要]以价值为中心重构哲学即哲学的价值论转向是当代哲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证:当代人的实践需要要求凸显价值,重建信仰;哲学形态自身演变发展过程中,认识论哲学的终结;实证主义、分析哲学等当代哲学主要派别的理论困境。这三个方面,可以认为是价值论转向的实践根据、历史根据与理论根据。

[关键词]哲学转向 价值论 实践根据 历史根据 理论根据

“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解释世界”是哲学家用知识论的方式对人与世界关系做出认识,进行认识论的构架;而“改变世界”的实质,在于能动地创造世界,是对世界理想图景的主体性描绘与价值论创构。“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是马克思针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思辩哲学家们只是用理论的方式解释哲学的“旧”哲学观而做出的一种理论批判,马克思坚持用实践论的哲学观取代认识论的哲学观,坚持从人们现实的物质生活世界出发去思考、提炼、创造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真正实现了哲学使命由“武器的批判”向“批判的武器”的转换。反思马克思对“新”哲学观功能的精辟论断,其中所折射的理论价值对当代哲学建设仍然具有启示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实际上代表着一种关系人类命运的价值哲学,他的“实践”是人类依托自己的价值理想对现有状态的改造”。[2]马克思的批判对象是西方近代以来“认识论转向”的思辨哲学,其目的在于以实践为中介,实现哲学由 “认识论”向“实践论”转向。而“价值范畴同实践范畴是紧密联系的,在一定意义上说实践范畴是理解全部价值范畴的深刻基础。”[3]这是由实践的本质决定的,它内在的包含着人的主体性这一根本要素,而主体性及其能动性实现,则是理解价值本质的理论基点。

哲学的价值论转向,指的是“价值问题在哲学研究中的凸显,以及由此引起的哲学研究视界的转换。”[4]审视当代哲学存在的境遇,提出当代哲学的主题是价值论问题,有其基于时代实践精神需要的、哲学形态自身内在生成要求的、当代哲学主要思潮、学派存在境遇和发展命运之使然的三重根据,在本文中,分别概括为价值论转向的实践根据、历史根据和理论根据。

一、哲学价值论转向的实践根据

当代人类实践活动的特征,一方面是现代科学的迅捷发展给人们创造了越来越丰富的物质成果,并且,科技的进步也在事实上提升了人的实践能力,使人的认识视野得到了极大拓展,而技术的进步,又为人在实践中能动地改造世界,提供了强有利的技术支持。由此而产生的影响是人类在必然王国面前自由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现,人的工具理性价值被认同乃至被张扬。另一方面,则是生态危机、信仰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的凸现,人的情感复杂性、需求多样性被技术机械性、物质单向性销蚀与吞并,人的生存和发展境域在所谓社会化的狂潮中成为人的异己性存在,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友谊为冷漠和战争所取代……冯平先生曾撰文指出:“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着一系列重大问题,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的人类生存状况的根本性变化问题,经济全球化引发的不同群体、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交流与合作问题信仰的多元化问题,道德标准相对主义与意义空虚和价值危机问题在这种种危机的底层蕴含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价值问题。”[5]其言可谓一语中的,揭示了当代人类实践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甚至危机。这些问题可以从哲学层面进一步概括为:当代人所占有的形而下的物质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而对形而上的精神生活的追求热情却越来越冷漠。因而,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要担当起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哲学使命,则不仅要不断改变人的物质生活的内容,更要善于创造出体贴人心、体现人生和人类存在意义的价值世界的精神财富。一言以蔽之,不断深化对人的价值世界的改造仍然是21世纪哲学的根本问题!

二、哲学价值论转向的历史根据

哲学具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具有自己以“本体”问题为主要特征的理论形态,哲学自身有其独立特行的演变发展规律,构成了一个区别于其他各种物质文化现象的“智慧”形态。哲学形态自身的演变发展大致呈现为“本体论哲学”、“实践论哲学”、“语言分析哲学”等几个具有先后更替关系的历史形态。这些形态之间的关系被描述为,“首先,哲学家们思索这个世界,接着,他们反思认识这儿世界的方式,最后,他们转向注意表达这种认识的媒介。这似乎就是哲学的历史进程。”[6]就认识论哲学而言,“自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被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提出之日起,他的发展就已经获取了完全的意义”,[7]即通过对主体与客体,经验与知觉,思维与想象,理论与实践等一系列矛盾关系范畴的分析而实现哲学自身在世界观 、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统一,这种统一性的实现,使近代哲学必然地要由认识论问题转向对认识的目的、意义等一系列前提性问题的思考和追问中去,亦即认识论之后哲学形态必然地要在思考“意义”问题的过程中发凡。就中国传统哲学而言,其自身就是一以“价值论为核心的哲学形态,具有以价值融通本体,以价值融通认识和以价值融通历史观”[8]的特征,[7]在价值论视野下审视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意义,是解读、进入中国传统哲学境域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三、哲学价值论转向的理论根据

首先,以分析哲学和实证哲学为代表的当代主要哲学思潮虽暴露了“本质主义”哲学的理论悖论,但也同时形成了新的理论困境。实证主义排斥探问人生有无意义的问题,所造成的理论后果,一方面是使哲学“面临失去自己研究对象的危险”,[9]另一方面,同分析哲学一样,在拒斥形而上学、对生活必须做出明确决定的同时,又不得不承受着人生对终极意义的思考和追问问题的拷问。这种拷问的结果致使价值哲学得以凸显。

其次,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哲学、哲学释义学,特别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勃兴,使“生活世界”在“诗意的栖居”中得到安顿。在追索“意义”的道路上,哲学由建构体系的理性思辨中解放出来,而致力于对人的实践世界的解读,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创造活动之中。这种努力,对比分析哲学和实证哲学,始终赋予哲学的世界以一种“价值关怀”的意义,在这种“意义”的沉思中,人以“在场”的形式得到“呈现”。这种理论致思取向,逐步恢复了哲学在人类世界中的应有地位,从正面说明了价值哲学转向之于哲学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页

[2][9]刘尚明,《哲学的价值论转向前景》,载《哲学原理》,2006年,第3期

[3]刘小新,《当代哲学生存论探析》,载《哲学研究》,2006年,第3期

[4]冯平,《哲学的价值论转向》,载《哲学动态》,2002年,第1期

[5]冯平,《重建价值哲学》,载《哲学研究》,2002年,第5期

[6]孙正聿,《哲学导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第87页

[7]赵馥洁,《中华智慧的价值意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4页

猜你喜欢

价值论
更正说明
论防卫限度一一基于结果无价值论角度
实验动画的特征与艺术价值研究——基于丹纳的艺术价值论
融媒体时代传播学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学生评教基本理论探析
价值论视阈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被害人承诺表示之反思——以行为无价值论为基础
价值论视域下网络文化的特征研究
《回疆通志》史学价值论析
中华传统文化视角下的教育价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