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 “儒商”概念的虚无性

2009-07-07

消费导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儒商工具理性儒家

吕 力

[摘 要]“儒商”二字之所以连称,其初衷是要说明“把儒家的价值理想与市场运行本身的法则相结合并以此指导市场活动”,秉承此一理念的商人则称为“儒商”。事实上,以儒家思想作为经营理念来进行经商或其他经济活动,是没有可能的。“儒商”这一概念本身是虚无的。

[关键词]儒商 儒家 工具理性

作者简介:吕力(1971-),男,湖北建始人,经济学博士,理学博士后,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组织理论与组织文化。

一、“儒商”现象的泛滥与“儒商”概念的释义

1.儒商是以儒家理念为指导的、从事商品经营活动的商人;2.儒商是把“儒”和“商”相结合的“商”,即把“商”的职业和“儒”的伦理品种结合起来的市场经济的经济活动主体;3.儒商与一般商人最本质的区别就是非常重视商业道德,不义之财不取;4. 儒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说,是指以儒家学说作为行为准则的商人。从广义说,是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兼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之长的商人;5.儒商是指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有儒家道德观和价值取向的、有自强不息和勇于创新精神的企业家;6.儒商分为古代儒商和现代儒商,现代儒商是把“内圣”和“外王”有机结合起来,把传统美德和由市场经济滋生的新的道德观念有机结合起来,尊重人的价值,实行人格化管理的商人;7. 儒商是把儒家的价值理想与市场运行本身的法则相结合,并能遵循指导市场活动行为法则的商人;8. 儒商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价值观念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现代儒商应该是具有科技专长,同时又具有儒家价值理想的,即具有“士魂商才”的经营管理者;9. 儒商就是以孔子倡导的儒家道德来规范自己商业行为,并进行内部管理的商人或经营者;10.儒商是指有文化的、讲道德、善理财、会管理、创效益,并且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综合创新能力的商人或企业家。现代儒商还具有现代意识、区域意识、全球意识,还应该懂外语(最好是英语)和会使用电脑;11.儒商是有道德、有文化、有国家社稷理想的商人。

学术界最具代表性的“儒商”定义是由中国人民大学葛荣晋教授给出的(儒学与儒商,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5期,10-15),葛荣晋认为:从文化知识层面界定儒商,认为儒商即是“学者经商”,是亦文亦商者,即“文人型商人”;从道德层面界定儒商,认为儒商是具有高尚道德的商人;从文化与道德相结合的层面界定儒商,认为儒商既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企业家,又是由强烈的人文关怀的企业家。与坊间流传的定义相比,葛荣晋教授的定义除了用词较为审慎,并没有超出其外延。综观上述定义,其根本特点是将“儒”与“商”二者结合,但怎样结合,则是一个关系重大的问题。

本文认为,“儒商”概念中“儒”与“商”的结合应该指的是紧密地结合,而不是松散的“并行修饰关系”。由于此一理解关乎本文的立论,兹再详述如下: “儒商”二字不应理解为“遵守儒家伦理规范的商人”,在这种解释中,“儒”与“商”二者是平行的关系,例如“穿红衣服的女人”中“穿红衣服”与“女”二字同时修饰主词“人”,它们是平行关系。如果从这一角度来理解“儒商”二字,就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在这种理解下“儒”和“商”只与主词“人”有关联,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关联。类似的组合还包括“吃冰棒的小孩”“一本正经的经理人”等等。因此,本文认为,“儒商”二字之所以连称,其初衷是要说明“把儒家的价值理想与市场运行本身的法则相结合并以此指导市场活动”,秉承此一理念的商人则称为“儒商”。本文认为,以儒家思想作为经营理念来进行经商或其他经济活动,是没有可能的。

二、工具理性与经营管理的本质

工具理性是指,人们根据精心选择的目的,考虑各种可能的手段及其附带的后果,以选择最有效的手段行动。因此,持工具理性的人,不是看重所选行为本身的价值,而是看重所选行为能否作为达到目的之有效手段。更确切地说,所选手段能否是最有效率、成本最小而收益最大。相对照,价值理性由某种纯粹的信仰来确定行为的价值,行为本身便是价值的所在,而不是由结果来衡量行为的价值。

在西方文化环境下,经营管理是“既有效率又有效果地把工作做好的过程”。管理关注既定目标的实现情况,这是效果;在既定的投入下,如何获得最高的产出,这是效率。对效果和效率的追求是经营管理的本质价值。在西方管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人文视角下的人际关系学派,还是组织视角下的管理过程学派,尽管它们的视角有所区别,但对于上述管理本质的认识是高度统一的。这是西方文化“工具理性”的典型体现,在西方文化下,无论是人际关系学派还是柔性管理、柔性组织,其目标都服从于“效果”和“效率”这一物质目标。因此,经营管理的本质乃是一种工具理性,经营管理是由其结果效果和效率来定义的。

三、管理思想史视角下的儒家

管理一方面是对物的管理,一方面是对人的管理,这是众所周知的管理二重性。在西方化语境下,对“人”的管理是服从于效果与效率的目标的,如果失去了效果和效率的目标,管理学或者说管理实践就不复存在,与之对应的这种人类行为就会演变成一种道德与伦理行为,与之相应的学科应该是伦理学。

由此视之,儒家思想自始至终是一种伦理思想。儒家虽然最重视人与人的关系,但这种关系是以实现“仁义”“人伦”为其依归,而不是以效果或效率为其目标,其中“伦”字的意思是“序”,即表示一种秩序。孟子说:“使契为司徒,教人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

孟子本人就常常不顾效果,而专谈仁义。他初遇梁惠王,开口就说:“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反对“实利”的概念,所以进一步主张寡欲。他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

“仁义”“人伦”的外在的表现便是“礼”。韦伯曾形象地描述过儒者的行为:“他会根据自己所属的等级的习尚和‘礼的要求处理自己所有的行为,甚至包括身体的姿势与动作,做到彬彬有礼,风度翩翩。这样的人,在任何社会状况下无论等级是高是低都会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行事,而不会失去自己的尊严。他们的特点是:冷静沉着、风度翩翩、文雅、威严,符合那种遵循礼仪秩序的宫廷沙龙的要求。”因此,无论从内在的要求还是外在的表现上看,儒家更在乎行为本身的伦理意义,至于管理效果,儒家则较少考虑。

四、结语“儒商”概念的虚无性

正因为“儒”与“商”的着眼点不同,“儒”的着眼点在行为的价值,“商”的着眼点在效果(或者说是经济效果),因此二者很难紧密结合。或者说,以儒家思想作为经营理念来进行经商或其他经济活动,是没有可能的。“儒商”这一概念本身是虚无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2]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原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猜你喜欢

儒商工具理性儒家
海门籍儒商陆诚:在逐梦路上永远前行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新时期高校治理模式及其优化设计——基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儒一儒商—儒商文化的精神
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路径
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中推进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
学者儒商吴炳新
海之圣开启直销儒商时代
学前儿童价值观培育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