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中国当代艺术市场

2009-07-07叶乐乐

消费导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问题

叶乐乐

[摘 要]当代艺术的创作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在我们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已不在是以传统的模式去运行了,当代市场到底该朝怎样一个方向发展才是正确的是困扰很多人的一个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所存在的问题,论述了解决这些问题所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当代艺术 问题 艺术市场

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问题分析

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的节节攀升,喜忧参半喜的是中国艺术终于能够堂堂正正地活跃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尽管市场只是这个舞台的一小部分;忧的是艺术市场上流行的中国当代艺术的评价体系基本上是按照西方的观念和西方的价值标准建构起来的,并借用市场进一步推广和强化这种观念和标准,中国当代艺术仍然只是西方的附庸,而缺乏文化上的主动性。

(一)艺术品价值评定。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影响中国当代艺术品价值的元素有三个方面:创新程度、艺术审美和市场销售。创新程度的重点是“新不新”?即一件艺术品是否具有创新之处;而艺术审美关注的重点是“美不美”?即一件艺术品是否令人赏心悦目,能不能“悦人”甚至“感人”; 市场销售关注的重点则是“贵不贵”?即一件艺术品是否能够屡创新高,不断打破个人成交纪录。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来说,在缺乏共识的前提下,相互交叉的三重元素影响下显然会出现比较危险的潜在问题。

(二)市场导向影响艺术品的创作形式。随着艺术市场的逐渐成熟和日渐火爆,商业因素开始成为主导艺术发展的力量,许多艺术家开始密切关注市场。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正在根据艺术市场的反馈信息,“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地生产那些风格和题材受到市场青睐的作品。一些艺术家正在变得固步自封,甚至雇用“枪手”作画。例如,纽约国际摄影中心资深策展人菲利普斯(Philips)就不无遗憾地透露:“我最近去北京一个名画家的工作室,他不在,但我看到一群似乎刚从乡下来的女生正在画油画,我感到一丝不安。”

少数艺术家的问题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他们明显不是从中国的现实出发,而是从迎合西方策展人口味的目的做作品;其次,少数艺术家更多是在表达文化精英们的生存经验,而十分忽视大众的生存经验;最后,少数艺术家明显运用的是从西方书籍与画册中移植过来的观念与手法。更有甚者还把波依斯、昆斯等西方当代艺术家当作艺术精英来看待,简单地模仿他们的作品。实际上,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读。

二、当代艺术的市场价值趋向

艺术之所以在当代产生定位的巨大困惑与评判尺度的无限纷争,是因为当代文化的大规模变迁。20世纪50年代之后审美观念指向了一个新的焦点即反美学传统。当代社会的文化转型,导致了传统审美观念的全方面崩溃,传统审美观念的整体转型成为当代大多数美学家的共识。收藏者、投资者、艺术家、评论家、经销商、拍卖行不同的个人和机构,在评价中国当代艺术的时候,都存在评判标准的交叉现象和各不相同的侧重之处。立足点、价值观、审美观和个人经历的不同,都很容易导致评定其艺术价值结果的大相径庭。

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只在形式上追求别人没有的,但是在内容上却很空洞,但是却照样被西方的艺术界认定为艺术。可见对于“西方建立的当代艺术的评判标准”是需要质疑的。西方双重标准的真实面目,即他们对自己的当代艺术的评判是沿用自古典艺术史以来的艺术至上的标准,而评判中国艺术的时候以获悉中国时事状况为标准,换言之,西方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兴趣只是新闻猎奇。

在当代社会,常常是西方欧美社会制定主要的判断标准准绳。中国当代艺术的涨和跌无不受到经济强势的西方世界的影响,在这样的情景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也正在被这种中心定价原则所趋同化。这种影响直接体现在了艺术品价格的制定上,即以西方国家为中心的定价原则,这种原则甚至牵引了中国艺术家的创作,在文化学上一些批评家称这种现象为“后殖民主义”,经济学家叫“中心定价原则”。

当代艺术品的价值,只有当我们把它看作是向传统艺术概念中的某一方面挑战时,对它们的判断才有意义。当代艺术从美学向反美学的转换及从审美向审丑的过渡,说明当代艺术已从线性逻辑向复合逻辑演进,从单一的评判尺度向多维的生态系统评判原则跃进。毫无疑问,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启动,经历的是一个“由外到内”的市场过程。换句话说,当下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其实是由西方收藏者主导的。虽然中外收藏者对中国当代艺术存在着不小的偏好差异和观点分歧,但是,随着资本格局的变化和中西偏好的博弈,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潜在问题早晚会暴露无遗。

三、解决我国当代艺术市场的问题所应采取的措施

尽管存在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未来充满信心。因为这个市场迟早会由火爆的“投资市场”变为成熟的“消费市场”在西方买家大规模退出市场,而中国投资者慌忙出货之后。

从我国艺术发展的实际情况看,确立一个较高的标准肯定会对艺术发展的整体走向加以牵引,对艺术家个体创作提供激励和参考,对艺术创造和交流提供理性抉择的标尺和实际支持。作为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应该用真正的艺术好作品来体现当代艺术,从而平衡欧美国家建立的艺术价值判断的唯一标准。在坚持传统评价标准好的方面的前提下,再融入新的一些观念,建立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更加有效的评判体系和价值标准,不是一味地摈弃传统的旧的观念和评价标准。要知道艺术作品中的观念也好,手法也好,都是与特定文化背景有关的。因此,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应该从中国的现实情境中去提炼问题与观念,并用中国式的视觉方式与智慧来进行表达。

参考文献

[1]家山,“改造”中国画,骗人还是骗己?[J]美术观察, 2005,(10)

[2]李鹏伟,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与西方现代文化的困境[J]美术观察, 2005,(10).

[3]刘健。制约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6个因素[J]美术观察, 2005,(07)

[4]乔志强,论中国现代形态美术史学之建立[J]美术观察, 2005,(10)

[5]段炼,数码虚拟,城市空间,女性身体浅论当代艺术中的再现与作者的介入[J]美术观察, 2005,(10)

[6]王南溟,哈贝马斯的雾中看花:前卫艺术、后前卫艺术与更前卫艺术[J]美术观察, 2005,(11)

[7]吕澎。论当代艺术二十年[J]文艺研究, 2005,(11).

[8]陈辉。当代艺术何去何从[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5,(02)

[9]西方当代艺术[J]世界美术, 1989,(02)

[10]老鹰。小记《“阁”当代艺术大展》[J]艺术评论, 2005,(08)

[11]Bonhams成立亚洲当代艺术专拍[J] 东方艺术, 2006,(13)

[12]段炼,数码虚拟,城市空间,女性身体浅论当代艺术中的再现与作者的介入[J]美术观察, 2005,(10)

[13]陈侗。没有终点的快车[J] 美苑, 2005,(05)

[14]莫俊峰。当代艺术影响下的教与学[J]西北美术, 2004,(02)

[15]李建东。谁的当代艺术?[J] 读书, 2003,(06)

[16]孙振华。当代艺术与中国农民[J]读书, 2002,(09)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问题
当代艺术看得懂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下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