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议”引发的关于现代赋写作的浅论

2009-07-02朱彦体

学理论·下 2009年4期
关键词:写作建议

朱彦体

摘要:赋作为中国古典文体的重要形式,从“五四运动”以来出现“断口”现象。新文化主宰文坛以来,赋之创作虽未间断,但终究没有形成赋之思潮。近些年,现代人紧随时代发展节拍,根据赋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壮辞”特征,以赋之体式,力创盛世华章,出现了多种题材的现代赋作。但现代赋写作受到了现时思想的冲击,同时也受到作者自身才智的羁绊。如何认识现代赋这种新生之物,现代赋写作如何在“传统”和“现实”、“有法”和“无法”之间驰骋,本文阐析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建议”;现代赋;写作

中图分类号:I22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8—0104—02

乘千年之首端,筑巍巍之校园。东涌濉河之水,西流王引之川,南矗俨然学舍,北卧绵绵相山。地下乌金滚滚,四野“口子”飘香;开发胜地,物阜民丰。菁菁校园兮,钟灵毓秀;拭目而望兮,美不胜收。

绰绰园内,滋兰树蕙,培桃育李。佳木秀而繁阴,美芳翠而幽香。青松高直,绿竹挺秀,繁花灼灼,百草萋萋。水畔杨柳依依,池中菡萏亭亭;红梅争暖春,金菊傲冷秋。湖色幽幽,鱼翔翩翩;石矶光洁,序列湖边;亭台画廊,古色古香。风清日丽兮,殿堂辉煌;夜阑月明兮,溢彩流光。天际熹微,喜祥鸟之盘桓;东君西驾,悦彩云之铺天。莘莘学子,会聚一堂;栉比高楼,万卷经藏。绿茵场,虎跃龙腾;青藤帐,书声琅琅。青出于蓝兮,果香芬芳;攻读学业兮,誓作栋梁。

信步校园,往事悠悠。建校近甲子巡回,岁月峥嵘。溯源庠序,滥觞古庙,几经变迁,终铸辉煌。回眸先贤执鞭,传道授业,何论度日艰难;曾记师尊孔儒,穷理明经,莫言三更灯火。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经师与人师并重,立德与立言兼融。见贤思齐,闻过则喜;有教无类,不偏不倚;诲人不倦,苦心孤诣;安贫乐道,为人舍己。标师表之高风,积杏坛之灵气。

五纪流转而下,今临盛世之风;老树尚显芳华,新林随机吐萌;面壁破壁,追月赶星;逐潮扬帆,济渡新程。事业蒸蒸日上,吾辈任重道远。领略无限风光,须再攀登!

上文是笔者所作本校校园短赋(下称“例文”),起稿后曾征询意见,以求补缺除冗,指讹匡正。所得“建议”为:采用赋的形式有复古倾向,内容较为空泛,韵律性不强,蕴藉程度不够等。如此建议,决非没有道理,而笔者仍有些想法希望表达,目的不是对“建议”逐一辩驳,而是对现代赋这种新生之物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现代赋的存在有其必要性,现时人作赋不是“复古”及“不合时宜”

(一)从赋的历史传承情况来看,现时人作赋可视为对传统辞赋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陶秋英《汉赋之史的研究》认为,赋以楚辞为滥觞,到汉代形成确定的体制,大致经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骚赋是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抒情浓郁,意象瑰玮,声调绵邈。汉赋主要指汉代大赋,代表作家较多,其特点在于极力摹写事物,结体严密,气象壮阔,文辞富丽,好用典故难字,被视为赋之正宗。多采用问难对答形式,句式参差,韵中有散。骈赋流行于两晋南北朝,为汉赋的变体,其特点是骈四俪六,两句一韵,格式较为固定;渐讲平仄,富有音乐美;篇幅较短,失去了汉赋的宏廓气象。到唐代,赋列入国家考试科目,产生了考试用的律赋,更注重对仗与声律,并对全篇字句段数和韵式作了严格限制,凸显矫揉造作,但其形式却延至清末。与以上主流“异调”而行的是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下,部分赋作由骈俪返回散体,章法开放流畅,句式错落多变,押韵较为自由,清新畅快,被称作文赋。杜牧《阿房宫赋》、欧阳修《秋声赋》、苏轼《赤壁赋》等,为其代表作。[1]八十年代以后,又出现了大批辞赋研究论著,体现出崭新的观点,但对赋的历史流变和相关特点的看法有较多相似性,虽然角度上有所变化。由此可知,赋体历史的悠久、流别的多样及传承的不息。既然如此,人们亦有理由续接古赋体式,吸取它们在命意、章法、语言等方面的精华,合时而著,开创现代辞赋创作新空间。理虽如此,但“五四运动”以致现在的较长时期却形成了“辞赋大断口”,辞赋创作虽有个别群体,却中断了辞赋思潮,辞赋几乎成了濒危物种。正如文艺批评家刘锡诚先生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常常容易出现传承链的中断,甚至在不经意之中就会消失于历史的烟尘之中。”[2]可幸的是,2007年,滕王阁辞赋研究所启动《中华辞赋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事项,可谓是现代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积极努力。

(二)从赋的现实状况而言,现时人作赋有其丰厚的社会土壤和文化氛围

白乐天有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以历史的眼光看,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时逢盛世,歌而咏之,借用传统文体,沐浴国学复兴之风,吐故纳新,创制华章,当为合宜之举。2007年以来,《光明日报》开辟“百城赋”栏目,中华辞赋网推出“千城赋”文库,意味着盛世作赋重新开张,赋又将在新时期文学领域占据特殊的位置。另外,文汇出版社出版袁瑞良赋体文集《神州赋》,以辞赋形式传达现代人的当下感受,作为目前出版界“回归经典风潮”的个案,引起学界的兴趣。[3]由此可见,以歌咏城市文化为代表的现代赋作迈入了当今文化的大雅之堂,并由此带动了山水、企业、校园、人物等不同题材赋作的涌现。有智者说,现代赋打着“国学复兴”的旗号,进入“大跃进”阶段,除了为宣传城市增加一篇“艺术化的地方志”式的美文,很难流传。但我们认为,现时的努力是必须的,没有努力倡导便没有动力,没有动力便没有成绩,没有成绩便没有去粗取精后的真正的“美文”的流传。中国厚重的文学发展史记载的众多“文改”活动,无

不有其起伏波折的进展历程,成效如何,历史已经做出和正在做出检验。

二、现代赋的创作有其“灵活性”,现时人作赋当讲求继承和创新

现代人作赋,自然要遵循赋的体制精髓,融入时代的内涵和气息。所以,继承和创新是现代赋创作的基本原则,现代赋创作的相对灵活性和相对开放性由此可知。只有坚持这个原则来摸索现代赋创作的规律,才可能使现代赋创作成为“老树新花”。有专家认为:现在不少赋作,尚停留在模仿阶段,多率尔成篇,艺术感染力不强。有一些作者,甚至连古代诸种赋体的不同特征都不甚了解,自以为用古文写作便算赋,体式气势韵味全失。反观例文,亦多少有此嫌疑。但窃以为敢于尝试是可贵的,善于尝试更是要着意追求的。那么,现代赋写作在继承和创新上当注意的“灵活性”究竟如何,作如下概括:

(一)命意求真

杜牧有言:“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命意之真,当为首选。相对而言,骚赋的“抒情浓郁”,散赋的“清新畅快”,千古而下,撼人耳鼓,动人心魄,与其真情的勃发不无关系。这一点应是现代赋需要汲取的精华。但如若现代赋中的主要类别城市赋,将地方志散文作出语言上的重组,揉入当代政绩,无真情实感,有献媚之意的话,那也只能使大家敬而远之乃至嫌而弃之。文如其人,为文先为人,确立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正确态度,尊重多数对象,怀着满腔热忱,为大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陶冶其情操、愉悦其精神,是现代赋作的基本出发点,命意上的矫情当为大忌,古体赋多“为文而造情”的粗陋正是我们要努力克服的糟粕。现代赋创作的重要发起人王泽生先生应时提出“赋德”倡议,可作为我们修养心性的参考。

(二)选材求精

命意是灵魂,选材是关键。即景抒情时的山川和草木摄取,咏物言志时的物象和景象的把握,思旧怀人时的事件和人物的选择,无不需要细心经营。有人说,赋是一种大规模的描写诗,这种大规模的描写,当主要表现在被称为赋之正宗的汉大赋上,它多为铺陈事物,极尽写实夸张想象渲染之能事,充分显示了赋的优势特点。现代赋在题材的选择上,尤其是现代常见赋类的材料处理上,在发挥赋的优势的同时,当追求典型而精准,不能开而不合,放之无度,如吟咏校园,既要抓特点明其地理,知兴衰道其历史,解兴盛说其现实,放眼光论其未来,又不要杂陈万象,荡而不羁。否则,本来就近于阳春白雪的赋作,大家就很难接受。“量体裁衣”,当是选材的基本准则。

(三)结构求巧

结构是命意和选材的重要表现形式,这里主要指章节和语言形式。人们从《赋谱》中发现了唐人律赋的结构和句式术语,从文章结构的自然段落来说,律赋显然借鉴了“近取诸身”的思维模式,可以分成“头、项、腹、尾”四大段,让人感到直观亲切;从句式来看,有“壮(三字对句)、紧(四字对句)、长(五字至九字的对句)、隔(隔句对)、漫(不用对偶的散句,通常用于结束部位)、发(段首关联词语)、送(用于煞句的词语)”合织而成,不可偏舍。[4]而宋代苏轼在散赋创作上主张“随物赋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赤壁赋》则明显地体现了这些特征。仅从律赋和散赋的的些许结构特征看,现代赋当扬弃什么可见一斑。所谓“求巧”,决不能以“形”害意,保持段落自然的起承转合和语句自然而有一定法式的传情达意是为本色。

(四)语言求美

刘勰认为:“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可见赋是一种擅长语言或文采表现的体裁。就赋体尤其是大赋而言,铺陈夸饰是其典型手法之一。但刘勰在肯定这种“壮辞”的语言效果的同时,强调仍须做到“夸而有节”、“旷而不溢”,体现了文学上辩证的言意观,即“言不尽意”的“留白”效应,表现在欣赏效果上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创设语言的意境美。苏轼《赤壁赋》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道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逍遥之境,情景交融,可谓典范。现代赋往往只注重承继“铺陈”传统,而轻忽了状物言事时情意的融入,隔断了景语和情语的关系。毋庸讳言,例文在此不无缺失。另外,古赋尤其是东汉建安以后的赋作,在语言上不仅在意炼字琢句,还注重骈偶,讲究音律音调和谐和用典,追求庄重文雅。如骈赋的“骈四俪六”,两句一韵,平仄协调;律赋的对仗工整,声律严密等等,虽有典雅醇正之美,但过分地追求,会有以“形”害义的弊垢,因此现代赋最好还是“随物赋形”,“言必有中”,讲究齐整而不要刻意为“整”,讲究韵律而不必强而为“韵”,讲究用典而不宜硬性为“典”。赋所以是赋,适当的语言“装扮”是可行的,但远离了现代时文的特质,最终仍要走向形式主义的泥坑。

“文有定法”和“文无定法”是一对辩证概念。现代赋的写作自当在“有法”和“无法”之间驰骋,结合现实背景,真正把握传统赋的精华与糟粕,采取科学的扬弃的态度。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辞赋这一高雅的文学形式将会重步文坛,以崭新的姿态成为鲜活的现时之物。

参考文献:

[1]陶秋英.汉赋之史的研究 [M].上海:中华书局,1939.

[2]刘锡诚.谈谈文化的传承[N].学习时报,2007-02-05.

[3]徐虹.传统文体能否传达现代感受[N].中国青年报,2007-09-10.

[4]詹杭伦.唐宋赋学研究[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石银)

猜你喜欢

写作建议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试论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
中国古代与现当代语境下的语文写作教育观比较研究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三代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