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易瑞沙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1例临床观察

2009-07-01王雅芬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09年8期
关键词:肺肿瘤靶向治疗

于 硕 于 波 王雅芬 宫 荣 郑 玲

【摘要】目的:探讨易瑞沙(Irssa)单药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晚期NSCLC患者21例,经标准化疗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化疗副作用后改易瑞沙治疗者13例,直接接受易瑞沙治疗者8例。方法为易瑞沙250mg口服,每日一次。结果:21例患者中PS评分<2者有2例,PS评分3-4者有19例。经治疗后完全缓解2例,为女性肺泡细胞癌;部分缓解7例;无变化6例;进展6例。有效率:42.85%,疾病控制率71.42%。4例患者出现皮疹,1例CR和1例PR患者在服药10个月和12个月后出现复发和新病灶,无一例患者出现肺部间质性改变。结论:易瑞沙治疗晚期NSCLC有一定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对肺泡细胞癌患者疗效明显。尤其在PS评分差、肺部病变广泛伴呼吸衰竭的腺癌患者可直接作为一线治疗。长期服用易瑞沙的患者可能出现获得性耐药。

【关键词】肺肿瘤;易瑞沙;靶向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8-0137-01

肺癌为当今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80%。因就诊时晚期患者占37%,所以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失去了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机会。现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应用易瑞沙治疗21例晚期NSCLC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病例选择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Ⅲb期或Ⅳ期NSCLC,肺内有可测量或可评价的肿瘤病灶,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放化疗治疗,无法耐受化疗或经化疗无效者。入选21例,男7例,女14例,按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一般情况评分标准 PS<2者 2例,余19例 PS评分3~4,总评分为 95。其中鳞癌4例,均为男性。腺癌 17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占14例。腺癌中肺泡细胞癌占 3例(男性1例,女性 2例),腺癌中同时包括5例初诊时肺内占位伴胸膜转移,多次胸水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且癌胚抗原(CEA)升高,病理分型考虑腺癌者。

1.2治疗方法易瑞沙250mg,口服,1次/d,服用至病情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

2结果

2.1疗效评价标准客观疗效参照实体瘤治疗反应的评价标准(RECIST)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有效率为(CR+PR)%,总的疾病控制率为(CR+PR+SD)%。症状评定包括治疗前相关症状,如咳嗽,胸闷,气促,乏力,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定义为症状缓解,体力状况评分按照Zubrod- ECOG- WHO(ZPS)标准,部分患者行服药前后血气分析对照,同一情况下血氧分压升高为改善,每4周评价1次。

2.2结果根据胸部影像学检查 CR 2例(9.52%),为2例女性弥漫性肺泡细胞癌患者,治疗2月后胸部影像学检查病灶消失,达CR。 PR8例(33.33%),其中1例为男性肺泡细胞癌患者,治疗2月后大部分病灶消失。SD 6例(28.57%),PD 6例(28.57%),有效率42.85%,疾病控制率为71.42%。症状改善情况:最快起效4d,最慢起效35d,平均11d起效。咳嗽胸闷及气促改善率:7/21,疼痛改善率1/4,乏力改善率 7/13。总PS评分为 75,较前明显下降。服药前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者为7例,服药1月后低氧血症缓解率 4/7,其中肺泡细胞癌占3例,症状全部缓解。

2.3毒性反应易瑞沙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腹泻,皮疹,及肝功能损害。本组21例患者有4例患者出现皮疹,2例分布于头面部,2例全身,均出现于治疗后2周后。无1例出现腹泻及肝功能受损,无1例出现间质性肺炎

3讨论

手术、放疗和化疗为NSCLC治疗的三大重要手段,早期NSCLC通过这些手段,部分患者可能得到治愈,但对于晚期NSCLC患者,可选择有效的治疗手段并不多,治疗上相当棘手,极少数患者能得到根治。易瑞沙是一种新型的小分子量化学物,属于表皮有效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作用有别于传统的细胞毒性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EGFR自身磷酸化而阻断EGFR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实现靶向治疗。临床应用已取得一定疗效。由于靶向作用模式,毒副作用轻微,故而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本文中有5例患者化疗无效转易瑞沙治疗后,3例患者咳嗽气促好转,PS评分较前下降。有7例患者因为化疗副作用较大不能耐受而改易瑞沙治疗后有疗效者占3例。10例患者因高龄,体质差,PS评分值高或病变广泛而直接给予易瑞沙治疗10例有效。21例患者中仅有4例出现皮疹,无1例出现腹泻及肝功能损害或出现间质性肺炎。综上所述易瑞沙毒副作用较传统治疗小,且疗效确切。晚期患者部分出现呼吸衰竭,病情较重,一般情况较差。本文有5例患者,PS评分为4,未吸氧情况下血气分析PaO2<75mmHg,提示低氧血症。且刺激性干咳明显,胸部CT提示病变广泛。给予易瑞沙治疗10d后症状明显好转。1月后PS评分达1-3,干咳缓解,胸片复查病灶明显缩小,达PR。同时有3例肺泡细胞癌患者服药2月后血气分析PaO2>85mmHg,有两例达CR。肺泡细胞癌中呼吸衰竭明显缓解可能根肺泡细胞癌病理基础有关。后者病理主要是大量黏液细胞分泌黏液填充肺泡,癌细胞通过肺泡壁及肺泡孔转移。CT表示为多结节或弥漫性生长,当癌组织侵犯肺间质,可伴有癌性淋巴管炎,部分可伴有胸膜及淋巴结转移,从而引起弥散功能下降,换气障碍,出现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经过靶向治疗有效者,换气功能迅速改善,尤其在弥漫性肺泡细胞癌更为显著。另本文有6例女性患者,年龄79~83岁,PS评分 4,影像学提示肺癌晚期,胸膜转移,无法耐受纤支镜或胸腔镜甚至肺穿刺活检等有创性检查,多次胸水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同时胸水及血清癌胚抗原明显增高,高度考虑腺癌者,给予易瑞沙治疗1月后有3例患者达 PR。结合资料,提示易瑞沙起效快,对肺泡细胞癌广泛浸润肺部造成呼吸衰竭者,可考虑直接使用易瑞沙一线治疗。易瑞沙用法是要求一直服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严重并发症。但由于期价格原因,国人自费很难长期服用。本组有两例患者,1例男性肺泡细胞癌患者,服用2个月达CR,继续巩固一个月后,因经费困难,易瑞沙该隔日一次口服,服用10个月后出现复发,再改每日疗法连服3个月无效,1例老年女性腺癌,广泛肺内、肝脏、骨、脑转移伴偏瘫、神志改变,服用易瑞沙2个月肺内病灶基本消失,肝脏病灶减少,同样因经费原因,自行改易瑞沙隔日一片,已服药10个月,患者仍存活,近年临床研究发现,约80%的肺癌患者服用EGFR酪氨酸酶抑制剂11个月左右出现耐药复发。长期服用易瑞沙患者,EGFR可发生获得性突变,从而使肺癌患者对易瑞沙产生耐药,对易瑞沙获得缓解的患者,我们不主张隔日给药,因可能导致耐药提前发生。但如确有经济困难,易瑞沙可隔日一片,至少可使患者生存质量获得较长时间改善。长期服用易瑞沙可出现获得性耐药。

参考文献

[1]程刚.易瑞沙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05,32(23):1375-1377

[2]张康,左强,罗荣成.吉非替尼治疗3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J].中国癌症杂志,2006,16(10):878-879

[3]Stephen Chapman,Grace Robinson,John Stradling,et al.牛津临床呼吸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4-125

[4]胡成平.吉非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地位[J].Chest中文版,2005,12(6):3975-3984

(收稿日期:2009.02.02)

猜你喜欢

肺肿瘤靶向治疗
延长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给药间隔时间治疗肺腺癌12例
“靶向治疗”结合中医调整
靶向治疗对复发性耐药性卵巢癌的治疗价值分析
CD147和VEGF—C在肺鳞癌、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
中医药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