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消费主义视角看当前金融危机

2009-06-29叶延转

消费导刊 2009年23期
关键词:经济危机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摘 要]2008年9月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关于这次危机爆发的原因,不少专家学者从金融监管不力、政策失误等方面进行分析。然而,这些仅仅是表层现象,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消费主义。消费主义上升成为意识形态是导致此次经济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必须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消费主义 意识形态 经济危机 科学消费观

作者简介:叶延转(1986-),女,河南平顶山人,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至今尚未见底。针对此次危机爆发的原因,不少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发,给出了不同的解答。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固然是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全面认识此次危机爆发的原因,有必要从消费主义的视角对此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做一诠释,以期对我国应对危机提供新思路。

一、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消费主义

(一)消费主义的产生

对于消费主义的概念,各国学者有着不同的定义与理解。英国学者CeliaLury认为消费主义是消费文化于20世纪后半叶出现在欧美社会的物质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美国学者DenielBell提出:将大量消费、高水准的生活视为经济制度的合法目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个人生活的根本追求为消费主义的主要表现。由此可看,消费主义是人们的一种毫无顾虑、毫无节制地消耗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并把消费看做是人生最高目的和最大幸福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它以享乐主义价值观为基础,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的消费,已经不再是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是为消费而消费,一味追求物质和精神的享受。

现代消费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的西方(主要是美国),当时主要是上流社会的消费观念。20世纪20年代,随着福特主义的产生,消费主义逐渐成为一种“大众消费”观念。

自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以来,近代资产阶级奉行的是一种克制、节俭、勤劳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富兰克林就这样教导人们:“生活中要量入为出,因为钱能生钱,你乱花了六英镑,就等于失去了支配一百英镑的权力。”[1]但是,这种世俗的新教禁欲主义与自发的财产享受强烈地对抗着;它束缚着消费,尤其是奢侈品的消费。生产的发展,财富的增长,物质产品的丰富,客观上也要求消费。这样,在节俭与消费的“斗争”中,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消费战胜节俭。到了20世纪20年代,消费主义从有闲阶级扩散到整个社会,这要归因于福特主义的产生。福特发明了流水线作业,采用了8小时5美元的工作制和工资制,不仅改变了美国人的工作方式,而且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大量的、廉价的汽车被生产出来,为大规模的生活消费提供了可能。丹尼尔·贝尔就曾经指出:大众消费时代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技术革命加上市场的发展和分期付款购物法的传播,彻底打破了新教徒害怕负债的传统顾虑,最终导致消费社会的降临。从20世纪60年代起,伴随着欧洲和日本经济的振兴,消费主义从美国向西欧和日本蔓延,逐渐成为西方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经济的全球化又把此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输出到发展中国家。[2]

(二)消费主义成为国家意识形态

马克思在批判法国经济学家普鲁东时还特别指出:“普鲁东先生由于不懂得机器产生的历史,就更不懂得机器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消费的需求一般说来比生产增长的快,机器的发展是市场需求的必然结果。” [3]马克思前瞻性地提出了消费的增长要快于生产的增长。1969年,路易·阿尔都塞发表了《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研究笔记)》一文。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包括学校、家庭、宗教和宗教组织以及大众传媒。这些机构不是像强制性国家机器那样依靠权利和政治发挥作用,而是“用想象(思考然后理解)的方式向儿童和成年人反复灌输他们在所处社会中的地位以及他们与这个社会的关系” [4]。一方面,在消费主义劝诱下的民众有消费欲望,另一方面,金融信贷机构又为他们提供信贷支持,从而避免了消费者因现金不足而导致的消费的中断。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主义就这样有机地运转起来。对消费者自己和其他人而言,个体价值完全靠其所获的消费水平来进行衡量。并且这种消费水平被看作是对个体、对生产的贡献的奖励。“他们通过对消费的追求来实现自我,表达生活方式,确定身份、地位,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在消费社会中,身份认同是在消费中形成的,‘我买故我在,即人们的消费客体、品味往往区隔出他(她)的身份;或通过消费,建构出一种想像性的自我认同。”[5] 这样,个人的价值似乎只有通过消费、不断地提高生活水平才能够体现出来。消费主义上升成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成功地使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方式由传统的通過暴力革命夺取国家政权转向要求增加工资、提高消费水平。同时,消费的增加带动了生产的发展,又为资产阶级带来更多剩余价值。

二、消费主义引发金融危机

这种消费主义价值观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接受了这样的一个消费主义的价值体系之后,“消费主义日益成为一种支配人们思想行为的文化意识形态话语”。[6]资产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不仅大力提倡和鼓励消费,而且为满足民众消费,建立了一整套信贷消费机制,以保证消费的畅通无阻。这种超前消费观念为美国经济的虚拟化提供了基础,产生了名目繁多的金融衍生品,美国金融业的放松控制使美国经济虚化成为现实。美国人的超前消费观念是建立在信贷基础上的,但是美国人的偿付保障却不是建立在客户还款能力上,而是建立在房价不断上涨的“虚假繁荣”之上,在房市火爆的时候,金融行业可以借此获得高额利息而不担风险。房价上涨,利息增长,则政府的税收增长。金融信贷机构就是本着资产阶级逐利本性建立起来的。由于美国长期信奉消费主义,广大消费者借贷消费,加上投机盛行,危机的爆发不可避免。

从消费主义的产生看,消费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相对过剩时出现的,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的世界性扩张而扩展到广大发展中国家。从本质上看,消费主义的滋长和蔓延是资本逐利本性的内在要求,因为只有把全球的每个角落都变成资本的市场,让每一个地球人都疯狂地购买、消费,资本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消费主义观念深入人心,人们乐于通过透支消费来生活。房地产业的升温,是美国经济“繁荣”假象的催化剂。表面上看是房地产泡沫,实则是美国经济建立在“个人消费”之上的必然结果。过度透支未来消费,经济出问题是迟早的事。

这次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金融海啸”,然而,正如我们不能说海啸爆发的原因是人们对于海啸的监管、预测不力,也不能说是政府的救援工作做的不好一样,次贷危机的爆发同样不能简单的归结为金融监管不力,或是政府放任自流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而是美国长期奉行消费主义的必然结果。

三、消费主义的危害

(一)过度消费

消费主义机制化使民众彻底沉浸在消费的狂潮之中,即使举债消费也在所不辞。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美国居民个人储蓄率愈益下降,已日益处于入不敷出的透支消费状态。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家庭,只要是作为一个经济体,没有投资,经济要发展,收入要增加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没有消费支撑的市场是一个不健康的市场,而一个完全依赖消费尤其是靠长期透支消费来支撑的市场同样是不健康的。坐吃山空,早晚要出问题的。

(二)对制造业的忽视

社会财富的增加靠农业、采掘业、制造业等来实现。自凯恩斯主义实施以来,“消费决定生产”的观念深入人心,加上上世纪七十年代信息经济创造了较长时期的繁荣,美国就一直在忽视制造业的重要性。就连汽车这个作为美国最主要经济支柱的产业,美国政府也任其自生自灭。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由于日本强有力竞争而伤痕累累,基本上处于破产的边缘,布什政府对于这三大汽车公司联名发出的求助要求曾无动于衷。如果再不重视普通制造业,美国迟早会和前苏联一样只会造飞机、坦克、大炮。

(三)对服务业的迷信

随着消费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服务业(如零售业、金融行业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济神话。然而,金融等服务业说到底是为制造业、农业、采掘业、运输业等实体经济及消费者的消费服务的。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实体经济是本,服务业是未,服务业是寄生于实体经济的。但是,由于服务业能够加快实体经济的运行速度,尤其是在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控制日趋深入,给人一种服务业决定实业的错觉。正是这种错觉,美国人对服务业过度迷信,以为只要有高度发达的服务业就可以创造出无尽的财富,永保繁荣。每个人都想通过点击鼠标来获取财富,这样的社会經济最终只能走向崩溃。

四、危机的启示

(一)扩大内需不等于提倡消费主义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尤其适逢全球金融危机而致国际市场疲软之时,扩大内需、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但是,扩大内需不能简单地等同于鼓励消费主义,而是应该树立科学的消费观。科学消费是指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和自由全面发展要求,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这同“消费主义”,尤其是用奢侈品消费来拉动经济发展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树立科学消费观,既避免人们过度透支消费,也扭转群众的“惜购”心理,才能培育健康的国内市场。

(二)重视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培养。

经济危机导致国际市场疲软,我国的外贸企业出口不畅。这一形势短期内较难改观。面对挑战,转变企业发展模式、加大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刻不容缓。我们应该加大整顿力度,提升制造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加强对信贷机构的监管,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在消费主义下形成的宽松的信贷机构,导致了虚拟经济过度发展,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因此,加强对信贷机构的监管势在必行。另外,我们还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重点加强信贷结构引导。在重视中小企业贷款的同时,引导资金向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方面倾斜。

(四)加大政府对保障性住房投资,稳定房地产市场

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由房地产市场长期的虚假繁荣所致,我们应引以为戒。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要以满足需求为导向,改善供给结构,减少豪宅,增加经济适用房、普通住宅。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将住房惠及民众。

(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之与培育国内市场结合起来。

当前,国内市场还不健全,还未能起到对经济发展应有的拉动效用,广大居民“惜购”、“慎购”心理广泛存在。要真正培育国内市场,一方面要切实提高人们收入,全面落实“富民”政策;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包括医疗保障、教育保障、住房保障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问题,全面解除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结束语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长期奉行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念,最终导致了此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对此,我们应认真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在努力培育国内消费市场的同时,防范消费主义,对居民消费进行正确引导,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以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2]张传开。超越西方消费主义[J]北京:求是杂志,2008,(2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2版,第4卷,535页

[4](美)理查德D.沃尔夫[著]吴昕炜[译]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消费主义和美国资本主义:左派的教训[J]学术研究,2008,(6)

猜你喜欢

经济危机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Film review:WALL·E
西班牙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经济危机下航运公司如何做好船员管理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