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管窥
2009-06-29李清国
李清国
新课标突出强调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及训练,笔者在习作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积累一些有益经验。
结合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习作
阅读教学是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思维又是阅读的核心,深思熟虑的思维线索是通过“说、写”表达出来,尤其是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还不够成熟,他们的求知欲望靠教师的引导,激发使他们对读、听、说(交际)、写产生浓厚兴趣,并能在读、听过程中领悟读、听的主要内容,处理好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双边活动。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引导习作方面侧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把语言的积累转化为作文的能力。如笔者在教学《草原》第一自然段作者初次见到草原景色,引导学生找出“小丘、平地、羊群”等景物;写出作者第一次看到草原美景的那种惊叹、舒心的心情。通过反复阅读,物化出草原美景的情景,进而激发学生在读中汲取营养,使之读有所知,读有所感,读有所得,使学生领悟到读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捷径。通过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于是笔者抓住机遇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体现“美”这个主题。有学生说:“我们的学校坐落在滔河水库外侧,漂亮的教学楼给滔河水库增添了几分光彩。通向大坝的林荫道、电厂成了同学们游玩的好去处。”有的说:“每当我走进校园,看着那绿毯似的草坪,心里特别舒服。早晨的校园一片静寂,依旧碧绿的小草顶着串串晶莹的水珠,闪闪发亮……”这些语句都是学生阅读,实际感触的结果。叶圣陶先生说:“说话训练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是引导学生发表之欲的枢纽。”充分强调语文教学中说话练习的重要,实践证明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说话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学会想象,升华情感,突破作文教学难点的捷径。
创设情景,营造说、写氛围,激发作文情趣
学生作文能力是在逐步扩大阅读范围,教师精心筹划说话的氛围,以说简短的话为起点,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走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之路。引导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积累说写的素材,从而化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难点。可见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营造说、写氛围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可以丰富学生作文情趣。譬如,多年来,笔者始终坚持每节语文课前5分钟学生自找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学生的说话能力、习作能力进步很快,这就是创设情景,营造说、写氛围的结果。
在语文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写、多练,如学生学习《桂林山水》后,让学生练习写作《家乡的山水》和《我家的小院》;学习《长城》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让学生练习写作《水库大坝》,歌颂我国劳动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引导学生写一写《美丽的校园》。这样由读写连成纽带,既有利于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加深,又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引导学生修改习作,在改中求提高,培养学生品改作文的习惯
邱学华教授在尝试教学理论中阐述道:“学生的尝试过程,就是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品改习作实际上是自我鉴赏和自悟提高的过程,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反复品改,从中获取有关习作的技法。笔者的具体做法是:抓住训练中的习作要求,选出不同等次的作文,找出共同优点和不足若干条(据习作要求找),然后教师根据学生习作情况,选一篇学生优、缺点的习作,让学生反复读,这样才能使学生发现自己或他人习作的不足,从而养成品改习作的严谨态度和习惯。
通过品改习作,使学生感触到要写好习作必须在阅读、在实际生活中留心观察,领会和积累写作知识、积累习作素材,正如古代文学家韩愈所说:“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强调人之因为是人,是由于心怀学识,要勤奋才有诗书,否则头脑空虚,这里提到“勤”的问题,即勤于思考,善于积累习作材料,勤于动手记载,写好后认真品改,这样反复练习,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总之,结合阅读,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创设情境,给学生营造说话空间;学会品改习作,在品改中求得进步,这样坚持读、写、改一体化训练,从而帮助学生探索和提高习作能力。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县南化塘镇西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