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地域文化为载体推进高师音乐教育课程建设

2009-06-23

艺术百家 2009年3期
关键词:高师特色音乐

徐 蔓

摘要: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地域幅员辽阔,最终形成了在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统一基础上的中华文明。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地域风情的地方音乐更是中华文明中的瑰宝,但就目前我国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来看,其对于地方特色音乐的容纳与吸收、发扬与保护远远不到位。本文将就这一问题,提出以地域文化为载体,融其于高师音乐教育课程建设之中,发挥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涵,探索一条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地域文化;载体;高师;音乐教育;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0-052文献标识码:A

最近笔者在桂林人论坛中浏览到一个有趣的话题,主题是谁来救救我们的彩调?话题中提及桂林地方戏目前冷清的现象。话题引起热烈的讨论。有的人说看不懂,有的人说不知道在哪里能看到,更有的人直接呼吁在中小学课本中要加入彩调教育的题材。笔者作为高校音乐教师,听见如此强烈的呼声,深感加强作为基础教育母机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建设的迫切性。纵观目前能体现我国音乐教育方向的课程设置,对中国音乐及其地域文化为背景的地方音乐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西方音乐。为此,笔者欲从高师音乐教育课程的文化意义,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置问题以及如何利用地域文化开发音乐教育资源等问题,提出:坚持以地域文化为基础,推进地方高师音乐教育课程建设,是创建特色音乐教育并使我们的地方音乐文化得以传承发展,使音乐教育获得新的生命活力的关键。

一、高师音乐教育课程的文化意义

文化和音乐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是文化中的音乐,音乐是文化的主要部分之一”。而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机制——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也具备了相应的文化意义。

1、文化与地域文化

文化无疑是人类特定的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和重要维度。《现代汉语词典》中文化的定义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地域文化则是带有空间范围限定词的文化,亦称区域文化,是从地理学与文化学的角度来认识文化现象而产生的概念。地域文化强调人、地关系,关注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尤其是人对自然的亲情和主动的创造性。这种独特的地域文化个性魅力,构筑并体现一个国家广义的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地域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文化与其所包含的地域文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我国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保护与传播地域文化正是发扬和建设伟大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础。

2、课程与文化及其地域文化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系统知识的传统积累,是不同的思维模式;课程的授课内容与学校的教育特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音乐教育课程的状况是一个国家在音乐教育、文化高度上的反映。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音乐教育人才的主要摇篮,在音乐文化传承方面更是负有重要的责任,高师音乐教育课程应该在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及地域文化方面做出基本的努力。

课程作为一种载体,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只有富于文化内涵的课程才是履行教育责任的有效课程,同样也只有合理有效的课程才能够更好的进行文化传播。有效的课程不应当只承担传播文化而忽视地域文化这一类重要的文化元素。只有将地域文化更好的融合在课程体系内,才不至于在文化传播这一职责上有所缺失。而通过设置课程,使学生从理论层面更加系统地了解到本地区的地域文化,使他们能认识本地区文化存在的价值,树立自豪感,从而产生文化归属感;帮助他们比较各种地域文化,形成尊重差异,容忍异己的文化态度,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及多元文化理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3、高师音乐教育课程合理设置对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教育具有传授知识和承载文化的双重职能,是传播、传承文化的有效途径。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努力弘扬中华音乐文化,让世界倾听“华夏之声”,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辉煌。当然,这同样需要教育技术做出相应反应。因此,其课程结构的合理设计就尤为重要。高师音乐教育课程需要时代精神指导,借助地域文化,建立一种多元共生的结构。也只有当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置是合理有效的,音乐教育才能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地域文化,履行音乐教育在文化传播方面所承载的重要职责。

二、目前我国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置所存在的几个问题

1、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结构不平衡

结构乃世间万物之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在教育领域,如果说教材是一门课程的知识载体与核心,结构则是对学科知识的理性设计与组合。课程设置是否全面合理,是学生得以丰富学识、学以致用、提高素养的重要前提。从目前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来看,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大部分沿袭了中国大多数专业音乐院校的做法,即:以西方音乐为主体,全面的引进西方音乐教育体系。反之,对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音乐教育理论的研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课程结构相对单一、不够丰富,侧重音乐技能技巧课,缺乏中国音乐文化为基础的理论课,音乐发展史与听赏课,音乐技能课的教学与表演实践、社会实践严重脱节,更缺少一些地方特色音乐艺术教育课程。

2、高师音乐教育课程缺少以地域文化为背景的地方特色音乐教学内容

目前高师音乐教育学科基础建设中的缺憾问题,反映了我们在学科观念上缺乏对主体文化基本因素的认识与主动渗透地域文化意识的引导;在教育模式上,缺乏对地方音乐理论资源的整合力度与教育方式的探索实践;在课程设置与教材内容上,严重缺乏民族与地区的“土壤”基础。大多数学校把音乐教育学科与学习者对地方音乐自我传承生生不息的文化意识和当下存在的生态现状割裂开来。也有一些教师与学生把民族音乐课程视为一种传统的技能知识,对民间音乐文化仍然是以一种“博物馆”或“老土”式的静态观念“冷冻”之,缺乏一种自觉传承意识和民族责任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采取相对保守的态度,在教学曲目的选择上比较单一,缺少地方音乐作品选曲,而对当地的民族、地方音乐(民歌、说唱音乐、戏剧经典唱段)鲜少涉及。

3、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体系对地域资源利用的现状

教育部门对于地域资源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在教育改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举措,例如京剧进课堂等活动。然而,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地方文化灿若群星丰富多彩。据初步统计,偌大的中国拥有三百多种地方曲艺和戏剧品种。单靠中央的“政策引导”并不能够完全解决问题,具体的一些细节还需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进行探索与尝试。如何将地域文化中丰富的音乐品种在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中有效体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同时,让人忧虑的是,很多高师音乐教师对地方音乐嗤之以鼻,认为那是落后的表现。其实,这是一种相当错误的文化观念。由于经济及科学的飞速发展,当今世界已经是一个开放

的多元世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种文化的交流比任何时候都频繁。但是,民族之根永远是地域文化,只有具备民族性的文化,才有可能是世界性的。抓住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借鉴西方音乐教育的成功模式,以中国音乐文化为基础,对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体系逐步进行改革与完善,是地方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4、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教学实践与当地文化生活实际脱节

我国高师音乐教育课程长期忽视传统文化,当地的地方特色音乐在地方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中基本没有体现。长期以来,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工作是由当地文化部门的民族音乐研究机构承担,大部分成果并没有纳入音乐教育课程范围。音乐资源与学校教育的分离,使得地域传统音乐文化得不到良好的传承,学校的音乐教育由于丧失了民族文化的根基得不到健康发展。以前面提到的桂林彩调为例:桂林彩调是广西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小剧种,其剧情往往风趣幽默,嬉笑怒骂皆成戏,具有广泛群众基础。这种现在仍然深受地方老百姓钟爱的地方戏剧,却已被地方高校渐渐淡忘,没有出现在地方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中。许多人对它的了解,往往是通过看演出,广播电视等媒体,却不是通过地方高师音乐教育和学校教育。这种教学与现实脱节的状况不能不让我们深感任重道远。

三、以地域文化为载体,推进高师音乐课程的建设

我国现行的高师音乐教育体系的建构基本上源于工业化社会的教育理念,即重视学科的系统性,忽视综合性,偏重音乐技能的培养,忽视审美情趣的教育。音乐教育课程是文化传播的硬件,具有承载文化的重要责任。课程设置是否全面合理,是学生丰富学识、学以致用、提高素养的重要前提。在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定位上应该以是否能够更加有效地传播和承载文化及地域文化这一目标为主要标准,加入文化内涵及地方特色音乐相关知识,培养掌握高超音乐技巧、深厚音乐理论知识及多元文化意识的音乐人才。

1、从音乐教育课程的设置上,全面推进音乐教育的改革

(1)增设地方特色音乐史课程

在学科体系中,我们应该高度树立尊重传统文化的观念,进行课程有效资源的搭建。在现有的《中国音乐史》课程基础上,将地方音乐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地方音乐中的“活性”资源向教材建设、课程改革和师资培训上转化,增加相关中国地方音乐的课程或地方学校特色课程,如《中国民族器乐史》、《地方民歌与戏曲史》、《地方民俗与音乐史》等,以便使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得到有益的补充,在人文素养有效提高的基础上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地方特色音乐的深厚文化内涵。

(2)增设地方特色音乐作品赏析课程

高师音乐教育引入地方特色音乐,首先应在音乐赏析方面增加本土音乐的比重。现阶段高师的音乐欣赏课主要以欣赏西方古典音乐、近现代音乐为主,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相对较少,地方特色音乐几乎没有。而地方音乐无论在体裁、形式,还是音调、风格上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因此,可以先从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歌、舞蹈、戏曲、器乐曲等方面人手,进而扩展到地方音乐的其他领域。学校可以结合授课的实际情况,开设《中国民歌与表演艺术》、《中国戏曲与表演艺术》、《地方民俗与地方音乐》、《地方戏曲与地方音乐》等课程,使学生在与地方特色音乐的“零距离”接触中真正的感悟和体会地方音乐独特的美感与魅力。

(3)增设地方特色音乐演唱技巧课程

地方特色音乐的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开设相关理论与作品赏析之后,应该增设演唱技巧课程。教师尽可能多选用一些传统的民间歌曲进行训练,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不同风格作品表现方法的掌握和情感的处理;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声音条件选择不同的作品进行训练,使他们自身的音乐潜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教师应该掌握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声音条件、演唱水平进行摸底,进行集体授课以及小班额授课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之上更快地提升演唱技巧。如果缺乏师资力量,也可以聘请地方特色音乐的表演专家进行授课,以培养音乐人才。

(4)加强与地方剧团的合作关系,强调地方特色音乐教学实践

地方特色音乐的根深植在民间,而地方剧团更是汇聚民间艺人专家、曲目、地方特色音乐资源的“宝地”。高校绝不应该是孤立的“象牙宝塔”,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该加强与地方剧团、地方文化教育的联系,这包括利用地方剧团演出、排练、地方文化风俗等等活性资源,让学生充分体会与领悟地域文化的魅力。唯其如此,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才能够成为有“活水”滋养的参天之树。可以说,与地方剧团的合作是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在高师音乐教育集体课中可外聘专家学者讲学,聘请当地民间艺人进行本地音乐文化的介绍与学习,即把当地的特色音乐文化资源引入课堂。而学生也可以真正走出校园,聆听地方剧团的排练、演出,参与各种地方文化活动,体验当地民间音乐艺术的博大精深。

2、加强以地域文化为代表的音乐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地域文化是经过时间积淀,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形成的文化传统,有积极的一面。但必须提及的是,地域文化中也有一些必须扬弃的糟粕,例如地域文化中宣扬封建迷信的一些内容。但其中的民歌、戏曲和当地各种曲艺形式(包括演唱方法)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瑰宝,我们应该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正确的地域文化观念,积极开发以其为代表的音乐教育课程资源,也可以借助当地文化部门,进行地方特色音乐史编撰、搜集整理曲目、学习地方特色音乐的演唱技巧,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最终形成可为我用的文字材料或录像影音资料。将当地的民歌、戏曲和多种曲艺形式(包括演唱方法)引入课堂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地方特色音乐对于当前的具体教学实践也有一定的帮助与借鉴作用。在高师音乐教学中,借鉴地域文化,有效整合地方资源,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一传统的文化遗产接收传承下来,以弘扬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为传播我们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做出贡献。

四、结语

以地域文化为基础的地方特色音乐作为中国多元音乐文化资源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引入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中势在必行。以地域文化为载体,推进高师音乐教育课程建设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这不仅将使民族民间音乐自身得到保护和发展,而且也能更好地推动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体系奠定良好基础。

责任编辑陈娟娟

猜你喜欢

高师特色音乐
高师音乐学院音乐教材的规范性研究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初探
地方高师钢琴专业课考试侧记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
音乐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音乐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秋夜的音乐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