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2009-06-17叶丽珠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叶丽珠

[摘要]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推进,大学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必须从一个较高的新平台上起步。为了使高校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根据现在高校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出现的新特点,有必要对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实践。

[关键词] 高校 计算机文化基础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对高校毕业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顺应市场的变化,不断加强教学改革,突出高校教育的特点。

一、创造条件,改进教学方法

以往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都是由理论课和上机课两部分组成。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近几年来,我院不断加强教学设备的投入,硬件条件得到了大力改善,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保证。通过几年的努力实践,探索出了一套以学生为中心,实行启发式、案例式教学,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鼓励教师创造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为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堂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结合。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相当成熟,学院组织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校园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辅导和网上答疑。

2.做与学结合,边讲边练。目前,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课时,本门课的教学全部安排在机房完成。教师一边讲课,学生一边看投影仪跟着上机操作。教师在机房一般采用“案例教学法”。如讲Word文字处理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机房指导学生完成一篇文章的录入、字符格式化、段落格式化等排版的操作过程,接着根据刚讲授的知识点出相应的思考题,让学生自动动手操作完成,以便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这样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文字处理的基本技能。

3.安排比赛主题,提升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发挥学的创新能力、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可以安排一些比赛主题,让所教授的班级全体学生参与完成。例如,学习完Word文字处理内容后,出一个主题为“学校宣传设计”大赛,并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一个作品,最后在课堂中将所有小组的作品让全班学生进行评比,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收集资料、参与作品创新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另外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展专业技能综合实训。为了提高毕业生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可以结合本专业的需要,开展计算机综合技能强化训练活动。综合实训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项目实训法”。“项目实训法”是一种以现代企业的职业行为为目标,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作全面培养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执行和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是一种很好的学习途径。比如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在选择Excel部分综合实训内容时,可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为学院职工制作工资表和工资条,并就工资表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合并计算”以及利用财务统计函数进行比较复杂的运算,培养学生解决将来所从事工作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以市场需求为依据,明确教学目标

近年来,我院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市场对高校的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能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应达到一定的等级,或取得相关的认证,能运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解决具体问题。针对这一变化,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必须首先重新确定教学目标:以市场需求为依据,结合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特点,及时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加强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即懂得业务,又懂得熟练应用计算机的高技能型人才。

三、以实用为原则,完善教学内容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选取上要精选,对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且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重点介绍和讲解。总的来说以实用为原则,把握好以下几点:

1.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度。基础理论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的功能与作用、计算机主流操作系统知识、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计算机系统安全、多媒体技术知识、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等。

2.结合实践,突出基本技能。基本技能部分是学习其他技能的基础,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中英文录入技术、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文字处理技术、表格处理技术、常用软件使用技术、计算机维护维修技术、现代办公设备使用技术、简单的图形图象处理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等。这些内容应该是高校学生掌握的最基本的技术。应结合实际,增加这方面的综合实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

3.针对专业特点,选取相关内容。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选取上,还应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选择相关内容。如有些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结束以后,要求能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二级水平考试。对于学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我们在教学内容上可以补充《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基础知识,而对于学电子模具等理工科类专业的学生,我们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可以补充《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软件知识和编程技能。

四、以测试实践操作能力为主,选择合理考试方法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考试方式上应以测试实践操作能力为主,选择合理考试方法,应坚持以下原则:

1.测试实践操作能力为主的原则。学生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主要目的是学会如何使用计算机,提高计算机的运用能力。要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主要通过测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以无纸化考试为主的原则。通过计算机进行无纸化考试本身就是计算机的运用过程,让学生在计算机操作的真实环境下解决真实问题,达到检验和评价学生应用计算机基本能力的目的。

3.以案例式考试为主的原则。案例式考试就是针对不同的专业与将来的就业岗位,检测考生对于特定职位的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考试方式。与以往所采用标准化考试不同的是案例式考试更接近工作实际,更能反映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4.平时考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原则。检验平时学习的成绩,可以督促学生平时学习,更能客观、全面地衡量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平时考试成绩与课程结束时的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可考虑各占50%。平时考试可对每章节的内容逐个进行上机测试,如对文字处理、表格处理、幻灯片的制作、网络的应用等内容分别进行上机测试作为平时成绩。课程结束时,再进行综合性的测试作为期末考试成绩。

五、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的蓬勃发展,迫使我们必须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才能逐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董玫.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与探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2006.

[2]叶亚芳,李虹.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探索[J].福建电脑,2007.

[3]卜佳锐,周奇.计算机文化基础[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微课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