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师资培训的思考

2009-06-17袁立新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师资培训校外教育队伍建设

袁立新

[摘要] 校外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我国加强了对校外教育机构、活动场所的硬件投资,校外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校外教育在软件建设方面并不乐观,尤其在校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本文在了解校外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现阶段加强校外教育师资队伍培训的必要性、重要性;同时,笔者结合校外教育教学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开展校外教育师资培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校外教育 师资培训 队伍建设

校外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与拓展。健康有益的校外教育对引导广大未成年树立理想信念,发展兴趣和特长,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校外教育,是指在正规学校教育之外,由校外教育机构和各种社会教育团体,在学校教育计划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包括双休日、节日、寒暑假及其他课余时间),对中小学生进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旨在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的充满生活情趣的教育活动。近些年来,国家在校外教育、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等方面给予了一系列政策、物质的支持,尤其是自2000年以来,国家通过筹集彩票公益金近40亿元,用于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县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已经初步实现了全国90%的县都建有一座综合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使我国的校外教育事业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推进校外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如何发挥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功能?如何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良好的校外育人环境,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改变目前一些地区校外活动场所利用率低,活动形式单一,资源整合不足,特别是作为校外教育具体实施者的校外教育师资队伍,师资困乏、来源广泛、专业不对口等问题,因此,开展校外教育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校外教育师资队伍的质量,显得尤为关键。

一、现阶段校外教育师资的实况

据有关资料反映,截止2008年,全国已经基本实现90%的县拥有一个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目标,形成了覆盖全国城乡的校外教育网络,校外教育事业取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性重大成就。但是,校外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不容乐观,教师队伍来源广泛、专业不对口、年龄偏大,他们来源于工人、退伍军人、文艺团体、社会上有一技之长者、校内教师,等等,校外教师队伍结构老化,素质参差不齐,观念滞后,专业发展意识淡漠。为了确保现有校外活动场所真正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校外学习的有效场所,有待提高这支教师队伍的质量。

二、对校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1.有关部门明确了校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最高要求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发办[2006]4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把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纳入教师岗位培训计划,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加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实现每个城区、县(市)都有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校外活动场所的目标,为广大地区青少年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在2009~2011年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项目中,教育部基础司决定组织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县负责人、管理者及县级骨干教师培训工作。

2.校外活动场所规模的扩大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新要求

我国的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活动场所,是建国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1949年,大连建的第一个少年宫,50年的历史经历了三个阶段。近些年,在中央领导同志的直接关怀下,在校外教育机构的建设范围覆盖不断扩大。2001年至2006年,财政部通过筹集体育和福利彩票公益金近40亿元,用于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县级青少年校外活动中信。截止2008年,利用彩票公益金,全国共建设新的校外活动场所1800多个,惠及367个国家级贫困县,基本实现90%的县拥有一个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目标,形成了覆盖全国城乡的校外教育网络,校外教育事业取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性重大成就。

要发挥这些已建校外活动场所的功能,真正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提供各种校外教育课程,离不开校外教育教师的工作。

3.校外教育的独特性对该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校外教育面向青少年学生,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是在学校教育计划之外,利用课余时间,针对广大青少年学生,内容涉及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技术普及教育、体育运动、文化艺术教育、游戏娱乐、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等等教育活动。校外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体现的是教育的本质特征,而作为一种注重人的个性品质培养的社会活动,则突出了校外教育的独特性。因此,校外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必须根据校外教育的活动性、实践性、开发性、社会性等独特性,来构建独特的校外教育教师队伍培训模式,例如,制订合适的培训目标、课程、形式、内容,等等。

三、关于校外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校外教育课程具有开放性的、操作性的、实践性的、社会性等特性。因此,校外教育教师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这就需要这些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校外教育的独特性需要校外教育教师扮演不同的角色

(1)作为校外教育课程、教材的开发者

校外教育没有全国统一的、固定的教学活动大纲,也没有全国统一的、固定的教材,这是校外教育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使校外教育课程计划更加灵活,可以使课程内容、课程教材更加丰富多彩,充分调动校外教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扬长避短,设计最符合青少年学生的需要的校外课程、校外教材等。校外教育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当地的乡风民俗及校外活动场所自身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几个方面来开发课程、教材;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和灵活的课程计划给未成年校外教育的发展带来无限的生命力,使每个校外教育机构能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形成各自的特点,办出各自的特色。

(2)作为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

实践,是指动手动脑实际操作的活动,实践性是校外教育的最重要特征。学校教育,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前人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主要是教师讲和学生听;而校外教育,主要通过“活动”实施,强调学生自主参与,强调实践,兴趣小组活动和群众性活动是校外教育的两种基本的活动形式,青少年学生亲自参加各种有利的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和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

因此,校外教育教师不能依照学校教育教师的教学模式,而是在校外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参与活动,从而达成校外教育效果。

(3)作为青少年学生个性培养的主力军

个性教育的措施主要是注意早期教育,加强全面发展,提倡因材施教,这正是青少年儿童校外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在校外教育中,更加注重学生之间的小组活动,更多的因材施教、个别指导,更强调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校外教育为青少年儿童提供各种便利条件,让青少年儿童自愿参加活动,自由选择项目,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同时,校外教育机构按兴趣分班,有利于教师的分类指导,有利于学生的共同研讨,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相互促进与发展。因此,校外教育具有实施个性教育的优势和条件,有着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校外教育通过发展少年儿童的兴趣和个性,使青少年儿童形成特殊的个性和能力,最终形成较全面的基本素质。

(4)作为青少年学生和谐发展的促进者

校外教育课程、活动与学校的课堂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渠道,在性质、内容、形式和要求上都存在着差别。由于校外教育课程、活动具有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等特点,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千变万化,因此更能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师在校外教育活动中,学生始终保持着愉快的心情,渴盼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这种教育形式决定了学生是校外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活动的主人。由于在校外教育活动中,学生和老师的作用发生了“位移”,学生需要什么老师就教什么,老师不再是被动地教学,学生也不再被动地接受灌输,教师的主导地位发生了改变。这种地位的改变,使得老师变成了指导者、辅导者、知心朋友。因此,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更能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和谐发展。

2.开展校外教育教师培训的几点建议

(1)课程内容广泛性对校外教育教师培训课程提出了挑战

校外教育内容十分广泛,内容涉及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技术普及教育、体育运动、文化艺术教育、游戏娱乐、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等,因此,这对校外教育教师培训课程内容提出了一定的挑战,经过多方面的调研、研究,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教师培训课程:

第一,政策与理论学习通识课程模块。通过该模块内容的学习,全面深入地了解国内外校外教育改革发展最新的理论成果和最新的实践探索,使他们准确把握我国校外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教育。

第二,专业知识学习研修课程模块。通过该模块内容的学习,提高我国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艺术教学技巧,探索创新校外教育质量建设的实践工作和经验做法。

第三,校外活动场所实践学习模块。通过该模块内容的学习,提高开展丰富多彩校外活动的策划及组织能力,发挥其影响、辐射、引领作用,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促进场所功能和效益的更好发挥。

通过培训,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有效开展校外活动场所活动,发挥效益,力图为每一位骨干教师提供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

(2)校外教育的实践性对校外教育教师培训方式提出了要求

校外教育主要通过“活动”实施,强调学生自主参与,强调实践,兴趣小组活动和群众性活动是校外教育的两种基本的活动形式,青少年学生亲自参加各种有利的实践活动。

针对校外教育的实践性、活动性等特性,校外教育教师的培训也应有相应的培训方式,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方面来构建培训的模式:

第一,采用“4-2-1-1”模式,通过4天理论学习、2天实践能力培养、1天观摩考察、1天交流、共享与展示,突出培训主体,注重培训效果。

第二,培训以专业为基础,以教学实践为重点,加强案例教学,引导行动研究,全程贯穿多种形式的活动设计和评价方式,利用网络平台,形成专业引领、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合作交流,注重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第三,根据培训的目标和内容,针对课程时数、课程性质、学员特点以及场地等硬件设施等多种因素,采取各环节独立教学,环环相扣,逐层递进,前后呼应,形成整体的系统培训形式。

第四,运用讲座与提问、个案与研究、研讨与交流、观摩与考察、网络与互动、自学与指导等多种方式。

(3)在培训中加强校外教育教师开发课程、自编教材的能力

校外教育没有全国统一的、固定的教学活动大纲,也没有全国统一的、固定的教材,校外教育教师必须做到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当地的乡风民俗及校外活动场所自身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几个方面来开发课程、教材。因此,在校外教育教师培训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他们自身开发课程、自编教材的能力,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方面来提高该能力:

第一,聘请教材、课程编写专家为校外教育教师详细讲解校外课程、教材编写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得校外教师了解开发课程、自编教材的一般原理、操作方法,等等。

第二,在培训过程中,为校外教育教师提供开发课程、自编教材的机会。校外教育教师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所在校外活动场所的实际情况、地方特色等,撰写课程、教材编写的思路,由专家给予指导,真正提高校外教育教师开发校外课程、自编校外教材的能力。

总之,随着我国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的日臻完善,对校外教育、校外教育教师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地完善校外教育理论研究,加强校外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提高校外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才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新明.论校外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04,(11).

[2]尚日清.关于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3]曾晓洁.北京校外教育的发展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2,(12).

[4]姜观林.关于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基地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08,(1).

[5]孔锴.国际中小学校外教育现状及我国的策略选择[J].外国教育研究,2004,(6).

猜你喜欢

师资培训校外教育队伍建设
校外教育管理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现行高校师资培训体制问题剖析
校外教育中关于生命教育的探讨
中美比较视角下的美国校外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一体化教育实践基地模式构建研究
独立学院师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研究生教育校外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