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医学院校开设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09-06-17沈菀真蔡竹杨文波杨宏爱王洪海王丽娜
沈菀真 蔡 竹 杨文波 杨宏爱 王洪海 王丽娜
[摘要] 为了进一步开展素质教育,全国各大单科性院校均在开设选修课方面进行了教育创新和改革。选修课是课程体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医学院校来说,非医类选修课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拓宽学生知识面及陶冶人文情趣等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医学院校 选修课 素质教育
周济部长在2007年2月28日“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人才培养是核心,本科教学是关键。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人才,这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重点。为了进一步开展素质教育,全国各大单科性院校均在开设选修课方面进行了教育创新和改革。尤其对于医学院校来说,学生所学的知识相对单一,利用开设选修课来扩展学生的知识层面,陶冶人文情趣,培养人文精神无疑就成为了拓展素质教育的最好手段。因此,近几年来在高等医学院校,与人文知识、科技发展紧密相联系的选修课开设了不少,此类课程的开设丰富了教学内容、改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综合素质,使学生受益匪浅。
一、国外开展人文教育类课程的情况
美国是比较重视人文教育的国家。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克林顿政府提出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将历史、艺术,语言与教学、自然科学并列为教育核心学科,即相当于我国大学的必修课程。哈佛大学医学院作为国际公认的一流医科大学,面对科技的强大攻势,在1985年对医学教育进行了改革,在课程安排上强调开发学生的交际技能,学习问诊的态度和技巧。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也在课程上进行了改革,允许学生选修医学院以外的与个人专业或目标有关的课程,这些课程有社会学、人类学、神学、哲学、音乐、艺术、文学等,有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二、国内开展人文教育类课程的情况
2002年,《医学与哲学》杂志委员会与部分医学院校的学者共同起草了“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社会医学教学与学科建设的建议”,表明了医学教育界的学者专家对当时高等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衰微现状的极大关注,引起了教育界的很大反响。近几年来,国内各大院校对人文素质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也显著提升。例如,北京大学成立了北大医学史研究中心,护理医学院成立了护理人文教研室,公共教学部成立了医学人文学系,还着手进行教材的改革。复旦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天津医学院等院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三、我校开展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的情况
我校为辽宁省重点医科院校,开设12个本科专业,即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药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生物技术、摄影、艺术设计和法学,学科涵盖了医学、管理学、理学、文学、法学五个学科门类。我校选修课分为限定性选修课和非限定性选修课(公选课),限定性选修课为学生必须选择且取得学分的课程,非限定性选修课(公选课)为学生根据自己学习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的课程。
1.公共选修课
以2007年开设的公选课为例,全年可供各年级、专业学生选修的课程共计76门。其中文化素质类课程18门,占23.7%;科技素质类课程14门,占18.4%;身心素质类课程4门,占5.3%,其余为专业素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管理学类课程。以2005年为界,2005年到2007年增设的文化素质类课程为8门,科技素质类课程为4门,身心素质类课程为2门。2008年我校又为08级新生增设了6门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程,为07级学生增设了1门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程。
2.限定性选修课
目前,全年各年级、专业学生所学限选课程共计44门,其中文化素质类课程6门,如中西方文化比较、书法鉴赏、美术鉴赏、音乐鉴赏、音乐乐理、影视鉴赏等,占全部限选课程的13.6%。
从以上这些数据就能看出,我校对于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程的重视程度。ニ摹⒁窖г盒?设人文类选修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育部提倡开展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人文精神。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也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仁心仁术”,现如今医患关系不断紧张,如何正确对待医患关系成为了社会需要面临的又一个新问题。现今社会确实存在着“黑暗面”,这无疑会对身处学校的医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类问题,也成为了摆在学校、家长面前的一个难题。正确地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树立端正的人生观、世界观是高等院校的职责所在。高尚的职业道德需要以深厚的人文精神为基础,而这种人文精神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医学院校应在课程设置中体现人文知识,如历史、民俗风情、自然风光、诗画欣赏、文化传统、基本国情等。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应该充分利用、及时传播。如果医学院校开设了这类选修课,就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趣味,丰富他们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他们逐步形成积极的认识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民主意识,把他们培养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具有一定人文素养的新一代,使学生摆脱狭隘与浮躁,远离迷茫与盲从,使所培养医学生成为具有深远的中国文化历史底蕴的一代新人,真正达到人文素质教育。
五、学校应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1.加强学生选课指导,减少选课盲目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繁多,学生在选课时由于对课程不甚了解,会导致选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针对这一问题,加强学生的选课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辅导员老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了解本学期所开设的选修课中哪门课程更加适合自己、哪门课程更能够带动学习的积极性、哪门课程对专业发展更有利、哪门课程对个性发展更有利等等。通过这些详细的指导,学生就能对选修课程充分的了解,以便正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同时,为了调动学生选课的积极性,我们也曾面向各年级、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便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想要了解的知识,日后有针对性的增开选修课程。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于人文方面的课程还是十分感兴趣的,这也成为了我们积极增设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程的一个依据。在充分认识到人文素质类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性后,我校近几年十分重视此类课程的开设,积极鼓励广大优秀教师增开增设人文类选修课程,更好地推进了学校的素质教育,切实将教育、教学改革落到了实处。
2.科学设置选修课程,规范选修课的管理
选修课的开设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主动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眼界。选修课设置的原则与市场紧密结合,与人文精神培养紧密结合,与自学能力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选修课的开设有其自身的规律性,离不开人文精神陶冶、塑造,离不开终身学习、创新思维。因此,选修课开设有其相对稳定性,尤其是历史社会文化、医德、心理方法等类选修课应作长期建设,不能因为教师的原因而随意取消了应该开设的、对学生有益的选修课。对所开选修课程应由相关专家及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根据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科技发展趋势并结合学科特点认真审定后,交由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合理的安排及科学规范的管理。为保证教学质量,我校要求任课教师每两年对所开设的选修课进行总结,并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将总结和调查结果上报教务处,教务处将不定期地对选修课进行考评,作为继续开课与否和开设新的选修课的支撑材料。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我校规定每个学生每个学期选修课总数不超过3门。
我校从2007年即全面运行了教学管理系统,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看本学期开设的选修课程及其相关信息,并同时在网上选课,这样就大大地方便了教学管理。通过查看系统,教务处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选课动向,进一步了解选修课的开课情况。目前我校也在积极筹划运用网上评教这一功能对选修课以及其他课程进行教学监督与管理,这项功能无疑将成为我校教学管理中的一大亮点。网上评教较比以前的评教方式具有方便、快捷、数据汇总、提取准确、操作便捷等优势,能够极大的提高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利用人文科学的优秀成果,通过知识传授、亲身实践和环境熏陶等途径,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相应方面。其核心就是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综上,人文素质类课程在医学院校的开设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蔡剑琴,贾福娟.高等医学院校开设选修课的原则思考[J].中医教育,2004,23(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