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酒店英语调查研究
2009-06-17唐红梅
唐红梅
[摘要] 笔者通过以双师教师身份参与本市酒店管理与操作培训半年的体会,了解了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结合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对高职酒店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尝试和探讨。
[关键词] 酒店英语 人才需求 酒店管理 教学改革
本市高职院校中,开设旅游酒店及相关专业的占80%以上,旅游酒店职业教育伴随着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就其教学而言,存在着许多问题,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着理论知识强,但动手能力差,所学技能跟不上社会发展等现象。基于以上情况,笔者以双师教师身份对武进假日酒店及相关企业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学习调研,针对该行业人才招聘需求进行了研究,为高职酒店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相应的一手资料。
一、酒店行业前景与人才需求及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有薪假期的实施、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客人已经成为酒店不可忽视的客源。而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和旅游的重要活跃地区,酒店行业市场更为看好,,据旅游局作的中国旅游业发展预测,到2020年,入境过夜旅游者为9500~13900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5.7%~7.75%.国际旅游组织进行前景预测,认为到2020年,全球将有16亿国际游客,中国将有1.3亿游客入境,为世界第一大入境国。而我国酒店业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服务上,远不能和国际、国内的经济性客源的增长趋势相吻合,因此,这在客观上为高等职业教育酒店管理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同时,餐饮市场竞争将无疑更加惨烈,不外乎资金投入、经营理念、环境设施、菜品风味、营销策略、服务水准和价格定位等诸多方面,而这一切又集中体现在人才(含经营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并且年轻化、社会化、多样化趋势更加明显。因此,笔者做了以下研究:
1.研究内容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的原则之一。因此,本次针对酒店所开展的市场调研,主要通过调查酒店与旅游相关企业对专业人员的需求情况、论证开设酒店管理高职专业的必要性,确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在此基础上尝试进行旅游酒店专业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的探索。
2.研究方法
各部门、岗位轮转试岗,亲身体会参与管理及验证学生平时所学在各岗位中运用的实际必要性,以及了解各岗位、部门等最重要的专业知识亮点等,了解该酒店所需人员的具体岗位及学历能力,基本素质要求等信息。
3.专家访谈
个别访谈了本院旅游酒店专业校外专家委员会成员,以及酒店高层管理人员,就本市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建设现状和人才建设的需求、高职教育的必要性和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了咨询。
4.实地考察
笔者作为高职院校双师型中年教师,于2009年1月至 2009年7月在武进假日酒店进行近半年的顶岗实践锻炼,先后在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等主要经营部门轮岗实习,对本市酒店行业人员需求状况进行了大量考察,认为目前旅游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环节存在如下问题:
(1)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我院是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涉足酒店教育的,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对于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仅仅通过“重新组合”国内外高等旅游院校有关专业和课程来确立自己的专业和课程体系,套用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自身的特色。
(2)社会适应性差
旅游酒店专业从某种程度上仍然沿袭着“以课程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忽视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特点,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有脱节现象,滞后于市场需求,更难以与国际接轨。校企联合目前还只停留在低水平的合作层次,缺乏长期的、系统的合作。学生实习往往只能做一些简单而重复操作的事情,得不到很深的感性认识,社会适应性差。
(3)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旅游酒店业的特点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宽广的知识面、高尚的职业道德、主动的服务意识、良好的文化修养、灵活的应变能力以及娴熟的服务技巧,最不可或缺的是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及职业道德水准,人际沟通能力,热情、富有亲和力的团队精神及应对挫折的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在人才培养中着重专业知识、轻思想道德的训练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难免因自负、孤傲得不到企业重视,而感到压抑并最终流失。
二、就业调研结果
1.酒店行业人员的岗位需求
随着酒店级别升高和各连锁酒店在外地扩张发展所需要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本酒店还需招聘的部门总监、部门经理之类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但这类人员对于应聘者年龄和工作经验要求很高,不适合高职学院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因此,此岗位不列入本文调研中。除此以外,其它部门和岗位几乎都需要招聘人员。
2.酒店招聘人员的学历及能力需求
经调研发现,在目前酒店业对人员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素质中,除去年龄、工作经验的要求外,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员工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尤其是一些高星级酒店,外籍客人的比例达到70%以上,对于员工能够用英语提供服务是起码的要求。同样也看重的是良好的沟通和判断能力。酒店行业作为服务业,客人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随意性,这使酒店服务的难度比一般的物质生产行业更高,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反应的灵敏程度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的是较好的形象和气质,以及良好的电脑操作基础。酒店对员工个人形象比较重视,尤其是直接面对客人的员工的外在形象;星级酒店普遍使用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要求员工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第五位是员工培训技能,尤其是基层管理人员对于下属员工的在岗业务培训技能,分列其后的是营销知识、写作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
三、拟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1.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1)以行业为先导,设置调整专业,培养职业技术型、复合型适销对路人才
本次调研发现:本市酒店行业存在大量人才需求。尤其是职业技术型、复合型人才。众所周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去向的基层性等特点。因此,我院旅游英语专业从原来对人才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转向了以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定位在培养大专层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了解旅游经济规律和市场营销策略及旅游法规,熟悉导游及酒店业务,具有良好的共同能力和组织能力,能以英语为工具从事旅游、酒店第一线工作。
(2)以能力为本位、素质为基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方案的制定中贯彻适应性、整体性的质量观。在企业提供岗位需求的基础上,由我教研室教师与企业精英、行业专家等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分析岗位(群)对知识、能力、素质等基本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设置的调整思路
(1)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
本次调研发现,酒店行业对于员工英语沟通与表达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我们在课程中加大英语视听说、酒店情景英语等英语课程的课时比例,针对酒店对员工沟通能力的要求,我院开设了酒店礼仪、酒店营销实物、酒店厅台管理实务等实用人际沟通技巧课程;鉴于酒店行业对员工的个人形象的重视,招生增添了面试环节,要求考生男生身高不低于170厘米,女生身高不低于160厘米;酒店礼仪、酒店培训实务都是对应此次调研所开设的课程。
(2)实践教学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环节一般包括校内和校外实践两种。我院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经过课程整合,建立了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学时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占50~60%的比重,由不同种型的实践环节支持。校内实训主要由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在各类实训室内完成,如模拟客房实训室,模拟餐厅实训室,语言自主学习中心。通过校内实训能较好地落实实践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校外实践主要是派学生到酒店企业参加实习实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广泛的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较大的实习与较大选择机会。通过加强对校外实践的指导,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实习企业的经济效应,达到双赢的目的,还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就业,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3)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
旅游酒店业是一个易受到国内外环境影响的服务性行业,相应地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和很强的应变能力,从事旅游酒店专业教学的教师更需培养这种能力,加强酒店专业教师的角色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高职教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专业师资;鼓励教师参加并取得国家劳动部门组织的各种资格证书或服务操作技术证书;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现代教学手段,扩大师资培养的规模;鼓励教师参与酒店经营部门中高级管理工作并能担任部门经理以上职务,以提高酒店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为高素质的酒店专业教师是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的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培养一流的学生,就必须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优秀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理应是“双师型”的专业教师,既能熟练准确传授课程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指导能力。
(4)加强学生潜能的开发
潜能是指情商、心态等非智力因素。目前大多数的旅游院校对学生的培养轻潜能的倾向较为突出,而实际上,由于酒店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服务性行业,在某种意义上说,态度、人际技巧、情绪控制等非智力因素比单纯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更重要。很多酒店专业学生到酒店、餐饮企业第一线实习时受了委屈,怨声连连,以及大学生跳槽频繁等现象其实都跟它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要加强潜能的开发。教师在平时授课过程中也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反复的心理训练,不断提高他们认识情绪和控制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认知他人和人际协调的能力、忍耐力及自我安慰的能力,潜意识的力量非常巨大,学校要注重激励学生的潜意识,使他们在服务过程中碰到困难时能积极的解决问题,同时也能积极自我安慰,坚持到底。
四、结语
当前,高职双师教育教学仍处在教学改革进程中。在此阶段,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各教学环节间的衔接问题,边实践边建设,要经历一个由量到质的不断发展过程,而现有的英语语言环境和师资条件决定了我们的双师教学改革艰巨而复杂,任重而道远,希望本文能给更多的有识之士在从事这场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浪潮中点滴帮助。
参考文献:
[1]马宝林.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5,(9).
[2]李建求.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1.
[3]程宜康.关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及思考.煤炭高等教育,2002,(9).
[4]首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