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2009-06-17徐继开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9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田 婧 徐继开

[摘要]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所面对的不再是单一的现实环境,还包括虚拟的网络环境。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应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关键词] 网络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对策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大学生思想新,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上网冲浪的人日益增多,他们在网上浏览各种信息,恣意畅游在网络海洋里,因此,网络对于当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影响积极方面显而易见,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如何培养新时代的大学生,引导他们正确地驾驭网络,使之为自己有效地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网络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正面影响

1.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传统的教育信息知识量少、面窄,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制约因素之一。网络的传播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思想政治教育借助网络,可以在同一时间向人们提供大量的信息,大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主干网的任何一个接入点对这些信息进行浏览、查阅。

2.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在学生工作中,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是报告会、演讲、墙报、专刊、社会实践及各种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而在网络时代,随着大学生上网率的提升,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更加多元化,如网上讲座、BBS论坛、电子信箱等,学校这种形式的教育工作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入脑、入心,影响更为广泛。此外网络教育具有的资源共享、双向互动、合作交流的特点,使全球教育、双向教育、开放教育成为可能,为大学生资料与信息的查找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可以有效地进行双向沟通、避免单纯说教,使得思想交流更平等、效果更理想。

3.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空间和覆盖面

网络具有资源共享的特点,网上的信息人人都可获得、拥有。高校与高校,高校与社会也因此加强了联系。这使得高校原先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开放性的教育空间,进一步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以及与社会的交流渠道。相对于物理空间而言,巨大的速度优势和超时空性是网络空间重要的特征,多种多样的传播手段使得大学生能够自由进出网络世界,突破时空限制,迅速了解并传播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信息,客观上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公路,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获取大量信息,彼此分离甚至素未谋面就可相互交流情感和思想。

4.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网络环境下,网络文化的强烈开放性和全球化、数字化、虚拟化等特点,使学生可以自由、平等地去体验网络文化带给人们的新境界。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知识的“灌输”教育转化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这使学生工作者能够获得真实的思想信息,对于学生工作的研究及开展针对性和时效性教育提供了契机。

二、网络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1.不利于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网络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世界,各种不同形态的文化、价值观念在这里或交融或冲突,使“媒介文化帝国主义”的形成成为可能。一方面,由于某些国家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发展相对普及,美国等西方国家是上网者最常访问的地方,他们试图利用网络传播方式大力宣传其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接受新生事物快,长期接触互联网,很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同时,互联网上泛滥着大量的色情、暴力等内容的网络低级文化,大学生很容易受缺乏限制的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造成价值观念的偏移与冲突。

2.容易导致思维方式的渐变

从思维模式上看,书刊造就了人们发达的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而网络媒介则使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发达,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然而,网络信息的高度图象化往往会导致青年学生渐渐忽视思考,习惯于形像思维而放弃追本的抽象逻辑思维,它的直接化、形象化倾向会导致他们用“看”而不是用“想”的方式来认识世界。这种方式降低了思维高度,必将严重影响青年学生的思维深度和理性的高度发展。

3.网络与学生争夺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导致学生无心学习

网络上充斥着大量哗众取宠的无用信息,分散了大学生的注意力;据调查,某高校有30%的学生因上网出现过旷课等行为,237名退学或留级的学生,有80%的学生因为迷恋网络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网络上知识产权保护不善研究成果、学术信息开放的特点也助长了部分大学生的抄袭行为等。

4.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处世态度的消极化

网上交流方便、易行,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可以很容易获得在现实世界中难以获得的自我关怀,自然也就倾向于逃避现实世界。这将会导致大学生忽视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和思想的交流,甚至会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产生抗拒心理。年轻人可以从网络环境中获取所需要的大量信息,这种极大的方便,似乎令人感觉只要有了网络,足不出户便拥有了一切,从而沉迷于个人小天地,变得闭关自守起来。网格环境可以加剧年轻人的自我封闭,造成人际关系的淡漠,使得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往的机会减少,久而久之,使人产生非社会化的倾向,容易导致交往能力下降,造成人际情感逐渐萎缩淡化。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充分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构建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应广泛利用网络充分的信息资源,及时收集、迅速传播信息,从而改变以往教育取材困难、内容滞后、信息有限、缺乏时代感和吸引力等弊端, 使青年学生扩大视野,解放思想、提高境界。其次,网络技术对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大容量、多样化的素材和背景材料,促使学生在声象结合、图文并茂的信息引导下,优化对思想教育内容的理解和吸收。再次,网络的交互性,使网上思想教育一改过去的说教。这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并使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学生的观点和情感交流更为直接、真实。最后,网络技术可以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极大的便利。学校要重点规划建设几个在师生中有吸引力、有影响的网站。目前,国内各知名高校几乎都拥有自己的BBS站点,学生在上面可以了解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等。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度来说,透过BBS上的大量文章、各版块的人气、热门话题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到学生真实思想的流露,由此反映出来的学生思想倾向更接近学生实际,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其中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调整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而用正确的、积极的、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学校还可以根据社会各时段问题展开网上主题调查与讨论,开展网上模拟社会实践等,使学生的实践经验得以积累、实践能力得以提升。

2.充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改进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落后,缺乏前瞻性和说服力,具有时代回应性的深层次理论研究不足,无法对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给予及时准确的回答,在某些方面的一些回答也苍白无力。高校应该象抓重点学科建设一样抓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凡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和学生在网上讨论。要鼓励最新的政治形式理论研究或成果在网上发表。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心智还不完全成熟,又大部分远离亲人,所以,他们非常需要我们在思想上、学习上、心理上、情感上和健康上的关怀及帮助。譬如有心理问题或感情困惑的学生,平时往往对自己的问题不愿启齿,而在网上隐蔽身份后就可以畅所欲言。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及时抓住此类问题,在网络上做耐心细致的工作,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坚持民主、平等、互动、正面教育和疏导,而不要传统的教条说教,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教育与引导,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

网络改变了传统的道德交往模式,拓宽了道德交往的空间,深刻地改变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随着互联网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它,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为了避免网络对大学生们人格的不良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尽快加强对大学生们道德人格的教育,以培养起他们的自律性、自制性、包容性、坚持性和自主性等道德人格特质。一是加强网络道德素质教育。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应定位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塑造良好的网络道德人格,提高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调控能力,使他们在与各种不同的网络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时能做出正确地判断和选择,并最终承担起维护网络文化秩序的重担。二是加强网络法制教育。网络环境下的违规、违法现象仅仅依靠技术上的“防火墙”是远远不够的。网络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标志,因此必须加强人们的法制观念,完善和健全网络法制建设,努力做到法制建设与网络文化同步发展,向学生普及网络知识和宣传法制教育同步。三是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激发同学们的上进心、创造性,走积极健康的网络之路。

4.建设一支适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环保”队伍,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

在“网络社会”环境中,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心的重要渠道,独立思维能力大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因此,要加强“依法治网”和“以德治网”,必须建立一支既懂思想政治工作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当前,我国高校许多政治思想工作者的网络技术水平远不如学生,而且上网时间少,制作网页水平低,懂得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人少。师不如生,何以育人? 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增强阵地意识、网络意识,重视信息素质的培养。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运用规律,懂得过滤、调控和发布网络信息,加强对免费个人主页及其链接的审查。切实掌握网络信息交流的主动权,善于引导青年学生遵守网络游戏规则,帮助学生正确分析、理解和利用网络信息。转变思想政治工作的思维方式,不断培养适应网络文化发展的思维方式,努力成为驾驭网络的行家里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创新。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为此,高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与时俱进、坚持创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新领域。

参考文献:

[1]刘少芳.机遇大于挑战—浅析网络时代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现状[J].科学教育2008,(2).

[2]郑红.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8,(4).

[3]雷希夷.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影响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2005,(8).

[4]郝丹丹.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4).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