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语言学著作前言中致谢部分的语类分析

2009-06-17刘晓春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8期
关键词:语步语类

刘晓春

[摘要] 本文以Swales的CARS理论为理论背景,运用内容分析和频率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英汉著作前言的各30个样本,对比分析研究了中英语言学著作前言中致谢部分的语类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致谢部分存在部分差异。作者对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 语类 致谢 语步 步骤

前言(Preface)作为一种交互式语类,有着自己的文体和特性并遵从一定的常规格式。根据韦氏字典对前言的定义,前言指的是“说话者或作者对一本书中引言的引入性评论,通常阐述了本书的目的或者它的讨论范围”。作为书本正文前的一个重要部分,前言对作者及读者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John Swales是“语类分析之父”。他于1981年提出了一个“四语步模式”(four-move model)。Swales认为在学术文章中,一般需要四语步,即前言、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讨论( Introduction,Method,Result and Discussion )。每个语步中又包含几个数量不等的“步骤”(steps)。后来,Swales据此(1990)对他的模式作了修改,总结出三个语步,这就是后来被称为 CARS(Creating a Research Space)的论文开头模式。

本研究借鉴Swales的CARS理论,旨在分析对中英文语言学著作中通常放在最后一个语步的致谢部分的语类结构,并对二者致谢部分的语类结构进行对比研究。

作者用内容分析和频率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了60个前言的样本,其中30个样本取自英文语言学学术著作,另外30个样本取自汉语语言学学术著作。在对60个样本的原文结构进行了全面分析以后,作者对比分析了样本的语步和步骤,然后记录并计算了每个语步和步骤在样本中的分布和频率。

致谢部分是通常放在前言的最后语步。在此语步中,作者通常会表达对一些人和机构的感谢。通过对文本的分析,作者得出前言的致谢部分大致主要有三个步骤。

步骤一,作者表达对本书帮助过的人和机构的感谢;

步骤二,作者表示愿意为书中所可能出现的错误承担责任;

步骤三,附上作者为想表达尊敬的人写的献词。

但在研究中发现,第三个语步没有在汉语著作中出现过。

步骤一,作者表达对本书帮助过的人和机构的感谢。

以下为采自英汉著作样本中的例句:

(E25) I appreciate the insightful comments of the following reviewers: …. My thanks also go to…

(C20)本书的撰写得到了很多前辈、老师、学生和朋友的鼓励和支持。首先我想感谢的是…

我要特别感谢……

在这两个样本中,两位作者都通过提到一些人员的名字和他们对他们著作所做的事情,表达了对他们的感谢。在英语样本中,作者用到诸如“I appreciate”,“my thanks also go to”表达他的感激之情。汉语著作中,作者用了“我想感谢”,“我要特别感谢”等语句表达了对帮助作者本人的相关人员的感谢。

步骤二,作者表示愿意为书中所可能出现的错误承担责任。

在此步骤中,中应著作中在用词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在英语前言中,作者经常会表示愿意为著作中有可能存在的错误承担责任。他们会用如下词句:(E9) The responsibility for errors in fact or judgment is, of course, ours alone.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此书的作者的用词非常直接,肯定的表达愿意为书中因事实或判断产生的错误而产生的责任由作者承担。

在汉语前言中,作者用到的句子典型的如下:

(C12)综合性的应用语言学涉及范围如此广泛,作者学识浅薄,孤陋寡闻,所知极为有限,难免有管窥蠡测之弊,敬请读者赐教。

在这个例句中,虽然读者依然能够得出作者会对书中可能的错误承担责任,但作者实际上只是主要提到了他本身存在的知识以及视角的局限性,并且希望得到作者的意见。

步骤三,附上作者为想表达尊敬的人写的献词。

在英语前言致谢语步的第三步骤里,有些作者会在书中书写献词,献给他们尊敬的人。通常用的惯用表达有“This book is dedicated to …”or “to…dedicate this book”, etc.例如:

(E17) It is to all these students that I dedicate this book.

(E19) Jacqueline, this book is dedicated to you.

在第一个例子中,书的作者把书献给他的学生。在第二个例子中作者把书献给了他的妻子Jacqueline。以此来表达对他们的一种感激之情和热爱之情。

在笔者所研究的30个汉语语言学著作的前言中,没有一本书采用此步骤,即汉语著作的作者都没有采用写献词这一步骤。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比较出两种语言学著作在前言中致谢部分写作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两组著作的作者都是采用了在著作的最后一个语步提出致谢,以此结束前言部分。但英语著作样本中有一篇出现了特例,那就是在样本E9中,致谢语步被放在了前言的最前面。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是强调了作者对逝去的合著者的感情和尊敬,向已经去世的合著者献礼。可见,前言的写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汉语著作中并未出现如此情况。

中英著作致谢语步虽然大部分采用了用致谢语步结束前言的做法。但其实英语运用这一策略的人要略高于汉语语言学著作。此外,在三个步骤的运用方面是存在差异的。

在英语语言著作中的致谢部分,步骤一(作者表达对本书帮助过的人和机构的感谢)是作者经常使用的一个步骤,频率为73.3%。步骤二(作者表示愿意为书中所可能出现的错误承担责任)和步骤三(附上作者为想表达尊敬的人写的献词)出现的频率相对较少,分别为13.3%和16.7%。

在汉语语言著作中的致谢部分,在步骤一(作者表达对本书帮助过的人和机构的感谢)和步骤二(作者表示愿意为书中所可能出现的错误承担责任)的频率方面差异并非很大,分别为70%和56.7%。但是,步骤三(附上作者为想表达尊敬的人写的献词)的没有在前言中出现。

造成中英著作前言部分中致谢词部分差异的主要根源是价值观的不同。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是价值观的核心部分。他们重视自身价值与需要,依靠个人的努力来为自己谋取利益。中国文化的强调的则是“集体主义”。“集体主义”则指一种结合紧密的社会组织,他们期望得到“群体之内”的人员的照顾,但同时也以对该群体保持绝对的忠诚作为回报。共识和协作比个人采取行动付出努力更有价值。

此外,国外严格的出版制度也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Bhatia, V. K.Analys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London:Longman,1993.

[2]Halliday,M. A. K. and Hasan,R. Language,Context and Text: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3]Swales,J.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4]黄国文.报刊语类的界定与分析.外语与翻译,2002,(1):7-13.

[5]秦狄辉.英美科技书籍序言的一般模式及语言特征.西安店志科技大学学报(会科学版),2000,(10):90-95.

猜你喜欢

语步语类
话语杂糅中的生死观建构——“生前契约”语类分析
裁定书的语步结构分析
互动构建的时空延展和情感变迁——电子哀悼多模态语类特征
Analysis of Pragmatic Conditions of Null Subject in Mandarin
语类教学法:理论基础与改进策略
英汉石油学术论文摘要的语类结构对比研究
Martin语类理论视角下英语体育新闻的语类分析——以里约奥运会赛事报道为例
中外光学学术论文摘要非常规语步的对比分析
语类翻译探究
专家作者与学术新手间的摘要修辞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