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的人格培养
2009-06-17杜琦
杜 琦
[摘要] 健康人格是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人格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论述了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人格现状、应具有的健康人格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特点,提出了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 健康人格 人格培养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指出:“从学校走出来的不应该只是一个专家,而应该首先是一个和谐的人。”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以外,更重要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培养、情操的陶治、品德的磨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法国作家孔巴兹说:“未来的学校应该培养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情感,使学生成为热爱世界的人。”近代教育家蔡元培也认为,教育的功能是使人“养成健全的人格”。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以外,更重要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高尚人格的培养。
社会对大学生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过,因为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强大的未来和美好明天的重任,也正是在这样的重压之下,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中凸现的一系列问题,让很多人不禁隐忧这样的大学生能否担负起建设美好明天的重任?能否实现党和人民寄予的深切厚望?
一、大学生人格问题的现状
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曾经指出:一个国家无论引入了多少现代的经济制度的管理方法,如果执行这些制度并使之付诸实施的那些个人,没有从心理、思想和行动方式上实现由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那么,这个国家的现代化只是徒有虚名。尤其值得指出的是,随着网络等新事物的出现,大学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而同时,相应的人格教育在这方面的指导和控制显得格外不足。互联网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的大学生,给学生带来巨大便利和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在缺乏学校和家庭以及社会的指导下,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的网络人格作为现实人格的表现和发展,一方面,受到网络优越性的影响得到充分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生人格独立性、平等性、个性化、开放性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具有的虚拟性、隐蔽性和随意性等特点、对大学生人格的发展也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如人格的虚拟性、封闭性、变异性、迷失性。”我们都知道,大学时期是青年认识世界,定位世界,决定以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人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关头;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当代大学生正面临着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年代,同时,在成长过程中所要面对的问题却是更趋向于复杂化,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如何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已经是不容忽视的迫切问题。大学生人格健康不仅关系其身心健康,决定其个体的顺利成长和成才,也关系着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大学生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要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的实现。
二、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征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生活在充满机遇和挑战时代的特殊群体,时代赋予了他们独特的思考和立身行事的方式,对他们选择生存方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这也迫使他们在社会大潮中形成了独特的人格特征。
1.初步形成思考加怀疑的个性,力图用新观念去化解救思想带给他们的冲击。无可否认,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给我国的经济带来飞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它带来了社会对人才越来越高的需求。然而,现代教育思潮与传统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强烈冲突,对于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大学生来说,要化解新观念与旧思想的矛盾,需要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进行重新定位。由于大学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拥有相对丰富的书本和课堂知识,在学习和对社会的接触中,逐渐确立了自身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能够根据自身的价值标准去评定外界事物,处理与其相联系的各种关系。
2.普遍比较以自我为中心,拥有强烈的自尊、自立和自强的精神
大学生可谓是天之骄子,社会的发展提供给大学生相对比较宽松和舒适的大学生活环境。在大学,由于束缚的减少,许多问题都需要大学生自己去判断和解决,这种社会存在培养了大学生特有的相对独立意识。所以,在学习生活以及处理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上,都会产生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处理与自身相联系的各种矛盾,使步入成人行列的大学生减少了社会生活的某种依赖性,作为社会运动主体的那种独立性在新的生活条件中得到了强化,形成了主体地位的意识,确立了学习和校园主体的活动取向。大学生普遍拥有强烈的自尊、自立和自强的性格。
3.过于张扬的个性和强烈的表现欲
大学是个思想活跃和激情澎湃的地方,尤其是开放的环境容易助长个性的张扬,加上大学的精彩生活就像一个时刻充满诱惑的舞台,只要你想登台表演,随时随地都是舞台,强烈的表演欲应运而生,身处其中,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其影响,现代社会的物欲横流之下,大学生越来越觉得自我推销的重要性,仅仅抓住每个展示才能的机会和条件,时刻在这个充满着机遇与挑战的社会脱颖而出,亮出个性的自我,实现自身的价值,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和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下,大学生此类个性比较突出。
三、大学生人格培养的途径
《礼记•大学》篇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当下,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培养和教育模式上,还偏重于学科标准、知识灌输,对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尤其是健康人格的培养重视不够,大学生素质教育还不适应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需要,不适应就业市场竞争的需求,不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这些不适应有客观上的因素,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思潮多元化,大学生思想意识和人格理念发生了显著而深刻的变化。在学习、生活、就业、人格健康等方面,大学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困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泊、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人格缺失问题,迫切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培养。在主观上,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与方式、方法,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大学生人格的培养与时俱进。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以人为本,是人文学科的核心问题。人文学科的教育目的,在于弘扬人文精神,重视人的人格与尊严,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标。而传统教育理念,是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主要是知识的积累过程,以知识掌握的数量和精确性作为评价的标准,从而导致了教师急功近利,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获取分数的工具,这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摆脱“为了应试而教”的束缚,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学生为中心;突出思想情感、道德观念、人格品质的培养;突出学生潜能的开发、创造力的培养和自我实现等,来塑造完善的人格,
2.大学应该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的同时,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格形成与成熟的关键期,大学教育对大学生人格形成、定型影响深远。校园文化、集体生活、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名师的人格魅力无一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良好的氛围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加强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使学生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对积极、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
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通过心理知识教学、认知能力培养和心理习惯训练结合的形式,促进大学生健康心智品质的养成。培养大学生稳定的情绪,让他们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相对稳定,能正确认识自己,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学习、工作等各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大学生要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并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做到真诚坦率,从而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并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通过人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使之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3.鼓励并支持大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拓宽交流领域
当代大学生存在着理想信念空虚、意志品质薄弱、个人私欲张扬、团队精神涣散等几种主要的人格缺陷,“这是社会道德失范、家庭教育失真、学校教育失序和个人修养失衡的结果,必须从知识本位转向人格本位、在大环境中经受陶冶、在真实生活中开展实践、在内化过程中进行自我修养,这样才能形成大学生理想的人格。”鼓励并支持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拓展他们的活动领域,开阔他们的事业,陶冶他们的情操,拓宽他们的交流领域,让他们有健康的人格,能健康地成长。
对大学生人格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从深远的高度予以重视,要充分地估计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的动态以及新时代衍生的新问题,从而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使我们的大学生成长为新时代的骄子。
参考文献:
[1]张静平.我国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现状.西北医学教育,2005,(3):206-224.
[2]唐烈琼.论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缺陷与人格教育.中山大学学报论,2004,(6):302-306.
[3]崔桂英.浅析大学生人格教育问题.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3):87-88.
[4]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5]赵祥麟.外国教育家译传(第3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6]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