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积淀”的表现:“有意味的形式”

2009-06-15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4期

于 昊

摘要:在中国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线一直都起着主要的造型作用,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本文以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为出发点,从李泽厚“积淀说”的表现入手,看中国艺术线的魅力。

关键词:积淀;有意味的形式;线的抽象意味;线的情感表达

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中指出,“线条、色彩在特殊方式下组成形式或形式关系。唤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形式。可以称之为是有意味的形式。”用李泽厚对审美积淀的说法来解释,“人的审美感受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性的感官愉快,正在于其中包含有观念、想象的成分在内。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有意味的形式,正在于它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也正由于它的感受有特定的观念、想象的积淀(溶化)才不同于一般的感情、感性、感受,而成为特定的‘审美情感。”

一、积淀的表现——“有意味的形式”

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提出了形式主义美学理论——“有意味的形式”。他不仅是从现代艺术。而且是从整个世界艺术的范围来思考艺术的本质。

就中国美学来讲,克莱夫·贝尔的“意味”是可意得而不可言宣的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致。李泽厚在《美学四讲》中阐述有关艺术问题的时候,把积淀分为原始积淀、艺术积淀、生活积淀。在原始积淀中。产生了最早的美的形式和审美感受。在艺术积淀中。体现了“有意味的形式(线的艺术),展现为一种‘由再现到表现,由表现到装饰。再由装饰又回到再现与表现的行程流变,这即是所谓的‘艺术过程。”这种艺术积淀表现为由内容向形式的积淀,理性向感性的积淀。在生活积淀中,突破原始积淀和艺术积淀的关口,把社会氛围转化入作品。

中国传统绘画的线语言可以说是“有意味的形式”。线语言在李泽厚“积淀说”的审美关照下,是积淀了社会内容与观念和个人情感的有意味的形式。

二、线的魅力

在中国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在线的使用史上,由于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要求,线一直都起着主要的造型作用,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线的抽象意味是某种情感、精神、观念等主观因素的符号;线的情感表达是艺术家气质、性情、趣味的个性流露。

(一)线的抽象意味

中国绘画从远古开始就一直沿用线符号作为艺术传达的媒介。远古时期。线条是古人对自然界物象最直接而简洁的记录形式,是人类抽象出的一大创造。线的原始状态我们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岩画。画中形象用线简洁、概括,充分体现了远古人类伟大的艺术创造力。《村落图》用最原始的点线描绘了众多人舞蹈庆贺年节场面。在这些古老的岩画中,人们已能熟练地用线造型表达客观物象,而且充分体现了其意象性。

巫术礼仪的图腾形象逐渐简化和抽象化成为纯形式的几何图案,它的原始图腾含义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加强了。“抽象形式中有内容,感官感受中有观念。内容积淀为形式,想象、观念积淀为感受。”“那些似乎是纯形式的几何线条,实际是从写实的形象演化而来,其内容(意义)已积淀(溶化)在其中,于是,才不同于一般的形式、线条,而成为‘有意味的形式。”比如由鱼形、鸟形、蛙形演变而来的抽象几何纹样,“它们是由动物形象的写实而逐渐变为抽象化、符号化的。由再现(模拟)到表现(抽象化),由写实到符号化,这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也正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

明徐渭提到“非点画字型,乃是运笔”的观点,也就是指“形”的本身并不是目的,重要的是传达自我之“心”,在用笔过程中传达心迹才是关键所在。其《杂花图卷》自然物象被抽象、概括成为单纯的点线图案符号,带有草书的韵律和节奏,体现一种力量与动势。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线艺术,其艺术抽象的表现性与绘画笔墨的抒情性,贯穿着对主体自身的探求。这种探求在抽象的运笔中实现了对书法美的净化,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

中国绘画受中国哲学天人合一思想影响,画家并不对物象进行高度的变形、扭曲,而是用简约的线以及线的组织勾勒来表现物象的结构。线可以认定为艺术家对描述物象状态的一种抽象判断,是某种情感、精神、观念等主观因素的符号,这些语言符号的象征性质和它的指事功能自然地使线产生了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的特殊艺术形态,抽象意味的符号。

(二)线的情感表达

中国传统绘画的线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还是情感的符号和载体。是艺术家气质、性情、趣味的个性流露。梁楷草草数笔就形象的刻画出叶“恃才傲物,不慕荣利”的人物性格:八大山人用简拔奇峭的线条建构艺术世界表达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不同的线具有不同的情感内涵。如下垂的线往往表达抑郁,伤感;向上的线易于表达欢乐、振奋;平卧的线代表宁静;流畅的线常与愉悦相关;坚涩的线则暗示郁结。直线、曲线及其粗细、强弱、浓淡等变化的情感色彩各不相同。线在艺术的表达里,不是形式的展现,而是艺术家通过线的运用进行情感的表达。流露出个人气质。著名画家吕凤子在分析线条形态与情感的关系时说:“凡属表示愉快情感的线条,……总是一往流利,不作顿挫,转折也是不露圭角的。凡属表示不愉快情感的线条就一往停顿。呈现一种坚涩状态,停顿过甚的就显示焦灼和忧郁感。”徐渭在《墨葡萄藤》中提诗:“半生落魄以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其作品点、线一片狼籍、顿挫、充满涩意,所表达的情绪正如他在画中的提诗,作者将情感、情绪的表达暗含在艺术作品中,艺术作品通过葡萄藤形式的表现,传达着情感,体现着“有意味的形式”。

画家在运用线条时,通过中国绘画传情的功能,在自身内在情感的驱使下,创造特定的形式美。它往往是作者心路历程的体现。是抒发情感的最佳载体。线条在波动的过程中,使画家在无意识中表现情感的运动状态,情感的作用因此促使线的解放,使线超越常规而变得自觉。

寓线以节奏、韵律,并能以其抒情达意。将生命系于轮廓的每一弯曲和线条的勾勒之中。虽在转折之微。其轻重、缓急都凝聚着画家的情感。意境、情趣和感受的性灵赋予线条以节奏、韵律、结构等独立的审美价值,它是美的运动,是韵律的主体表现,是情的强化。

三、线之魅力的意义

中国传统的线造型作为一种独立的绘画语言,有着高度的审美功能和审美价值,它是将“天人合一”、“物我同化”的传统哲学观念外化为“以形写神”、追求意韵之美的最终审美目标的意味形式,是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情感表达的独特魅力的造型艺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表达,不仅使线在使用上带有了独特的文化感,而且还使线条本身的形式美具有了相对独立的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