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渗透创新意识

2009-06-11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尝试笔者意识

曹 静

新课程向教育提出新要求,更向教师提出新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各学科自身教学改革的要求。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也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互动的结晶。那么小学数学如何为学生创新思维、探索精神的发展,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进而渗透创新意识呢?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巧设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条件中去,使他们从内心产生情感和求知欲,从而自然地获取知识。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对于创设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不同学科、不同课题应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但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联系生活实际,精心设计问题。例如,笔者在教“循环小数”时,为了让学生领悟循环的含义,笔者就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感觉“循环”的内涵。笔者设计了“时钟是怎样转动的?”“你们的课表为什么每星期都可用?”并通过演示,使学生看到,时钟始终按照一个方向从1—12,再从12—1不断重复出现。课程表是按照表上的课程重复使用的。在学生初步领悟了“循环”的含义基础上,归纳出:这种照样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做“循环”。这时笔者从生活现象引出数学现象,在小数中也有照样重复的情况,从而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到“循环小数”的学习之中。

二、鼓励探索,孕育创新意识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索知识,激励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绝大部分少年儿童都有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实质上是一种求知欲,探索欲,是创新的胚芽。例如,笔者在教“圆的周长”时,先要学生想办法自己动手测算出圆的周长,以此诱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催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上,学生比比划划,有的拿着圆在直尺上滚动,有的拿着直尺在圆上量,有的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后,再用直尺量绳子,气氛十分活跃。经过一番努力,大部分学生都能求出圆周率的近似值。此时笔者顺势介绍一下有关发现圆周率的知识,并对学生的劳动进行肯定性评价。让学生自己探究,不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引导质疑,开启创新意识

求知欲是从问题开始的,使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自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行探究问题,主动解决问题,更能活跃思维的积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活动,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该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自信心。

四、动手操作,激活创新意识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凡是经过自己的头脑精细思考,而产生的新见解、新主张、新思想、新方法等等,都是创新。实践操作是创新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操作的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

五、尝试联想,增强创新意识

联想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品质之一,它是思维活动的必然产物。联想不是一般的思考,而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的扩展,是使不同的概念相接近,并从而引出结论的能力。如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尝试联想,想象出许多不同的问题,并进行创造性的解答,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发展创造性思维,解决新问题。例如,笔者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最后出一组反馈练习题,“根据已知条件,求自行联想到的问题”,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尝试联想求出圆的半径、直径等。经过进行“尝试联想”的训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学会“认识”,学会知识技能,勇于尝试自主创新的能力定能增强。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要抓住一切机会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使之真正成为自己教学工作的有机部分。通过有机渗透创新意识,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和态度,使他们的能力素质获得和谐、有效的发展。[e](江苏省通州市五甲学校226300)

猜你喜欢

尝试笔者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尝试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