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计算能力
2009-06-11杜新洁
杜新洁
计算是一种能力,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题目的解决都是通过分析、讨论、整理,最终通过计算来实现的,可以这么说,数学就是计算,离开了计算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见计算能力对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为此,笔者把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自己的课题,进行教学研究,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富脑”强化知识的积累
计算是在已有的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基础上进行的,很大一部分同学的计算错误是由于概念掌握不准,性质法则相互混淆,错误知识积累太多所致,所以厚实的知识基础是计算准确的前提保证。因此经常回顾旧知识,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是很重要的,对于一些经常出现的错误如完全平方式的展开只有两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记忆,二次根式中加减与乘除运算法则的混淆,配方法在解方程和式子变形中的不同运用,移项要变号,不等式中的变号问题等等每天让课时要利用3到5分钟的时间,对这些易错点、易混点进行提问,强化记忆,防止遗忘,为正确计算打下理论基础。
二、“修身”注重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一些学生计算错误,大多是由于“粗心”造成的。如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计算后不检查等,致使计算的正确率大大降低。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规范的书写,图形准确,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平时板书,批改作业,字迹一定要规范整洁,解题步骤要全面,特别不要省略步骤,因为教师省略一步,学生就有可能省略十步,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要求学生少用不用计算器,过多使用计算器会降低计算能力,减少思维能动性,久而久之养成依赖性和计算惰性,离开了计算器就不会计算了,所以要求学生尽量不使用计算器。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教师的责任,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三、“学研”讲求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引导与示范,注重计算方法研究,计算方法的不恰当也影响着计算的准确性,选择最佳的计算方法,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环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确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科学的分析和思考,所以要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因为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可节省时间,提高准确率。训练时,要让学生看题目,想算法,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做完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给予及时的纠正和补充,从而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计算方法。
四、“保鲜”提高学生的兴趣
计算是枯燥的,如何提高学生参入的积极性,也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问题。练习需少食多餐,保持新鲜感。学生计算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加强平时的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安排“天天练”,每天2~3道题,适当减速少课后作业,防止作业和练习的题目过多,出现计算疲劳,计算失误过多。
同时,为了让学生始终有新鲜感,计算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如通过游戏、竞赛、抢答、限时口算、同桌或小组比赛等形式来调学生的胃口。还可以通过“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等形式,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兴趣。
练习题的设计要精心到位,要注意横向知识与纵向知识的对比,切忌遗漏知识点,要以点带面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和新旧知识的联系。
另外,要拿起表扬的武器,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不吝啬的大加表扬,给予精神上的鼓励,正面引导,不断刺激,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认真的进行计算,全身心的投入,才能真正提高计算能力。
五、“剖析”做好错例分析
错误是难免的,教师应经常有针对性的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进行分析“治病救人”,让学生分析讨论、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试题,应组织对比练习,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另外,面批和个别辅导也是一条教师和学生沟通的一条重要途径,一对一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错误印象深刻,辅以教师的鼓励和教育,更能使学生易于改正错误,不断进步。
计算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去做,教师要有耐心、恒心,要精心培养正确引导,使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参与学习,从而使学生计算能力不断提高,真正使学生会计算,乐于计算,精于计算。[e](山东省高密市夏庄镇官庄中学26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