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新课改理念渗入《思想品德》课堂

2009-06-07韩俊琦

成才之路 2009年31期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思想品德课思想品德

韩俊琦

摘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促进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的责任,我国目前18岁以下的青少年约有3.67亿,绝大部分青少年生活在农村,对他们的教育结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国民的素质及农村社会的安定与发展。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品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青少年;新课改理念;思想品德课

青少年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人格品质正在建立健全当中,因此,思想品德课肩负着“培育社会有用之才”的重任,品德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对人才的渴求以及在对人才评价方面标准的提高,使得品德教育的地位凸显。“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受地域及生活条件等各方面原因的限制,农村青少年表现出以下特点:比较自闭,对团队的活动没有信心,不甚积极;维护社会公德的主动性不够,并且在基本公德素养上存在着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淡薄的倾向;自卑感及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较强,自我意识、前途信念不足;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单纯、热心和真诚。因此,在其人格品质形成过程中更值得予以特别的关注和引导。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性质和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就决定了它不同于一般的智育课程,它是一门点燃和塑造学生灵魂与思想的课程,不能用智育化的教学过程来进行德育,作为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师,很有必要探寻适合农村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德育之路,这就要求教师对农村青少年品德教育要有新的更深的认识,让新课改理念渗入课堂教学当中。

一、品德教育是触及学生灵魂的教育

真正的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18世纪法国哲学家、教育家卢梭说:“每一个人的心灵有他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的苦心取得成效”。 教师参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就会缩短师生间的心灵距离——师生心灵之间好像搭起了一座宽阔的桥,感情在交流,心灵在互换,什么心里话都肯告诉老师,和老师成了忘年之交……教师可以探索到平时在课堂上几年也发现不了的心灵的奥秘,让学生在感悟中理解别人的需求和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学会与人共处。简单的说教,表层的敷衍,带来的只能是学生的浮躁与厌学。新课标倡导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作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就要唤醒生命,激扬生命,引导学生去展示生命的力量,使生命通过互动而获得自身的透明性,迸发“对话的灵光”。我们每位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用自己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内心感悟,让学生在活动中张扬个性,感受心灵成长的愉悦,真正走向广阔的心灵对话。要让教学有所深入,教师首先要深入教材,做到滚瓜烂熟、游刃有余,要善于把握精神实质,驾驭知识脉络,找到问题的本质,立足着眼点,直接渲染主题,让学生在思想深处有所启发,有所感悟,或对其内心有所冲击和震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生动事例的穿插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要对学生有震撼,教师首先要震撼自己,只有这样,师生心灵才会产生共鸣,达到心与心的默契,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二、品德教育是渗透情感的教育

品德教育,其实质就是使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而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则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培养过程。在教学中,教师情感的表达或流露,会对学生产生最为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比如,教师通过口头表达给学生展现一个生动例子的时候,老师的语言、眼神、面部表情、体态动作都会给教学增添色彩,给学生以感情的辐射,让学生在感动中领悟,达到“师乐生亦喜,师悲生也伤”的情感效果。富有情感的课堂充满喜怒哀乐,不再有照本宣科的烦躁,富有情感的课堂是师生心灵的对话与互动的平台,不再是“师说生听”的呆板范式,品德课要精彩,师生情感的交流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进行激情而诗意地教学。教师要打动学生,感染学生,首先要打动和感动自己。“只有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才能产生情感与思想共鸣”,当前,我们的课堂用上了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了优化的教学设计,如果教学中师生表情淡漠,情感缺乏,思维缺失,能够给学生留下值得铭心而温馨的记忆则很少,这不能不说是品德教育的失败。

三、品德教育是侧重实践的教育

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堂内,品德教育的重头戏在课外。实践活动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它能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从教学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通过学生的反思来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育行为。如评价一个同学的品德不能止步于品德课考试成绩一样,品德教育需要延展与延伸,实践中的体验与感悟,生活中的积累与钻研,是品德教育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开始,如果没有具体的生活实践,或者没有理论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那课堂上的一切都只能停留在表面,都成为空洞的说教和没有依据的空泛口号。实践首先从教师开始,只有教师深刻感悟生活、课标和教材,善于整合生活、教材和学生等教学资源,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和投入,教育的效果会更明显。通过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教学中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如:生命的喜悦、生命的跃动、生命的挑战、诗意的生命等,促使学生理解生命、愉悦生命、磨砺生命、敬畏生命,引导学生发掘生命的意义,体验生命的价值,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品德教学不能解决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实践中学习到了知识,满足了他们的生活所需,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能力。把学生带出课堂,以他们的亲眼观察为基础,用他们的亲身体验为材料,这样的学习是主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觉的行为。可见,实践在品德教学过程中是多么重要,品德教育要走向真实,必须回到生活、回到实践当中去。

四、品德教育是与时俱进的教育

品德教育既要紧跟国内外形势, 把握时代脉搏, 又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贴近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我们乐于反思,乐于进步,加强学习,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只有经常反思,才会不断提高,提高的过程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作为农村品德课教师,就要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并倡导学生乐于反思,一节课下来,让学生反思内心的体验与感悟,反思遇到的矛盾与冲突,进而反思自己的行为,这样,学生在自我反思中就会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与体会,才会有真正的提高—人格品质的提高。同时,要善于并敢于创新,教学相长,教与学两方面都会面临创新这一课题,教师应在教学理念、手段、方法上不断钻研,尽可能高效地上好每一节课,学生应在学法上有所改进与创新。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化课堂,用真实鲜活、生动有趣的事例充实教学环节,用师生灵魂深处的感动优化教学效果,来实现品德课教育的目的和宗旨。

农村青少年品德教育是农村教育的灵魂,在社会飞速发展、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大前提下,农村一线的品德课教师,应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学习新理念,探寻新教法,让新课改理念渗透到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让品德教育真正担负起净化青少年特别是农村青少年灵魂的重任。要不断地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关心集体、关爱他人、关心社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积极为社会作出贡献。

(通渭县马营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新课改理念思想品德课思想品德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新课改理念在高中地理习题课上的运用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基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略
基于新课改理念下中职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