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
2009-06-02贾海峰周东明
贾海峰 周东明
【摘 要】人是管理的中心要素,其管理能力的高低决定着管理目标的实现进程。大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其自身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更是满足未来社会人力资源需求的必然选择。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应着重培养的三种管理能力,并指出提高大学生管理能力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管理能力 培养
一、加强大学生管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大学生管理能力是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必要手段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超过600万,而很多企业却削减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这“双重压力”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是相当现实而棘手的。但深入分析不难发现,环境的压力终归是外因。大学生就业难,归根到底还是由于自身缺乏竞争力,自身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大学生的管理能力相对欠缺,难以胜任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另外,多数大学生不能为自己确立一个清晰的职业定位,制定一个合理的职业规划,而只是一味的想进好单位、想拿高薪酬,眼高手低,不切实际。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影响,其就业和发展必然是困难重重。因此,大学生在完成好学业的同时,必须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着力解决自身管理能力弱的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
(二)提高大学生管理能力是满足未来社会人力资源需求的必然选择
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而人力资源也就成了各行各业竞相争夺的第一资源。谁拥有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谁就有了竞争的资本。实施了多年的高校扩招,不仅有效地实现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而且还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但是,现实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当前用人单位的一个普遍感受是,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成绩好,专业基础扎实,但学生的管理能力却不尽如人意。许多企业单位的重要管理岗位由于在国内很难找到符合要求的人才,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国外或海归派。这更加剧了国内外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竞争。知识经济使资本和技术快速流动,对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中国社会必将是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岗位越来越多。所以加强大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满足未来社会人力资源需求的必然选择。
二、大学生管理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未来的能力
大学四年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人的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能否把握住这四年的光阴,就成了一名大学生能否学有所成的关键。四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必须在一开始就做好规划。这些规划因时间的远近和目标的大小而不同。例如,在一个学期内要完成哪些任务;大学四年要学会哪些东西;毕业之后要去哪里工作,从事什么行业等等,都是大学生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只有制订了明确的计划和目标,人生才会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向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二)支配时间的能力
许多大学生在入学之初,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大学生活真轻松!的确,大学强调的是一种自主式的学习。不会检查作业,没有考前辅导,更不会有老师时时在耳边催促要刻苦用功。教学方式的变化使得学生有大量的空余时间可供自己支配。因此,培养大学生科学管理时间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这些时间该如何支配呢?其实并不难,多做对自己今后发展有益的事情。课堂之外,有的人去上各种辅导班,有的人去参加学生会或社团,还有的人去打零工做兼职,而更多的学生则爱泡在图书馆或者实验室里。所有这些都是合理支配时间的做法。
(三)与人交往的能力
大学生平时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校园内度过,但他们终究要走向社会,所以在大学期间逐渐培养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人处在社会之中,必然要与周围的人产生联系。特别是在知识和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要完成一个目标,仅靠个人的知识和本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和优势。这更要求大学生必须善于与人交往。“一个好汉三个帮”,个人再优秀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和配合,更何况一个人所取得的成绩,都是来自于社会对自己的肯定。一个独自生活在孤岛上的人,再优秀又有什么用呢?
三、提高大学生管理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合理的管理能力培养模式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各种组织和集团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其中,管理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加之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管理学作为一个学科门类已经较为成熟,但“隔行如隔山”的现象却比较严重,即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接受了系统正规的学习并重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因而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而非管理专业的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则比较欠缺。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大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纳入到普通高等教育的长期规划中,将其作为一种大学生的通用能力进行培养,而不仅仅成为管理专业学生的“特权”。院校要把对大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同时针对专业与非专业学生在基础和实践上的差异进行分类,区别对待,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加强理论学习,夯实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
如今,管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各种思想和理论都比较成熟,并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目前国内仅专门介绍管理学基本原理的教科书就有数十种。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培养科学的管理能力,首先离不开对科学的管理理论的学习和掌握。针对院校非管理学专业学生占绝大多数的特点,一方面,院校应该普及管理学基本原理的相关课程,使管理学像英语、政治一样,成为各专业大学生的共同科目和必修课。另一方面,大学生还应当多阅读一些诸如组织行为、领导艺术、企业管理等与未来就业联系较为紧密的书籍,拓宽自己的视野,加深自己对管理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同时也为自己将来从事管理实践提供现实的指导依据。
(三)营造积极氛围,在实践中促进管理能力不断成长
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的锻炼。社会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他们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事实证明,大学生服务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他们扩大社交范围,增加社会阅历,磨练意志品质,使许多书本上的理论问题迎刃而解。因此,院校除了要认真抓好大学生的专业课程实践之外,还要继续开展好大学生的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内的行政管理、教学管理、校园文化管理、后勤保障管理等等,进一步组织好院校第二课堂活动、学生会及各类学生社团,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假期社会调查等活动,让更多的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开阔眼界、感受生活,在实践中促进自身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徐晓黎.管理学原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2]比斯盖特•舒尔茨.顶尖管理能力[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2.
[3]胡玉东.大学生基本能力及其培养[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2):42-44.
[4]马汝伟.大学生科学管理能力培养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1):135-141.
(作者单位:空军工程大学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