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管理在采油企业的应用研究
2009-06-01孙宇苏天国
孙 宇 苏天国
摘要:成本是衡量企业竞争能力的一个关键指标。随着企业所处环境的巨大变化,如何进一步实施低成本战略,是增强采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问题。文章研究在采油企业引入作业成本管理法(ABM)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重点构建了作业成本管理系统,将成本控制着眼点转移到作业层次,在成本及成本发生的原因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通过治本(成本发生动因)达到治末(成本发生),谋求改进采油企业的作业链,提高作业效率,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关键词:作业成本管理法;系统;动因;控制
作业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美国学者弗尔斯特·爱德华(EdwardForrest)教授提出的。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是基于作业基础上进行的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以作业成本核算为成本计量手段,把产品成本经由作业同资源消耗直接联系起来,即产品由一系列的作业完成,完成产品的作业消耗的资源构成产品的成本。作业成本管理揭示了成本形成的内在机制,把企业管理活动和成本控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提高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一、采油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可行性分析
采油企业是采掘型企业,生产过程可以分为采油、注水、井下措施、油气处理、集输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着重分析资源、作业和产出的关系,以确定资源的消耗和作业发生的必要性,并评价作业的有效性及价值。根据作业成本管理提供的有效信息,优化生产作业流程,最大限度降低不增值作业,提高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水平,改进全面质量管理,在作业各环节上减少浪费并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目前,采油企业已很大程度地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掌握了较先进的开采技术;中石油企业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已经在会计核算中引入了作业成本法(ABC),油气成本核算与油田生产工艺流程结合紧密。因此,推行作业成本管理法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采油企业的作业成本管理系统可从作业调研、作业中心划分、成本动因分析、作业综合分析、作业成本管理控制、作业改进等方面构建。作业成本管理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二、采油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步骤
(一)作业调研
详细了解企业的经营和作业过程,理清企业的成本流动次序和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了解各个部门对成本的责任,以便设计作业以及责任控制体系。
(二)确认作业并划分作业中心,建立作业库
在认识各个作业的基础上,将具有相同作业动因的同质作业适当地合并为一个成本归集组。在划分作业时注意以下问题:作业及作业单元划分的科学性,即作业划分应当充分体现不同作业或作业单元间的显著边界;作业及作业单元划分的合理性,即在科学性的基础上,还应体现变通的原则,而不是教条地按某一标志来划分;作业及作业单元划分的有效性,即不仅要有助于成本动因的揭示,还要有助于成本总量的控制。分析采油企业的作业构成,作业中心可分3级,即一级作业中心、二级作业中心、三级作业中心。一级作业中心可以划分为:采油作业中心、注水作业中心、井下(措施)作业中心、油气集输作业、油气处理作业、动态监测作业、生产管理作业中心。将作业逐级细分,可形成二级作业中心和三级作业中心。
(三)成本动因分析
成本动因是决定为实施某一作业所需要的工作负担和努力程度的因素。成本动因分析包括对每项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作业动因和资源动因分析。
(四)资源动因分析,评价作业的有效性
资源动因是指资源被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它是把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的基本依据。作业消耗了人力、材料、设备、房层建筑物、动力、现金等资源,因此要依据作业消耗的资源数量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上。资源动因分析的程序可以分为:调查采油企业从采油、注水、井下维修、油气集输、油气处理、油气外输到用户使用的全过程,在熟悉采油生产流程的基础上识别、计量作业,并将作业适当合并,建立作业中心;归集资源费用到各相应的作业;分析执行作业消耗资源的情况,确定作业的有效性。由于作业成本库是根据资源动因逐项分配汇集而成的,所以对资源动因进行分析首先可以揭示作业成本的资源项目,即作业成本要素,再通过作业成本要素和作业相应关系的分析,揭示哪些资源是必需的,哪些需要减少,哪些资源需要重新配置,最终确定如何降低作业消耗资源的数量,进一步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作业效率。从油田开发的生产过程来看,采油企业应归集到作业中心的资源费用包括:材料资源、燃料资源、动力资源、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和服务资源。对应建立6大类资源库。确定如何降低作业消耗资源的数量,考虑以下因素:作业人数可否减少,作业时间可否缩短,可否使用既保证产品质量又更廉价的原材料和辅助用具,可否简化工艺流程,设备利用率可否再提高,能源消耗率可否再降低。有关该作业的一些生理、心理方面的问题,例如作业的劳动条件、工作环境如何,员工对该作业的安全感、舒适感、满意感和兴趣如何,对企业的各种资源分类汇总,建立资源库,然后归集资源费用到各作业中心。采油企业可分为三级责任中心,3个层级作业中心分别对应一级成本责任中心、二级成本责任中心、3级成本责任中心,对作业成本的核算和管理分别由相对应的作业中心和成本责任中心负责。
(五)作业动因分析,判断作业的增值性
作业动因是指作业贡献于最终产品的方式与原因,如井下作业费的形成由井下作业量(作业井次)形成等。可通过分析作业动因与最终产出的联系,来判断作业的增值性:为生产最终产品所必须的且不可替代的作业或为最终产品提供独特价值的作业为增值作业,反之,则为非增值作业。我们将资源费用归集到相应的作业上形成作业成本库后,如何准确地把第一步归集到作业成本库中的资源费用进一步分配到各项产出上去,这需要进行作业动因的分析。作业动因分析的程序可以分为:从构成作业成本库的各项作业中,选择代表作业并计量作业成本库分配率,计算、归集各产出的作业成本;分析各作业对产出的贡献,确认作业的增值性。
(六)作业的综合分析
对每项作业进行了资源动因分析和作业动因分析后,还应分析各项作业之间的联系,这就是作业的综合分析。每完成一项作业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项作业,按此逐步推移,直到最终把产出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因此,作业链同时也表现为价值链。作业链上各个作业好比是链环,作业之间的联系好比是链结。无环就无法形成结,无结也形不成链。所以不但要分析链上的各个作业,还要分析各作业之间的联系。即从整个生产流程上考虑能否通过工艺流程的简化或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来减少作业环节,或减少无效、低效作业。
(七)作业成本管理控制
作业成本经过分析以后,可以根据分析的资料进行成本责任中心分析,将成本的变动与责任人员直接挂钩,由此所确认的责任中心能使更多的费用纳入责任管理,使可控成本的范围拓宽,控制主体与被控制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增强。作业成本管理将责任和控制的中心落实到影响产品成本形成的每一作业上,预算和标准成本的制定也应是以作业为核心的。标准成本包括两部分:基准作业成本指标是指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各种资源消耗的量化指标;级差系数指标指根据不同的生产情况、规划设计、设备规格、设备年限等影响因素制定出来对基准成本指标修正的系数。作业标准成本的测算步骤为:选取作业过程中主要资源消耗,形成标准成本项目;收集影响因素,明确成本费用项目对应的成本动因;计算标准成本项目的基准作业成本;计算各种情况的级差系数(见表1)。作业标准成本体系的基本计算公式:某作业的标准成本=基准作业成本×级差系数。对于石油企业,由于不同地区的地质构造,开采难度不同,并且竞争者的必要数据资料是很难取得的,所以在标准制定时应按区块,以内部平均标准为基础。
(八)优化作业标准成本
作业标准成本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个动态标准。不同的开采阶段、不同的驱油方式、提升方式、新工艺流程设计和其他变化均能改变作业的实质,增值作业可以转化为不增值作业,高效作业可以转化为低效作业,作业的产出水平也会发生变化,这要求作业标准成本必须随之不断修订,保证作业标准成本的合理性和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当然随着新技术的实施,环境的变化,标准也是需要随时变化以适应新的情况,一般至少一年要进行一次调整。将作业定额、单耗、级差等标准成本进行对比,同时进行纵向与横向的对比,寻找挖潜空间,共同制定优化措施。优化方向是在注采设备、集输处理系统的改造,节能技术的应用,提高系统效率的基础上,降低相应的定额、单耗、级差系数指标。责任中心业绩的记录与计量都遵循作业成本模式,由于可控性的增强,可以此为基础进行业绩评价,并进一步分析标准的合理性,寻找改进途径。
(九)作业改进
进行了作业分析和成本差异分析之后,明确了作业的价值和效率才能寻求改进机会。通过作业分析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降低成本,提高产出价值:减少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改善作业的效率;消除不增值作业;提高作业完成质量;当其他条件相同时,选择成本最低的作业;利用资源集成原理,尽量实现资源共享与作业共享,简化作业流程;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编制资源使用计划,重新配置未使用资源。
参考文献:
侯彦温.试论如何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构建成本控制系统[J].经济师,2004(5).
(作者单位:长庆油田第二采油厂。其中,孙宇为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