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9-06-01马玉德
马玉德
摘要: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居民个人收入差距明显扩大,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居民财产差距不断扩大。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通过扩大就业,实现收入分配的改善;优先发展教育,保障教育公平;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提供社会保障;鼓励先富裕起来的人承担社会责任。
关键词:收入;分配;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在收入分配领域,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未从根本上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何在?怎样才能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呢?
一、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居民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明显扩大,社会成员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基尼系数是用来描述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之一,2006年,世界银行公布我国基尼系数为0.47,已经超出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的标准。这表明,我国的社会贫富差距已突破了合理的限度。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尤为显著。2007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后者是前者的3.33倍。
居民收入的行业差距仍在扩大。2000年,行业最高人均工资水平是行业最低人均工资水平的2.63倍,2006年高收入行业职工工资是低收入行业的5倍。国际通常值为2倍。
(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在相当一段时期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1985年至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从56.18%下降到44.72%。这意味着,居民从经济增长中分享的成果不断下降。
(三)居民财产差距不断扩大
由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社科院共同编写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4年)》指出:“最高收入10%的富裕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财产的45%,而最低收入的10%的家庭相应比例为1.4%。”我国家庭财富差距呈现“三角形”或“金字塔”状态,大多数人贫困,中产阶层规模过小,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社会结构。
二、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简析
通常说来,财富有两次分配经过:第一次分配通过市场进行,企业获得利润、个人获得工资,政府获得财政收入;第二次分配由政府主导,主要通过税收、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进行“再分配”,以矫正市场分配的“偏差”。
(一)初次分配不公是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1、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偏低。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国大多数居民都是劳动者,其收入主要是劳动收入,低收入者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劳动报酬,1999年至2006年,居民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从53.42%下降到44.49%,在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劳动报酬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普遍在54-65%之间,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必然导致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2、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供给长期过剩及劳动力市场的不对称,使劳动者的工资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使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3、一些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不执行国家最低工资标准,不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甚至随意压低、克扣、拖欠工人工资,使部分劳动者收入持续偏低。
4、腐败和垄断造成了初次分配不公。有经济学家指出:贫富分化背后的因素,一是腐败,二是垄断,它破坏公平,拉大了收入和社会差距,激起了阶层对立。
(二)二次分配调节乏力
进行国民收入二次分配就是对初次分配中形成的不公平现象进行调节,为非物质生产部门、落后地区、贫困群众、失业人员等提供生存发展的基本保障,以更好地达到社会公平。但在我国二次分配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税收制度对高收入者调节不力和对低收入者保护不够,对城乡贫困人口的转移支付救助投入不足,社会保障制度呈现二元性,待遇差距过大等。
(三)发展不平衡与城乡二元结构是导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重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在城乡、区域发展整体推进的过程中,由于地域优势差异、政策倾斜等原因,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愈加明显。城乡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在更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城乡分割的特定制度安排所造成的。由于长期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发展起点的不平等,使得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
三、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的对策
由于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导致了收入差距过大,这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作用,一方面,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国内消费需求不足,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乏力,阻碍了经济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分配的不公平,破坏了社会的公平,不利于社会稳定与进步,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通过扩大就业,促进就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收入分配的改善
扩大就业,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关键所在。应坚持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良性互动,多渠道、多形式地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培训创造平等的就业机会和通过规范劳动力市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来有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逐步实现收入分配的改善。
(二)优先发展教育,保障教育公平,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基础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一般来讲受教育水平高的人收入也高,教育水平已成为决定家庭收入水平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只有给低收入者提供更多地参与市场竞争,分享到更多经济增长的成果的机会,这才真正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三)抓好规范初次分配这个环节
规范初次分配,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条件。初次分配中注意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倡导初次分配公平,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初次分配的公平,是更加基本的公平,再分配则是对初次分配结果的调整和补充。初次分配决定了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如果初次分配不公,试图通过再分配来“调节”或“扭转”的话,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再分配环节要更加注重公平
改革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加强政府在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收入之间的转移支付调控力度、增加财政对公共服务的支出,逐步扩大转移支付,逐步使全国人民都能享受到大体相同水平的公共服务。通过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集中用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并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加大财政支出的支农比重,增强农业经济的发展后劲。对于落后地区的发展要有倾斜性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加大调节收入分配力度。要规范收入和财富分配,依靠税收杠杆的作用,学习借鉴西方国家成熟的税收体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政策。强化个人所得税这一调控手段,改革所得税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个人申报制度,同时,尽快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对高收入进行合理调节。
(五)鼓励先富起来的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富人们应当在自愿的基础上拿出自己的部分财富,帮助穷人改善生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财富分配中的作用,促进民间自愿捐赠活动,缓解贫困,缩小差距,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作者单位:开滦(集团)公司销售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