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2009-05-31赵霞
赵 霞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总分馆建设
摘 要:本文从无锡与国内外其它城市的图书馆事业状况的比较入手,介绍了无锡市图书馆在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中的初步实践,并对无锡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模式和投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6-0095-02
1 无锡市图书馆事业状况与其它城市的比较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政府对文化事业投入逐渐增加,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起来,无锡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数量、规模都有了进一步提升。无锡市图书馆新馆于2000年落成开放,此后江阴市图书馆、惠山区图书馆两个新馆也相继建成开放。2006年无锡市委、市政府对无锡市“十一·五”期间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并由各区政府领回责任书,进行具体贯彻落实。这一举措为无锡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近年来无锡的区级图书馆陆续开始建新馆。
目前,在无锡市区的6个区级图书馆中仅惠山区图书馆有一定规模外,南长区、滨湖区、北塘区等区图书馆规模都很小,新区目前还无区级图书馆。市级、区级公共图书馆人均公共藏书量仅为0.81册(2007年)。2008年10月起,无锡市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仅两个月接待读者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约33.8%,尤其是节假日,有些开放窗口的读者接待能力已超负荷。无锡市区目前有230多万市民,随着市民文献信息需求的进一步提高,图书馆总量不足、布局失衡的现状急需改变。
国际上衡量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最主要的指标有两个:平均一座图书馆服务人口数和人均公共藏书量。国际图联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标准”中提出“每5万人应有一所公共图书馆”。伦敦平均1.87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德国、丹麦、法国、日本,分别是0.5万、2万、5万、9万人口享有一所公共图书馆。人均公共藏书指标:国际图联的标准为人均2册。
深圳市在2003年就提出要建设中国的“图书馆之城”。“图书馆之城”的建设一开始就纳入了市委、市政府实施的“文化立市”战略框架,如今已初见雏形。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图书馆网络建设日趋完善;已拥有市级公共图书馆2个、区级公共图书馆6个,街道图书馆(室)51个,达标社区图书馆471个,总面积21.78万平米,基本达到每1.5万人口建有一个社区图书馆。
我市公共图书馆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人均指标上,与先进指标都有较大的差距。为落实“文化无锡”的建设、实现“两个率先”、创建“学习型城市”,无锡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必须实现快速而有效的提升。而加快无锡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构建无锡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实现这一提升的必要措施和必然结果。
2 无锡市图书馆在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中的探索
近年来,无锡市图书馆一直在摸索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经验,目前已建有四个分馆:太湖花园社区分馆、硕放机场分馆、锡师附小阳光分校分馆、上马墩社区分馆,前三个分馆,出于一种松散型的合作,与真正意义上的分馆相距甚远。
2008年10月无锡市图书馆上马墩社区分馆成立。上马墩社区分馆由上马墩街道负责硬件建设,并承担分馆的工作人员经费、报刊订购经费、水电等日常运营经费;无锡市图书馆负责图书的采购、加工、调配,图书远程借还网络的维护,并实现分馆与无锡市图书馆的通借通还、资源共享;同时上马墩社区分馆还是我市共享工程的基层网点。社区分馆的开设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的图书借阅、激发了居民的读书热情,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和好评。开放不到半年,分馆已办理图书借阅证130多张、接待读者1000人次,报刊阅览室则接待读者4000多人次,同时分馆还定期举办各种读者活动吸引更多社区居民。
3 无锡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模式思考
3.1 集中管理模式
以无锡市图书馆为总馆,以区级图书馆作为分馆,以街道(社区)图书馆作为基层分馆的三级图书馆服务网络。其中市馆——区馆、市馆——街道(社区)图书馆之间的网络均为总馆——分馆式的紧密型网络。
总馆——区级分馆、总馆——街道(社区)分馆之间实行“统一拨款、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置、统一管理”,借书证可在全市范围内一卡通用,图书文献可通借通还;总馆中心机房建立全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业务管理平台,采用VPN先进技术,依托网络基础设施,搭建了总分馆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网上参考咨询及数字资源共享。
街道(社区)分馆主要负责开展图书借阅、报刊阅览、读者活动等工作;区级分馆主要负责本馆的图书借阅、报刊阅览、业务统计、读者活动等;总馆要对区级分馆、街道(社区)分馆进行管理和协调,包括经费的预算、书刊的采购、编目加工、图书调配、技术支持、组织读者活动、业务考核、辅导培训等。
3.2 分级管理模式
首先,将城区已有的区级图书馆作为无锡市图书馆的分馆,先形成市——区两级图书馆网络,实现通借通还、资源共享;在市总馆——区级分馆两级图书馆网络成熟的基础上可设置40座200平方米的街道(社区)图书馆,并将街道(社区)馆作为区级馆的分馆,最终形成市——区——街道(社区)三级图书馆网络,其中区馆——街道(社区)馆之间的网络亦为总馆——分馆式的紧密型网络。
街道(社区)分馆主要负责开展图书借阅、报刊阅览、读者活动等工作;区级分馆要负责本馆的图书借阅、报刊阅览、读者活动等,还要负责对街道(社区)分馆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如图书的调配、组织读者活动、辅导培训、考核统计等;总馆负责所有区级分馆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如经费的预算、书刊的采购、编目加工、图书调配、计算机设备维护、人员辅导培训、组织读者活动等。
无锡市图书馆作为总馆,要充分利用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专业优势,发挥大型公共图书馆的协调作用,对区级分馆、街道(社区)分馆实施系统和规范的管理,构建一个以一定规模为基础的优良系统,大力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为市民提供功能完善、快捷高效的图书馆服务。
4 无锡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投资分析
无锡市区目前有七个区、40多个街道,有230多万市民(不包括江阴、宜兴)。图书馆总量不足、布局失衡的现状急需改变。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应成为政府工程,由市政府协调,发挥两级财政的积极性。由市政府根据分馆建设布局,按照比例(市、区各承担多少)向各区集中一定的资源和财力。
4.1 对总馆建设的投资
为无锡市图书馆总馆增加分馆建设管理的人员和资金,以保障分馆建设、运行、调度的各项经费投入。
每运行一个区级分馆,为总馆配备两个在编员工(由总馆统一培训,在分馆负责业务工作);每年拨付给总馆20万元经费,主要为人员经费、运输经费、办公费用、网络通信费用等支出;为总馆增加40万元/年的购书经费,统一购买、统一配置。
每运行一个街道(社区)分馆,为总馆配备两个编外合同制职工(由总馆培训,在分馆工作);每年拨付给总馆15万元经费,主要为人员经费、运输经费、办公费用、网络通信费用等支出;为总馆增加5万元/年的购书经费,统一购买、统一配置。
4.2 对区级分馆的投资
区级分馆可以利用区级图书馆原有的场地和设施,在此基础上,再投入一定的资金完成区级分馆20万册藏书,500种报纸期刊,200个阅览座位,50台电脑的基本配置;区级图书馆(按7个计算)运行经费按100万元/年计算,每年需要700万元。
4.3 对街道(社区)分馆的投资
街道(社区)分馆的房屋按租借取得,只计算简单装修、专用设备等,按一所20万计算,若配置40座街道(社区)分馆,共需800万元;在街道(社区)分馆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再投入一定资金完成3万册藏书,100种报纸期刊,30个阅览座位,10台电脑的基本配置。街道(社区)分馆运行经费10万元/年,若配置40座,每年共需400万元。
在总分馆的建设问题上,主要的制约因素包括财政和管理两大体制。需要发挥市、区两级政府的积极性,有赖于市政府协调市、区两级政府关系,处理好现有财政分灶吃饭的问题。无锡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必须突破这些限制,才能有所作为。为此,建议建立“无锡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协调委员会”。委员会负责制订无锡市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组织协调各区、各部门工作,规划指导我市的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落实经费问题,督导具体工作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邱冠华.人民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向基层延伸的模式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7,(6).
[2] 深圳图书馆主页[EB/OL].[2008-03-16].http://www.szlib.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