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仰的力量

2009-05-30

新民周刊 2009年13期
关键词:信条军统特务

孟 静

《潜伏》是我近两年看过的最好的电视剧,可以与《无悔追踪》媲美,虽然后者在一些人写信反对下没有大面积播出,但并不能掩其突破电视剧怡情作用的光芒。有一次我采访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郑晓龙,他说《无悔追踪》是他们中心做过的最好的几部戏之一。这个评价算是很高的,因为北电中心出品过《渴望》、《北京人在纽约》、《金婚》等一大批收视金牌剧,但在思想容量上,它们只是商业电视剧。《无悔追踪》讲的是一个警察死守着一名潜伏特务长达40年,使得这名特务成为一枚死棋,而且最终被警察的执著与忠诚感化。反讽的是,当年逃到台湾的这名特务的上级,在改革开放后衣锦还乡,成为招商引资备受青睐的大老板。

《潜伏》同样是谍战剧,它把商业性做到了极致,但并不代表没有讨论严肃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有关信仰的不同解读。剧中的几个人物——我党在军统中的地下党员余则成,军统在延安的特务李涯,用情报做生意的中统特务谢若林,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人生信条的军统少将,每个人都有一套人生哲学。他们忠于自己的信仰,甭管這信仰放在当时或今天的道德框架里,孰对孰错,但在当事人心里,信仰没有好坏,只有真假。

在我们的概念里,只有宗教算作信仰,实际上,偶像、道德准则、人生信条,甚至你尊敬的、珍爱的人,都可以是你的信仰。余则成在第一次回答这个问题时,只想踏实过小日子的他,女朋友左蓝就是他的信仰。当发现女友是为了策反而接近他,他怀疑过这种爱情的真实性,信仰一度动摇了。当他被感动,从信仰爱情转而信仰革命同志时,他明显比过去生活得有奔头,尽管这种潜伏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李涯与余则成是同学,受到同样的三民主义训练,他在延安潜伏后,思想并没有发生变化。回到军统后,他每天睡在办公室,不贪财不好色不找女朋友,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只为了“多为党国尽力”,让和平早一天到来。我们站在今天历史的制高点来看,他站错了队伍。可当年处于命运巨轮中的小人物,何尝知道自己的下场会怎样?

我相信很少会有经过精打细算、推断形势而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即便他是大仙,也难以预料。1946年内战爆发之时,国民党兵力430万,解放军兵力120万,投机分子不好做。

另一类人把敛财当作信仰。《潜伏》中的军统天津站站长年轻时信仰非物质的哲学,泡过十几年办公室的大染缸,他成为国民党中最“聪明”的那类人,雁过拔毛,不放过每个发财机会,早早在台湾置下一块地,准备树倒猢狲散时颐养天年。醉心于拿情报做生意的中统特务谢若林,风险并不比当潜伏特务小,最后也被干掉了。刀口舐血的活儿他干得醉心,媳妇跑了也不在意,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为了成就感。

信仰是排他的、唯一的,它好像情人间的关系,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我在某国旅游时,看到一个宗教场所发放的传单,大意是:世间只有唯一的真神,如果你信仰我的同时也信其他的神,就是最大的不敬。这种不敬比不信还要严重。

有人说,中国人没有集体信仰,因此很难管理,也容易暴露出极恶的一面。比如遇到灾难时,没有人会自动让妇孺先逃生。如果信仰不一定是某个泥胎的话,中国人也是有信仰的,大家基本上都和站长一样,信的是儒家文化里那精髓的八个字。■

猜你喜欢

信条军统特务
居家信条
中统和军统到底有什么区别
七月记事簿
坦然接受自己的变化
由档案史料管窥上海解放
《风筝》没告诉你,戴笠并不是吃素的
凯里·欧文 KYRIE IRVING刺客信条
AB换数
军统保密慎之又慎
郭沫若巧戏特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