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流行文化和传统文化中谈提高青少年欣赏水平的必要性

2009-05-26郭晓玲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青少年民族传统

郭晓玲

摘要:流行文化传播的日渐迅猛是有目共睹的。它的突起构成了对传统文化或多或少的挤蜕和或明或暗的挑战,当然这不是说流行文化就一无是处。可综观目前社会形态,流行文化中的低俗文化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青少年盲目的崇拜和跟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提高青少年的文化欣赏水平势在必行。

关键词:流行传统欣赏水平文化

流行文化的兴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然而在我国流行文化被广大青少年甚至成人盲目的推崇,以至于流行文化在新一代民众的心中渐渐取代了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博大精神也逐渐地被忽视和践踏,这也就引起了人们的担心。因为流行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西方文化征服世界的一种重要力量,它成为西方各国向世界扩张的文化先锋。鉴于此情况,笔者就提高青少年欣赏水平的必要性,作了以下探讨。

1.流行文化的兴盛和传统文化的缺失

流行文化正是在传统文化日渐淡出的时期蓬勃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流行文化被过分的追求,导致了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目中的严重缺失。如果说当年汪国真的抒情诗风靡全国,邓丽君的歌深入人心是时代需要的话,那么现如今热捧的低俗文化却让人有些担忧。

1.1流行文化大行其道,传统文化处境艰难

流行文化中的人们在感情的追求上已不再禁忌,人们也不再局限于传统文化中咏颂那种“终生不渝”的爱情,“父严母慈”的亲情,“莫逆之交”的友情,而是玩味种种灰色甚至黑色的畸情和滥情。这在一些影视、小说、网络等流行文化上表现得格外明显。也就是说,流行文化中,情感的神圣性已为世俗性所逐渐取代,情感越来越不会成为一种唯一的、神圣的、超功利的、终极的目的,而是更多地受制于现实的种种计较和制约,附着于种种现实利益之上,甚至异化为一种交易的工具。在这娱乐化的追求中,“准暴力”和“准情色”在流行文化中初露端倪,并一度被时人称为“杀得一个不剩,脱得一丝不挂”。这都说明了当前流行文化的强势地位以及被广为人们盲目接受的现实。与之相比,传统文化则显得处境艰难。

1.2流行文化日渐低俗,青少年深受其害

进入90年代以后,尤其是21世纪之初,流行文化的娱乐化倾向突出表现为“选秀风”。2004年开办,2005年一夜之间红得发紫的“超级女声”可谓将全民娱乐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昔日欲秀还萧的内敛,变成今日急不可待的张扬,男男女女争先恐后地在大众面前秀自己,通过娱乐来博得名声和锦绣前程。同时,“选秀”之火经“超女”点燃后,在全国顿成燎原之势,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全国各地电视台娱乐节日全面开花。中央电视台《梦想中国》,湖南卫视的《快乐男声》,东方卫视《我型我秀》,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重庆卫视的《第一次心动》等等一一登场。然而这些娱乐艺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降低了艺术的水准,有的甚至是在恶搞。而恰恰这些文化却深受青少年的喜欢,他们的脑海里已不再有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博大,取而代之的是刺激、快乐和功利。这种角度水准的艺术在无形中降低着青少年的欣赏水平。

1.3传统经典被歪化,更被青少年遗忘

在中国,传统文化往往“文以载道”,集中体现在与革命斗争、党史宣传、现实任务有关的文化作品上,传统文化常常着力于配合党的当前形势,这当中的崇高态度、牺牲精神、壮烈情怀、理想追求都被严肃而虔诚地表达出来,支配并主导了国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然而近年以来,失去了往昔合法性庇护的传统文化就不得不面临着各种文化的质疑和挑战。昔日的“红色”传统文化纷纷被改编成“粉色”流行文化,并在影视频道里大行其道。新版《林海雪原》中獐头鼠目的座山雕变成了一个忠厚老实的老农民,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他跟杨子荣也有了情感上的纠葛,他的养子是杨子荣的私生子!同大多的日韩言情剧一样,小白鸽时不时地跟少剑波闹别扭,让少剑波变得侠骨柔情起来!四大古典名著的重新翻拍也是一部跟着一部上。即将杀青的李少红版《红楼梦》从翻拍伊始遭遇到的是几乎一边倒的批评之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电视剧的定妆照让许多观众不能接受。那些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的精神生活的小说、电影,在商业社会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和利用。而现如今的青少年,欣赏的就是毫无欣赏价值的文化。他们对历史将慢慢遗忘。

2.提高青少年欣赏能力的必要性分析

由上述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之所以流行文化在当今社会如此的放肆和日趋低俗,是因为我们现如今的青少年欣赏能力在逐步的下降。在教育和提高青少年各方面素质的时候,我们还要提高他们的文化欣赏水平,这关系到新一代的健康成长。具体分析如下:

2.1民族责任感迫使我们必须提高青少年的欣赏水平

传统文化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和性格凝聚在一起,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而每一个传统节日恰是我们民族历史与文化背景的具体表现。它们蕴涵着民族气息,折射出深厚的民族国家观,体现着传统的社会导向和价值取向。然而在当代,越来越多的外国节日流入中国并盛行,我国青少年把外国的一切东西当作自身提高价值的筹码,一味的追求外国文化,而视自己的文化不值得一提,这种欣赏价值观是令人担忧的。更危险的是影片《南京!南京!》中日军屠杀中国人的场景中,某些青少年竟报以笑声。因此,改变青少年这种歪曲的欣赏价值观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责任,是一种民族责任感。

2.2流行文化中的低俗文化严重降低了青少年的审美价值和欣赏水平

近年来流行文化不断地变换着流行的内容,然而其中有些低俗文化却让青少年顶礼膜拜。例如韩剧、日剧在中国热播后,以青少年为主的观众对韩国、日本的文化显示出了强烈的兴趣。走在大街小巷,总会遇到那么一些令人侧目的新型人类,缤纷的松糕鞋,超级肥大的牛仔裤配上一件色彩艳丽的T恤衫,背包上别上几个徽章,金黄色的头发半遮半掩露出一脸不羁的表情、举手投足之间都在向世人宣布我们是哈韩族,我们是哈日族。这是青少年欣赏水平的极度歪化。再比如,在今年春晚一炮打响的小沈阳,他的主要表演方式是女性化加俗不可耐的恶搞,舞台上的近乎变态式发狂,外加低级趣味的语言让千千万万青少年崇拜,甚至是模仿。因此有专家担忧,小沈阳现象可能会导致未成年人审美观念的歪化和性别意识的模糊。再看生活中,半男不女的青少年比比皆是。因此,提高青少年的欣赏水平迫在眉睫。

2.3网络流行语异化着传统文化,影响着青少年文字欣赏水平

我国文学博大精深。有着五千年的文明,汉字艺术更是让人陶醉,真切反映着我国文化的发展。然而,流行文化中词汇的无端变化是见怪不怪。广大青少年是创造使用各种新词汇的先锋。走进大中小学校园,就进入了词语的新天地,各种新词新语在青少年口中层出不穷。比如广泛运用的外来词,“新鲜人”(大学一年级新生)来自英语,“秀”是英语“show”的音译,“I服了you”“菜鸟”“东东”(东西)“大虾”(大侠)“斑竹”(版主)“恐龙”(很丑的女人)等等,甚至将“天才”代天生的蠢材,“偶像”表示呕吐的对象,这种对词语的变化和歪曲解释,不得不让我们思考这个问题。这种对中国文字的直接异化对青少年有好处吗?笔者认为,这是不好的。它反映出中国当代青少年一个严重降低的欣赏水平,而且还给青年一代的文化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3.结束语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与血脉,是德育之根基,青少年价值观和欣赏水平的提高工作只有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才会有勃勃生机。进入21世纪,流行文化中的精华我们可以汲取和吸收,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还要作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塑造青少年具有本民族文化特点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并提高青少年对文化的欣赏水平。

猜你喜欢

青少年民族传统
我们的民族
青少年发明家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