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时节家家网,语文课堂处处花
2009-05-26王吴群
王吴群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知识、对人才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的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作为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过去的一本教材、一支粉笔式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今天的教育。不管是为了顺应新形势下语文课改的要求,还是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在语文教学中,推动二者的整合势在必行。
一、现代教育技术成为语文不可或缺的帮手
1.新课程改革引领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
新课程改革强调变传统教育教师“说中学”为学生的“读中学”等,教师成了课程的引导者而非传授者,学生成了学习的主导者。运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主动发展,这正是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体现。可以说,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强化教学过程的民主性和开放性,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图、音、文交互的特点,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创设巧妙的情境,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参与意识。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开放的活动环境。这当然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要优越得多,也更容易实现学生求知过程的“主动化”。
2.媒体教学的生动性强化了语文课堂
多媒体课件交互性强,操作界面丰富活泼,而且可以产生出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习情感,形成学习动机。音乐、图片和影像都可以渲染情景,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引发想象和联想,给学生展现一个更为广阔、丰富的空间,给语文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比如在复习课中,如果按照以往教法,照本宣科。没有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必然感到枯燥无味,没有学习的劲头。但是,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交互性强的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复习内容的知识点设置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抢答题、问答题等,采用改错、讨论、自测、表演、竞赛等方式,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能鼓励学生深入探讨,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把知识串联,举一反三,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学生的参与意识在不自觉中加强,这就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现代教育技术带给语文学习的负面影响
1.信息技术淡化了师生之间课堂上的直接交流,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利于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互动。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语言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我们必须通过多次反复的朗读感悟其中的情感和韵味;教师用自己的阅读感悟去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的阅读行为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而自从多媒体技术进人课堂以后,朗读被很多教师给淡化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被媒体的声音代替了。语文本身就是“语”与“文”的结合体,学习语文,不仅仅要掌握汉语语言和正确使用汉语,更重要的还要学习其中的“文”,达成其文化教育的功效。而只有朗读,学生才能感悟到其中的文化教育意义。
2.网络资源的大量、多样化掩盖了学生的分析思考过程。教师鼠标一点击,学生眼睛跟着眨一眨。繁杂的内容使学生陷于混沌的境地,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他们还不能够自主地作出选择,很容易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课堂教学目标很难达成。
3.多媒体的方便性导致了一些基础知识的忽略。比如书写,自从有了多媒体后,很多教师课堂上难得再写几个字。板书是教师授课的眼睛,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板书灵活性强。能与各个教学环节严密吻合,可以有效地控制课堂节奏,也不受课前教学设计的限制,具有随机应变的优势;而多媒体虽然有形象、直观、美观、活泼的特点,但在此却略显死板。
三、趋利避害,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虽然语文课堂信息化网络化是大势所趋,多媒体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趋势,这是顺应时代潮流,推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应怎样利用信息技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避开它的弱点?这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的。
要真正实现语文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不把媒体技术当作教师“机灌”的工具。首先就教师而言,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多媒体教学的特性,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从优化教学过程出发,真正体现出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优越性,使之逐步从幼稚走向成熟,实现多媒体教学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整合。
就学生来说,要主动走进多媒体教学,去查找资料、去运用资料。充分理解多媒体技术对学习的意义,信任并支持课程改革,有提高语文能力的强烈愿望,能适应信息时代高强度信息传输的特点。
让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课堂处处开花,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身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忽略了语文的学科特点。只有把多媒体与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才是语文教育的根本。总之,要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语文课堂,达成整合,其路漫漫。吾辈们需探索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