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运用多媒体创设语文情境教学等
2009-05-26王永聪
王永聪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以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情境导入,激发热情
利用多媒体通过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和有趣的动画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调动学生视听觉等尽可能多的感官理解和建构知识,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情境再现,形象感知
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形、色、光,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形声信息,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枯燥的文字叙述生动化。在教学《鹤群》一文时,传统教法很难使学生领会文中鹰鹤大战的场面。运用多媒体生动具体地演示出鹤群的队形变换,拯救伤鹤的壮观场面,使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场景有了更具体、更贴切的理解。在学生充分感知课文情境、进入情境时再播放配乐朗读,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整节课,学生不但学得轻松,而且获得的知识丰富而扎实,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疑,让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将其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教师创设情境的重要原则是激情引趣,即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对知识、对科学、对人生的兴趣。而问题情境是最常见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情境,是启迪思维激发兴趣的重要途径。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探求欲望。教师要抓住时机,依据问题情境所提供各种线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情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学生不断地完成“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四、虚拟情境,洗礼心灵
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语文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将“听、说、读、写”整合于活动之中,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执教《阿炳在1950》时,运用多媒体创造一种虚拟的情境:一位才华横溢的民间艺人,手执二胡,沿街乞讨,遭遇了一个又一个白眼;晚上露宿街头。画面播放过程中,始终萦绕着那段凄凉悲惨的音乐。学生们目睹这样的画面,有的眼圈通红,有的小声哭泣,整个教室充斥着悲哀的气氛。这时,我让学生读读文中最令人动情的句子,说说自己最想说的话,写写自己的内心感受。学生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得到了体现和运用,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全面的展现
总之,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要联系课文和学生实际,才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时事教学的几点思考
姜敏
时事政治是中考考试范围。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的学校和教师对时事教育还是不够重视。只是把时事条条划给学生,让学生去背去记。这种时事教育形式使原本鲜活的时事教育内容,变成了死记硬背的新八股,变成了学生学习的负担,违背了时事教育的初衷。出现了学生畏惧甚至厌烦上时事政治课的情况。那么如何才能上好时事政治课?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课前五分钟进行时政播报活动
这项活动的操作方法就是在每堂思品课的前五分钟里,按小组轮流由一位学生登上讲台,向全班同学报告新近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并简要阐述自己的见解。下面听的同学针对发言情况从材料内容、语言表达、仪表情态、观点、评析等方面进行评议打分,然后我有针对性地释疑、点拨和归纳。一个月综合评选出“最佳新闻播报员”。开展此项活动以来。收到了极其显著的效果。好处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
1.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搜集新闻—处理新闻——播报新闻——评议新闻这一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的观察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鉴赏力、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意识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开展新闻播报活动使学生讲新闻、谈国事、论形势、议政策蔚然成风,大部分学生都养成了自觉收看电视新闻、读书看报的习惯。在搜集新闻的过程中,学生们博览群书,广泛的参与和了解社会,大大拓展了自己的视野,丰富和增长了知识。
二、将时事教育贯穿于思品课堂教学的始终
时事教育是思品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实践告诉我,将时事教育贯穿于思品课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贯穿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确是一条对学生进行时事教育的有效途径。当然思品教材的基本理论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一味地空讲理论就会使学生不明所以,久而生厌,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时事教学时不要拘泥于教材内容,可以结合教材适时地引入相关的鲜活的时事材料进行教学。
三、设置中考政治热点专题复习课
近年来中考出题者的意图往往以热点为依托,考察知识,体现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在中考复习时事时,我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在“五分钟时政播报”所获取的时事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自己感悟、把握热点问题。依据是:1.意义是不是重大。既对我国乃至整个世界有无重要影响;2.与初中社会和政治教材的结合度是不是紧密。要充分体现出以我为主和学以致用的目的;3.强调时代性。要密切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4.热点问题是不是已形成共识,体现国情民意。
教学实践告诉我:时事教学职责重大,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并采取切实行动付诸于教学实践。记得李岚清同志在《时事》(《时事报告》中学生版)创刊时曾专门题词:“关心时事,了解国情,努力学习。振兴中华。”这既是对广大中学生的寄语,也是对时事教育的希望。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时事教育的功能,把时事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