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课堂激趣妙策等

2009-05-26肖龙锋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考级课外阅读读书

肖龙锋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一个难题,尤其是物理这门有一定难度的学科,本文给大家介绍几种实用可行的课堂激趣方式。

关键词:兴趣培养课堂有效

有人说过“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兴趣与学习之间的密切关系,清代著名学者王筠也曾说过:“读书虽不如嬉戏乐。然书中得有乐趣,亦相从矣。”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有重要的意义。有了兴趣,便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就高,反之,就低。兴趣与学习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那么如何在物理课堂上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做到好学、爱学、乐学呢?

一、精设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对于物理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语的设计。直接关系着本节课的发展方向和教学效果。导语设计得好,就能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反之就会遏制学生的思维,产生消极的情绪。如学习分子运动时,我是这样开头的:春天来了,冰雪熔化,到处盛开着美丽的鲜花,走进我们的校园,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令人陶醉。一股清香从哪里来?这就是分子的运动,下面就开始学习。这样切入主题仿佛是一堂阅读欣赏课,有效地克服了上课的单调乏味,使人耳目一新。学生感到新鲜。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中,这样的导语是“导火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悬念

百家讲坛学者。易中天的语言睿智、风趣、通俗易懂。分析他的语言风格之后,发现其中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喜欢设置悬念。我们物理教育者也不妨如此,“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而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

在讲惯性这节课时,我向学生讲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次在客车上,当汽车急刹车时,车上一位男同志不由自主地撞在一位姑娘身上,姑娘马上生气地骂了这位男同志:“瞧你那德性”,而男同志却回答道:“这不是德性是惯性”。结果车上的人全乐了,一场风波就此消失了,接着问学生为什么车上的人发笑,男同志讲的有没有道理?为什么?你有没有遇到过?利用创设扣人心弦的问题情景,以疑入境。制造悬念,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之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愉快地学习。

三、结合生活

生活是兴趣之源,生活是学生最为熟悉的,所以我们教师在设置题目时。应该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如讲授《光的折射》一节时。教师可先提出以下一些问题:透过老花镜看紧靠镜子的物体是怎样的?再透过老花镜看远处的物体又有何变化?透过装满水的杯子看插入水中的筷子,筷子在水面处有何变化?透过圆形鱼缸看其中的鱼与实际大小相比有何变化?这都是为什么?有了这些问题。学生的兴趣就来了。学习效率就提高了。

四、新鲜刺激

中学生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而教学内容对他们是否有兴趣及产生兴趣的大小,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在物理教学中,若能保持刺激变化的新颖性,就能不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持续激发其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善学。为进一步学习后面的知识奠定基础。

五、享受成功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物理学习中,如果学生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理情结。若反复多次,学习与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某种固定的联系,形成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就越想学的良性循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让学生经过一番努力便能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遇到困难时,老师要适时适度的给予帮助;当学生解决了面临的困难时,老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使他们产生成功的满足感,这样会使兴趣更加高昂,更加持久。

六、营造和谐氛围

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提高都有深刻的影响。在教师营造的宽松课堂环境中,学生能得到多一些思考的情境,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自我表现的机会。另外,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都有利于形成严而不死、活而不乱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维持和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和保持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提高物理学习的效果。

“兴趣真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让人从平实中发现瑰丽,从困难中奋然而起,它能赋予人以热情和毅力。它能增加人的勇气和信心。”因此,老师要适时、适地、适人地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使学生树立学习物理的坚定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水平,为培养优秀的物理人才打下基础!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

张欣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的诗句更是妇孺皆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扩大阅读量势在必行。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多读课外书,而没有相应地督促和评价,那么提倡和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最终将成为空谈。所谓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作为《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课外阅读评价》课题的实验教师,我在评价方面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用考级制度进行定量评价

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运用语感、语素等要素进行细微评价。而要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进行评价等。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所以又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评价的标准不能一刀切。因此评价起来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学生也不明白自己进行课外阅读情况的好坏,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通过我的观察发现乐器的考级制度可以激发学生为了达到最高级十级而不断努力练习,我想这正是因为学生有了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才能够做到不断努力。所以,我想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可以采用考级的制度,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为了激发学生阅读、背诵古诗的积极性。可以定出一个古诗考级制度。而这些考级的分数还与期末的成绩挂钩。这样,学生背诵古诗的积极性就十分高。

二、用表格反馈进行定性评价

读书贵精不贵多,“与其匆匆浏览许多本,不如彻底消化几本”要求学生读书要通读精读,读有所悟。读书应该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读书多而不思考,头脑就会因

膨胀而受到压抑,弊多利少;只有思考和消化书上的知识,才能发挥书的作用,给人头脑以健康和活力。因此光有一些定量的评价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有对学生读书的定性的评价。为了激发学生在读书时积极动脑思考,提高学生阅读质量,我设计了这样一张表格,让学生阅读了一本课外书以后,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记录下自己的感想。根据学生上交的反馈表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评分,并将学生分数的动态表在班级墙报中公布,以此激发学生提高阅读的质量。

三、用课堂练习进行能力评价

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对阅读文章时学过的语言材料,掌握程度基本停滞在“理解”这一学习水平上,很难自动上升为“运用”这一学习水平。“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生积累再丰富,如不能灵活运用,也不能转化为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课外知识的能力,我注重在学生学习课文或者读完一篇文章后适当做一些迁移性练习,把课外知识引用到课内,从而对学生运用课外知识的能力做一定的评价。例如,我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之前,先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水浒传》,了解水浒故事情节和水浒人物的特点。在课堂教学时,为检查学生阅读的质量和他们运用的能力。我让学生来说说林冲为何许人也?林冲为什么会被发配沧州?学生就将《水浒传》中的故事说了出来。这课学完后,我又进行了一个水浒故事会,让学生来讲讲水浒中其他人物的故事。并且对学生们在课上表现进行打分,这样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的深化,从而能强化阅读的效果。

四、用读书交流会进行总结评价

学生学习、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达到了什么样程度,结果如何,需要进行总结性评价。课外阅读一段时间也需要进行总结性的评价。单纯运用考试的方式是比较枯燥的,更何况课外阅读的开放性、广泛性、特殊性,也不允许采用单一的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评价的标准。只要是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所以我采用的是在读书交流会中对学生进行总结性的评价。学生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科普类、动画类、文学类……,进行介绍书籍或谈自己阅读感受的交流活动。在评价中,对较差的学生,多从该学生身上挖掘一些优点,提出一些不是很高的建议;对较好的学生,则重点抓住优点予以肯定,提建议时要求高一些,促使各层次学生精益求精。这样评价时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又让学生互相了解了很多新书,为以后读书指明了方向,真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以上的这些方法需要结合起来才能够达到正确评价的目的,希望通过我以上的一些评价方法能够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从而激励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猜你喜欢

考级课外阅读读书
我爱读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我们一起读书吧
钢琴学习与“考级”刍议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读书为了什么
人民音乐出版社推出国内首套《陶笛考级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