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说明文也“心花怒放”

2009-05-26章世娥李春艳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栏板赵州桥说明文

章世娥 李春艳

摘要:说明文大多比较质朴平实不少教师和学生觉得平淡无奇。借助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赵州桥》一文,探讨新课改背景下说明文教学的新举措。

关键词: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教学设计朗读课文

说明文是一种特殊的阅读体例。是为了研究说明一个事物,向人们阐释、介绍一个问题。通过有形的数据、形状、比较等,来展示无形的情感世界和创造空间。这种体例,它既不像故事那样曲折生动,也不像散文那样脍炙人口。对于说明文,语文新课程标准更加重视挖掘文中的人文情怀,也更加关注学生的实践运用与个体存在。那么,对于三年级学生,到底应该怎样上才能让学生“心花怒放”呢?

《赵州桥》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说明文,课文开头交待了赵州桥的所在地、设计人及建桥时间,然后重点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最后是作者由衷的赞美。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闻名世界的石拱桥——赵州桥,知道它的相关知识;二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三是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阅读能力。通过深入课堂实践教学,本人有以下感慨:

一、重视情境模拟,形象感知

阅读教学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悟境、读中融情。这已毋庸置疑,但语言及文字是事物的抽象化,摒弃具体事物而一味地读,学生光有想象理解而没有具体的视觉和情感刺激,时间一长,就会产生阅读疲劳和审美疲劳,再精彩的说明文字也会变得索然无味。

怎样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一直有兴趣持续下去?图、文、视频结合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赵州桥既然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桥、一座外形轻盈优美的桥、一座饱含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桥。我们可以仍然先从朗读展开:读中有理解、读中有欣赏、读中有联想,让学生好似看到一座真的“赵州桥”浮现在眼前。在学生充分的想象后,我们可以不失时机地开展一个“春游”活动,利用课件播放赵州桥美丽的画面,让学生随同镜头一起到渡河上去走一走、游一游,捋去课本的云和纱,拨开文字的雾和水,亲眼去看一看那“花”那“水”。立体的画面再配以美妙的音乐,再加上主持人精妙的解说,景美、物美、音乐美、人文美,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综合美感,“好美啊!”“多想再去看一看啊!”在意犹未尽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将赵州桥的美景描述下来的?激发了学生想去了解的欲望,积累了学生的文字功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就会在这位隐性老师的带领下增强对赵州桥地了解,也会增强学生对文字地理解,自主的学习就会水到渠成。

二、善于抓住重点,巧妙构思

重点是文章的精要之处、点睛之笔。《赵州桥》这一课的重难点是“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那么这种设计是怎样的一种设计?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创举?作为创举,既有对原有历史的继承,又有对现实的突破,赵州桥的建造者们作为当时的“围城”中人,是怎么突破的?他们的思维历程又如何?他们的创作灵感来自何方?在讲授这课时,教师还可制作精妙的课件,让设计和参加建造者李春“站出来”,向大家介绍:自己儿时的梦想,对过去桥的研究,对桥塌惨死人的同情,对造一座新桥的热切向往等等。让虚幻的“他”超越时空,“走出来”与同学们欢笑言谈,让学生了解过去,倾听过去,思考过去。这种形式超越文本,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这种设计有什么好处,超越在什么地方,对现在有什么影响,从而收到文字与人文两方面育人的独特效果。

三、注重融入角色,讨论深化

教师要善于制造氛围,让学生成为虚拟的“过去”角色,和赵州桥同歌同悲。赵州桥作为伟大的历史成就,惊人的创举,从以下几方面可以说赵州桥是一部历史的见证:

1.赵州桥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上面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种设计新颖、独特、美观、实用,实在是很妙,它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在一千四百多年前,赵州桥没有桥墩,充分展示了我国南方建筑秀美小巧“园林式”的风采,也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石砌技术,更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学观点。

3.桥栏板上的“龙”呼之欲出,无不与我们中华民族的“龙”图腾、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的权力与威望等等有关,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博大精深的龙文化,高超的雕刻技术等等。

所以教师在教学“赵州桥”这类说明文时,要善于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组成“赵州桥研究组”,使自己融入文本角色,讨论、辩论赵州桥的美。《红楼梦》中贾宝玉有一句话说得好:“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在赵州桥众多的美中,学生只取其中的一点美,将它扩大,看到它、理解它真正美的价值,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比泛泛而谈要有效得多,这不也就是将书本由薄(学文字)读到厚(看历史),再回到薄(语言积累、实际运用)的过程吗?

四、关注语言积累,提升素养

《赵州桥》虽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但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特别是第三自然段,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承上启下,隐含的告诉我们前面的内容讲的是“坚固”,下面的内容即将讲“美观”了。并用生动的语言对精美的图案作了细致地描绘,“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教学中,在学生充分想象、理解栏板美的基础上,教师还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背诵积累。首先,可利用课件补充背诵。将展示学生想象的、重点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填空,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________,嘴里________;有的刻着________。前爪________,各自________;还有的刻着________。所有的龙________,真像________。”在学生成功填空的基础上,去掉文字提示,只看画面背诵。最后学生独立背诵。这样,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也培养了想象力,还学习到了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写作方法,岂不是一举多得!

总之,说明文的教学,就是要通过多种视听手段,激发学生善于发挥,勤于收集,精于积累,并勇于想象,与作者和文本对话,达到透过教材这个范本,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猜你喜欢

栏板赵州桥说明文
基于日照辐射的施工期间混凝土外栏板温度作用效应分析与施工质量控制
你不知道的赵州桥
说明文阅读专练
新区300m2烧结厂台车栏板改造
普通碰撞事故为何造成重大伤亡事故调查揭开真相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学了就要用,不用就没用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自卸车后栏板自动翻转机构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