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是学生作文素材的引导者

2009-05-26茆汉山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习作教室作文

茆汉山

执教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我发现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虽说作文是语文的重头戏。文章写得优劣直接影响到语文成绩的高低。然而一提及习作,多数学生总是“横眉冷对作文题,俯首咬嚼钢笔头”。为什么学生们总把作文视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呢?即使是作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宁愿多做些基础知识题,而不愿写作文?……

细细分析,我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引导不到位,学生不善观察。捕捉不到作文的素材。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没有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

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该如何去做呢?

一、必须具有一双慧眼,能够随时发现和及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亮点,适时地给学生提供习作机会

小学阶段学生的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亮点便会如流水般悄悄溜走。流水夕阳寻常物,春霜秋露皆文章。农家说:一花一世界。一棵小草在名家笔下,不再是一茎两叶,而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雄壮;即使普通的背影,在名家笔下也照样能挥洒出博大的父爱,影响和感动了不知多少人……从一花一草到五湖四海,从街淡巷议到嫦娥奔月,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给了我们多么广阔的素材天地啊!

所以为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事情的主动意识,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素材意识,做捕捉素材的能手,并激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陶冶他们的性情,净化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情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从而发现生活之美,生活之乐,生活之味,从而让笔下流淌出潺潺的清泉。

二、老师要有意识地帮孩子确定有价值的信息,并激励他们捕捉新的视角和素材。尝试在以后的作文中呈现这些信息

作文前的师生对话交流,能使师生间洋溢出平等、快乐的气氛,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素材,老师也能从中发现学生的一些真实的想法,一举多得。老师们还应关注学生平时的活动,走近学生,了解他们,我们才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去作文。让孩子们在玩中体验生活,积累素材;同时孩子们肯定还有许多真实的感受和新奇的想法,更能激发他们的情感,换句话说,他们会从中长大。

其实在我们的校园中一定有着丰富的班级文化,各班都有设计主题,并围绕主题设计了许多风格迥异的小版块。教室文化是师生共同完成的作品,有的班级甚至完全由学生自行设计,这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不能让孩子们对她熟视无睹。

另外,我们的班队会、课间操、美文诵读、队列比赛、升旗仪式等活动的开展都是很好的素材。活动前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观察,教给方法,会后组织口语交际,并进行小练笔。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重视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来做,比如课间十分钟,卫生大扫除、同学吵架、印象深刻的课……另外每学期多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孩子的作品精彩纷呈,这都是我们的练笔机会啊!我们应该告诉学生,只有留心生活,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作文。

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突然生成的资源,老师们要睁大发现的眼睛,多一些灵机一动,抓住稍纵即逝的作文资源,做一些作文练笔。当你上课的时候,耳边突然传来淅淅沥沥的声音,这是入春以来的第一场雨,你不妨改变教学流程,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欣赏它、感受它;在你讲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学生们早已被教室外的鹅毛大雪所吸引,不妨让学生们走出教室,让他们在雪中舞蹈、嬉戏、堆雪人、打雪仗;当教室里不经意间多出了一盆花时……我们都可以把它作为一种作文资源,学生们因为有了真实的感受和亲身体验,作文时必能“文思如泉涌”,写出来的作文也必能耳目一新。

如此,我们语文教师就应在作文教学中去努力成为学生习作素材的引导者,让我们的学生从内心爱上作文吧!

猜你喜欢

习作教室作文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