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等

2009-05-26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历史信息技术探究

王 政

以人为本的教育需要促进学生生命成长、智慧成长,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呼唤。顺应了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那么。我们该如何来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呢?

1.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是一种尊重学生主体的教育。学生只有得到尊重和信任,才有可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才能激发求知欲望。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其重要意义就在于确立了人本意识和生命意识。重视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存状态。以生为本,就是要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是要把学生看作有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的人,充分尊重学生人格,明确学生需要,激发学生潜能,关爱学生心声,把课堂教学根植于生活的土壤,优化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生活的乐趣、生命的价值。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实际,学以致用,选择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关的内容,即应该是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经常用到的技能,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合理因素,对现有教材进行重组、改编,以再现信息技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信息技术,处处离不开信息技术,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价值所在。

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生活化是指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和过程。科学的引导过程会让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技能得到锻炼和熏陶。在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每一个知识点都体现了一定的生活需要,彰显了一个信息技术课教师的教学智慧。学生按照需要查找、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和运用,与大家一起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此时,学生不是在学信息,而是在用信息技术;不是在复习信息技术知识,而是在帮助别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并不断地获得了生活的成就感。大大激发了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出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4.教学评价

我们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习活动的评价不应该局限在软件的操作水平上,应该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视野,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课程标准强调突破学生本位,去除学科的繁难偏旧内容,把生活融入课堂,课堂教学本身就是生活的一种体现。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积极发现信息技术学科与生活相联系的部分并正确利用,积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生活”成为课堂的源头活水,川流不息,充满生机与活力。

历史课堂提问艺术性探究

缪建

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性思维的能力,而解决问题为探究、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怎样提出问题,就变成历史老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组织、引领和实施课堂教学必须面临的问题,结合传统教学中设问的弊端,本人在设问上做了深入的探讨,以提高设问的艺术性、有效性,激活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探究及创新性思维的能力。

掌握问题的类型是更好的对历史课堂内容进行设问置疑的关键,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把课堂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五类:

一、思辨性问题

问题是学生探究的载体,好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争论,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探究最好从一个能引起学生争论的问题或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开始。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课内进行辩论,让他们亮出自己的观点,寻找理由支撑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样做少了教师说教的痕迹,多的是情感的体验,思想的交流。如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的?李鸿章是民族败类还是爱国忠臣?

二、开放性问题

以问题为平台,在思维的舞台上,表现自我,展示自我,让思维好似脱缰的野马纵横驰骋。如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你怎样的启示?学习太平天国运动你对石达开有什么说的?日本明治维新对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作用?这类问题没有固定的结论,答案不唯一,旨在培养学生思维习惯,让学生能自觉的对历史现象进行思考,以提高思维能力,学会分析、探究历史现象。

三、情境性问题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会有对真理的追求”,设计情境问题把学生置于历史情境,使其身临其境,以唤起学生丰富的情感。学生通过感官感知真实的历史,参与历史活动,观察历史现象。启动大脑积极思维,品评历史事件,发表历史见解,畅谈亲历历史情境之体会,以重塑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讲太平天国时可先讲石达开离开天京的故事,140多年前的四川安顺场,前面是汹涌波涛的大渡河,后面是追击的清兵,离开天京的十多万将士仅剩6000余人,又缺粮又疲惫,军队已无战斗力,此时天又降大雨。战马已吃完,见此情此景。石达开心如刀绞。第二天石达开带着自己6岁的儿子投降清军想以此来换取6000将士的生命。石达开与虎谋皮,异想天开。身俘后不久连同他的儿子惨遭杀害,6000兄弟无一幸免。把学生置于石达开身处的情境然后激发学生思考,什么原因导致石达开离开天京。沦落大渡河?天京发生了怎样的变故?

四、类比性问题

把相似的历史事件对照起来分析其相同因素,重点突出相异因素,把相异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分析重点找出相似或相同的因素。历史虽然丰富复杂但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可以把握历史事件的要素即从原因、进程、性质、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有客观存在的规律,就可以利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影响与作用的关系去分析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也可以把历史事件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考虑,从历史得到启发以认识现实问题。林肯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对我们国家制定《反国家分裂法》和祖国统一大业都有很大的启示。

五、设障性问题

设计问题时故意设置对学生思维有障碍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困惑,在困惑中进行思维的矛盾斗争,启发学生走出困惑。如有人认为奴隶制的夏商,不如氏族公社时期人人平等好,你们怎么看?

六、推断性问题

这类问题先提出假设然后让学生推断论证,这样有益于培养学生分析推断及发散想象的思维能力。如把洪秀全换成刘邦或者朱元璋,太平天国会不会失败?林则徐不主持禁烟,鸦片战争会不会爆发?

研究、分析问题类型,便于历史老师针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依据教学目标提出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问题。在把握问题类型的基础上要注意问题语言的处理,提问的时机,及学生现有历史知识水平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如讲《甲午中日战争》可观看电视剧《北洋水师》序幕,在看到摇摇欲覆的小船和转瞬即灭的泡沫时教师可适时提问“北洋水师在当时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六钢铁舰队可我们为什么在屏幕上看到的是一只摇摇欲覆的小船和转瞬即灭的泡沫呢?”此时提问能有效的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这样的提问语言富有魅力,能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探究提问的艺术性,以便实施有效教学,更好的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抓住要点。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并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实现历史教育功能。

猜你喜欢

历史信息技术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