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等
2009-05-26李小平
李小平
摘要:课堂上学生总是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种现象是否妥当呢?我认为这是不合适的。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我认为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独立思考,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关键词:独立思考积极发言创新精神终生受益
前不久,我参加了县科教局组织的“优质课”活动,按照规定我在县里西关小学讲了一节品德与社会课《用法律保护自己》。尽管自己课前做了精心准备,设计了满以为学生喜欢的各种活动,可后来的效果连我自己都不满意。这节课引起了我的深深思考。
在这节课上,我发现学生存在这样的情况,当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们总是异口同声地来回答。我认为这种回答方式不妥,所以要求学生举手回答,可是等了好长时间,举手者仍然寥寥无几,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也很少有人举手。我认为可能是自己的启发不到位吧。可在后面我听过的几堂课中,仍然存在这样的情况,我明白了这是一个共性问题。因为平时我喜欢听学生有个性的发言,很少让他们一起回答,所以这节课上,多次出现“冷场”。可我觉得自己没错呀,上课学习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当然包括独立思考。积极发言,善于表达的能力。听到全班四五十个学生的回答,貌似轰轰烈烈,实则效果如何呢?我不禁想起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学生当中难道没有“南郭先生”吗?假如这样长期下去,会有多少个“南郭先生”出现啊,相信这是我们每个教育者都不愿看到的事实。因此,我呼吁各位同仁应该早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要人云亦云。
说到此地。我又想起了曾经在语文课本上学到的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位生物老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树叶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这个问题,学生们齐声回答是绿的,圆的。老师没有立即表示肯定或否定,而是带上学生去野外采集树叶,进行观察。回来后老师又问“树叶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这个问题,这时学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门的。教师借机教育学生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读了这篇文章,这位老师的教育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来,我一直默默地遵循着这条教育原则。我也希望各位同行们也能牢记这一点。
近代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会让学生终生受益。当然这个习惯需要长时间才能养成,老师们为何不趁早引学生起航呢?
善于独立思考,才能养成勤于动脑,敢于向别人挑战的习惯,才能显示出学生智慧的火花,才能有创新。
信息素养之于高中学生的真正意义
赵术生
摘要:“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简单的定义来自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mefican Library Associafion.ALA),它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那么,在信息无处不在的基本国情下,高中教育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信息素养高中教学
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方面,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要求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使高中生发展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要求必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还特别强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和交流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事实上,当今高中教育对信息素养的理解长期以来都是有失偏颇,从而导致教学双方错误地将个人的信息素养看成了计算机技能水平的高低了。因此,很多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主要是从程序设计语言,应用软件的使用等方面在开展。长期以来,大多数的信息技术课以讲应用工具、讲语言为主,重点放在知识与技能传授上。即使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与新课标相比,在目标、内容与形式上,差异也是非常大的。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高中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此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但是。课程内容只讲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只处于信息技能层次。大部分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还仅仅局限在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文献检索课和怎样利用图书馆等专题讲座这样,狭窄的纯技术性范畴内,根本谈不上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放眼四周,不少高中生对于电脑的熟悉程度令人惊叹,而当提到有关信息素养这个问题时,几乎所有的高中生对于这个名词呈现出熟视无睹的茫然。其实,在我国早已有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具备的8个方面的能力,那就是:1.运用信息工具: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2.获取信息: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3.处理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4.生成信息: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概述、综合、履行和表达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并且富有个性特色;5.创造信息:在多种收集信息的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进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收集信息的终极目的;6.发挥信息的效益:善于运用接受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7.信息协作:使信息和信息工具作为跨越时空的、“零距离”的交往和合作中介,使之成为延伸自己的高效手段,同外界建立多种和谐的合作关系;8.信息免疫:浩瀚的信息资源往往良莠不齐,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甄别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能自觉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的信息伦理素养。
总之,在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教学的重心不能只停留在讲解技术,而是教会学生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方式(如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这是对高中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基本前提,因此,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转变观念,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而不再是操作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