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2009-05-26张如九
张如九
摘要:历史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一个课堂教学方法问题,还是一种教育体制、评价体制的问题,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问题,它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改革,涉及到教育的各层各面,更牵涉到教师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历史新课程改革问题
一、要突出理念的“新”
新教材特别强调,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要帮助学生“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新的理念,是对旧有的异化了的历史课程本质的一种强有力的回归。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和许多老师一样,也不知道如何将大致没有太大变化的历史课程原材料裁剪出新的式样,谈到新意,也只不过是将历史课上成“表演课”,课堂气氛是活跃了,学生情绪也调动起来了,但总觉得少了一点历史学科的严密性、哲理性、整体性,恐有误人子弟的嫌疑,而不敢有始有终的尝试。如何在新旧之间找到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合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只有在牢牢把握住下列几个原则的基础上,历史新课程的改革才能不走样,不形式主义,不出现形式和内容严重分离的偏差。
1.仍然要清楚理解历史学科的本质特点,历史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必有其科学性、系统性,严密的逻辑性。历史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在人的主观意识里反映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不能随便捏造和“戏说”的。
2.要牢牢把握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学教学开设的各门课程都必有其重要的意义、目标和须达到的基本标准。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点作了更全面、更符合实际的阐述。
二、要突出方法上的“新”
在具体教学方法上,仍然有需要不断探索的地方。新课程新的教学理念必然会带来教学方法的大变革,在这个变革中,由于原有的教学方法的惯性,绝大部分教师或多或少缺少对新的教学方法的把握。
1.新课程特别提倡开放式的学习,提倡学生拓宽视野,大量涉猎各种历史信息。在实际教学中,过分依赖外来信息就必然冲淡教材的主体内容,采用拒绝的态度更不足取。在这里,教师如何做好引导工作、组织工作,把握好大局便成了一个重点和难点,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能有效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如何很好地发挥作用、如何把握好适当的尺寸是需要不断研究、探索的。
2.新课程特别提倡对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展开讨论。笔者曾多次尝试讨论课的教法,实践中往往遇到下列几个问题:
(1)由于中学生知识水平不高,人生阅历较浅,理解能力有限,讨论往往纠缠于细枝末节,难以深入,难以达到预期的启迪智慧、开拓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2)存在着一方面鼓励学生放开思考,敢于发言,不怕说错,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时常打断学生的发言,对讨论中出现的偏颇的、片面的、错误的言论加以制止、纠正的矛盾。
(3)在实际教学中,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供学生们自由思考,积极讨论,课时的限制、升学的压力都注定了这种方法只能浅尝就止。凡此种种,往往使教师处于一种二难境地。如何突破“瓶颈”,真正使历史教师能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恐怕不仅仅是一个新课程改革就可以解决的。作为一线的历史教师就更需要从教书育人的高度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不计一时一地的得失,注重教育的长效,否则急功近利式的改革是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