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校归属感

2009-05-26王晓丽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归属感中职学校

王晓丽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常常不愿意说自己是哪个学校的学生,尤其在上普通高中的同学面前,这种V2A中职学校为耻的感觉更为明显,职业学校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缺失日益凸显,如何建构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成了职业院校教育工作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中职学生学校归属感现状

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普遍较弱、素质较差,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尤其在学校归属感建立上,普遍存在归属感较低的现象。为此,笔者在中职学校中进行了开放式校园访谈和不记名问卷调查,校园访谈33人,不记名问卷200份,有效收回187份,调研涉及的因素有国家荣誉感认可、学校认可、创新能力认可、课程认可、个人地位认可、情感敏感度、社会责任感认可七个方面,得出如下结果:

1.国家荣誉感认可:95%以上的学生认为“国家”是过于宏大的一个概念,基本上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不认为自己学的好不好与整个国家的发展有什么关联。

2.学校认可:77%以上的学生认为学校基础建设不全;社团建立不科学,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参与社会程度差。

3.创新力认可:80%以上的学生认为80%以上的教师,自身的创新力和知识面都不足,作为学生的自己创新力更为欠缺。

4.课程认可:90%以上的学生都认为开设的理论课过多,文科专业97%的学生认为不应该开数学课,更不应该作为正式考试的科目。93%的学生认为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机会都太少。

5.个人地位认可:没有自己的明确定位,对自己奢望较高,但内外条件却无法达到,追求新异喜欢以自我为中心。

6.情感敏感度:自尊心强,容易受伤,对于学校管理常有不满情绪,没有正确的友情爱情观,不愿意轻易接受校方或教师的管理。

7.社会责任感认可:周末大街上95%的人都关注他人的言行,看不惯一些不文明行为,但自己也常常做,因为别人都在做。大部分人在意来自陌生人的评价,在合适的时空。97%以上的同学愿意承担社会公共责任与义务。

在前六项调查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负面的信息,但出人意料的是,在最后一项社会责任调查中,发现我们的中职生,绝大部分是负责任的,并愿意为此承担义务。说明我们的学生,只是在文化课学习成绩上有一定欠缺,但在其他方面,只要我们能正确引导,他们是完全有思想有能力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一代新新人类。

二、中职学生出现学校归属感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中职招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这两年来,在中职招生的过程中,随着生源的减少以及当地有关部门升学指标的压力,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有的学校在中职招生宣传后,立即将学生手中的宣传资料全部收了回去;个别学校明明知道中职招生要到校宣传,却让毕业生离开学校,或只让部分毕业生参加,更有甚者直接让门卫将中职招生人员拒之门外。

2.中职学校的社会认可度低

现在社会对初中学校教学成绩的评定往往只看其普高升学率是多少,而没有从其为社会劳动就业作出多少贡献来衡量办学成绩。在许多人眼里,职业教育成了一种“多余教育”。

我们社会各界都应改变“重普高,轻职专”观念。从当前的就业情况看,熟练技术工较为短缺,中等职业技术人才越来越吃香,就读普高已不再是唯一出路。

3.学校在建设和管理上有漏洞

伴随中职学校改革的进行和深化,许多中职学校的转型起步较晚。许多中职学校的校园尚处于建设中,学校的整体特色及人才规格还需要接受时间和社会的检验。

4.学生社团建立不科学,课外活动不符合学生实际需要

各中职学校都有学生会和各种兴趣小组,但由于学校的引导力度不够,资金支持或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加之社团活动参与社会程度较差,很多社团是有名无实或很少实际活动,

5.学校德育教育滞后

职业教育普遍面临着“学校招生难,生源质量差;出口不顺畅,学生就业难”的困境。这同时也给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力度和创新,德育方法单一,内容滞后。另一方面,在不少学校中,普遍存在学生的德育和日常行为教育应由学生科和班主任负责的认识误区。

6.学校教师结构不合理

中职学校教师存在着专兼职比例不当的现实问题,常常是好的专业教师不是本学校的,而是从外面公司或其他单位请来的,教师受不得参与第二职业的规定影响,自身与社会相关行业接触就很少,很难对现任教的专业,进行实际的前瞻性的讲解和互动实践。

总之,高校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校舍、绿化等物理环境的竞争,而是教学科研、培养质量与规格的竞争,是校风的竞争,是学校的社会声誉、就业率与社会贡献的竞争,归根到底乃是在硬件基础上的精神文化的竞争。

三、加强中职学校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对策

1.校园文化的作用

学校需要健康、活泼、多彩、广阔的教育环境为依托,以适应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学校是社会的雏形或缩影,学校的一草一木、个体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应该倡导环境育人。

2.德育教育

把学生们急于实践、有冲劲的力量化解到校园建设中去。让他们看到学校建设的成绩,看到自己在学校建设中所做的贡献,在成绩前有自豪感、归属感。

3.文化交流

多与其他兄弟学校进行交流,以达成资源共享之目的。规范在校师生学术道德,大力提倡“认真学专业、未来好就业”的学习风气。要支持和鼓励师生员工以团队合作的形式促进教学,把所学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搞科研,培养求真、务实、创新之学风,以此来熏陶师生,达到学生对学校认可的目的。

4.发挥学生社团、学生活动的作用

把学生学习需要、生活需要、娱乐需要、社会需要的各种活动,有创新、有成果、有制度的组织起来,使社团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实践的理想场所,成为联系师生和学校的文化纽带,同时为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作出贡献,并在这大大小小的活动中增进各方的感情,增强学生的学校归属感。

5.学校制度需要更加完善

要做到重德育、重实践、求生存、求发展。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学生管理队伍,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制度的建设,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有教育意义的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发挥特长、展现自我的机会,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归属感。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同学生各种活动相联系,成立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心,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耐心指导,提高他们对自我的认识,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让中职学校的学生体验到温暖,促使良好学校归属感的形成。

猜你喜欢

归属感中职学校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学校推介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