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几个因素
2009-05-26武磊
武 磊
摘要:孩子的社会环境的构成好像一个中心环状圈,它包括了在他发展过程中,对他有不同等级的影响因素,孩子的社会环境的构成好像一个中心环状圈,它包括了在他发展过程中,对他有不同等级的影响因素,根据对孩子影响的直接性与间接性。我们把它分成如下几个系统进行分析:
1.直接系统:家庭,学校,社会公共系统
2.间接系统:父母的工作性质、环境
关键词:心理健康直接系统
家庭学校社会公共系统情绪障碍
间接系统
父母的工作性质
环境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日益全面和深入,对身体健康之外的心理健康也越趋重视。“心理健康”的术语和内容也通过各种途径为人们所逐步认识和了解,特别是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已被纳入到正式教育轨道中去,为孩子的健康,顺利成长奠定良好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从何处入手呢?我们首先应究其因。
孩子是社会的最大财富,孩子能否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的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
孩子的社会环境的构成好像一个中心环状圈,它包括了在他发展过程中,对他有不同等级的影响因素。如图:
根据对孩子影响的直接性与间接性,我们把他分成如下几个系统进行分析:
一、直接系统:家庭,学校,社会公共系统
直接系统中所涉及的地方是离孩子成长、发展最近的地方。孩子直接在这些地方学习或活动。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他所在地的社会经济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微观系统的组成因素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不同。但是我们能看到,除了家庭,学校外,那些社会公共系统,社区系统。和那些为孩子提供课后辅导的地方。或为孩子提供娱乐的地方都应该属于这个范畴。
在这个系统中第一要素是家庭: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基本单位,是影响孩子发展的最初的也是重要的因素。一个人生下来受到的最初影响就是家庭影响。家庭结构、家庭职能、家庭关系、家庭伦理道德等方面形成的家庭特点,会极大地影响生活在其中的孩子。
研究我国现阶段的家庭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尽管社会倡导平等、团结、互助、和睦的家庭关系,要求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但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父母的不良行为举止、专制主义的家长作风等也在有些家庭中残存,对子女的发展起着相反的作用。具体地说,家庭的结构特点、家庭的稳定性、父母的思想意识、文化素养、言行举止、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父母的威信、参与子女教育的自觉性及其教育方式、生活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数量和质量等都会对子女的身心发展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
尤其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家庭作为一种新型的家庭正在增多。这一变迁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新的家庭关系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儿童发展上的问题。社会竞争压力不断下移,已经开始到了幼儿教育阶段。家长们在一种“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的驱使下。在满足他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条件的需求的同时,不顾孩子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对他们学习成绩的提出超出孩子年龄承受能力的过度要求。孩子们往往要穿梭于各种补习学校当中,背负着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负担着超出同龄孩子应该负担的心理压力。在这种“揠苗助长”的压力下成长的孩子,必然会造成在许多能力方面的缺失,如:语言表达能力,身体的协调能力等。更重要的是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对其长大成人后的社会融入能力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作为第二要素的学校,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许多年生活在校园里,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思想的养育,习惯的形成等都离不开学校,可以说。学校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我国的目前的教育体制还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艰难转变期,学校要面对来自家长及社会对“升学率”需求的压力,于是就自然将这种压力转嫁到学生的身上。沉重的课业负担,不断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长期承受应试单一刺激和家庭、社会的压力,处于紧张、压抑、焦虑状态中,则会使学生整个内心世界失去平衡,就会导致情绪障碍。近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学生得这种心理疾病的人数逐年上升。而尤以成绩较好的学生居多。他们逐渐开始厌倦学校,厌倦学习,害怕失败,从而产生消沉,沮丧和抑郁,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单一的文化、狭窄的校园中成长的人,缺少基本社会适应力。一旦进入新的环境、过一种新的生活,心理承受力弱的,难免不出现问题。所以,孩子和成人一样既然生活在这个缤纷复杂的社会中,当然不可避免的要让他们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
但是一提到社会,很多人就会想到:网吧,歌厅……这种鱼龙混杂的地方。所以我国现在城市中的孩子,被紧锁于钢筋水泥的家中,一味地去专心书本,或者沉溺于网络游戏,被称为“宅男宅女”,他们不懂得去和邻居接触,不懂得结交新朋友。
其实这种理解是极片面的。社会是包括很多层面的,一些供孩子休闲娱乐的地方,如:博物馆,图书馆及公园游乐场等等,都可说是孩子接触了解社会的场所。而离我们孩子最近的应该就是他居住的社区这个小社会。
在法国的许多社区,在一定节假日,或周末,都会有一些室外活动,如音乐会,或一些小型比赛让孩子们参加。孩子们在假期还会去社区组织的一些小型集会上,去卖一些自己不用的玩具或衣服,来换回自己喜爱的一些用具。学校也会经常组织学生去参观图书馆,博物馆等一些公共场所,这样的做法放开了孩子的心情,不在拘泥于学校的书本。
二、间接系统:父母的工作性质、环境
古时候有“孟母择邻”的故事,现代的家长也更倾向于把孩子放在一个合适的空间里。
在我们的周围,我们不难发现父母工作性质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比如住在郊外的亲属,大部分都是做买卖的,他们的孩子也一样成为生意人;住在大学家属宿舍的孩子们,差不多都爱看书;而住在政府官员宿舍的孩子们,成为公务员的也特别多。这也和他们的父母工作性质有关。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相信这句话。
父母的工作环境也在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父母在一个优越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孩子的心理也会产生相应的自信,而父母也能为孩子提供更充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使孩子从小就能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成长,他的心理也会有较大的承受力,而一位工作压力大,情绪低落,经常在家发脾气的父亲,他的孩子无论男女都会产生焦虑、压抑的心情。男孩还会逐渐学习到父亲的行为方式,内化成为他自己的行为模式。在遇到类似压力后,会以相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又如一位在政府机关担任领导的母亲,往往把命令式的口吻迁移到家中,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居高临下的压力,使他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独立性和自信心大打折扣。
另外,父母的工作时间也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不是直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父母的工作时间的安排也在发生着变化,我们由一周休息一天,发展到两周三天,直到今天的双休,可以说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与孩子相处的时间。现在社会的激烈竞争,对孩子在教育上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家长在教育上也需要给孩子提供越来越多的支持。所以,父母工作时间的合理安排,不但涉及成人本身的健康和利益,也涉及到孩子。父母工作时间相对稳定,能够在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陪伴他,孩子会比较乐观,心理承受力也较大。但事实上,在我国,现代多数职业父母的每天的工作时间早已超过8小时,根本无暇与孩子交流,孩子多与祖父母生活,由于祖父母的年龄所限,难免使孩子胆小,内向,心理较脆弱,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产生恐慌感,十分不利于成长。
如何能使孩子健康成长是我们全社会的责任,孩子的成长过程一旦错过,是不可能弥补的。怎样才能使我们不要有缺憾,不单纯是学校和家庭的责任,社会的其他部门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保障父母的合法工作时间,实际上也就是在对孩子的教育成长中起到不可小视的作用。国外的许多公司、机构实际上就是这样,在孩子的假期里,妈妈们也可以享受适当的假期以照顾、陪伴孩子,而绝大部分的公众假期的安排,都以学生假期为基础来安排,而且一般的学校都要求孩子在假期能够出去度假,这样既能使孩子更多的接触社会,又可以使父母与孩子之间能有更多的交流时间。我认为是一种比较人性化的制度。值得借鉴。在我国,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我们不可能完全照搬西方国家的模式,但是给孩子一个宽松,健康的成长环境,却是我们现在无论从家庭、学校还是全社会都应该高度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