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文学理论体系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2009-05-26索邦理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课程体系

索邦理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文学理论作为高校教学中比较抽象难懂的一门课程,我们不仅要打破僵化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而且要树立创新意识,以积极的心态探寻文学理论教学摆脱困境的新出路,提高文学理论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文学理论教学改革思考

前言: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对我国的教育教学观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引起各高校开始了新一轮的文学理论教学改革。为了提高高校的文学理论教学的质量,则文学理论教学必须和文学发展的实际相联系,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提高理论教学的趣味性,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文学理论教学与研究中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文学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文学理论是高校中文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曾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短暂的活跃和繁荣。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文化的急剧转型,文学理论教科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

1.教材过于陈旧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教材对教学的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曾有研究者指出,建国以来的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是以《文学的基本理论》和《文学概论》为“蓝本”的,而这两个“蓝本”有着明显的教材著作化倾向,这种教材注重的是学科的专业性和理论性,但这种教材只是在寻找、融会、综合适合所有文学的“普遍规律”,导致了理论僵化,使教材丧失了与当下对话的能力。在如今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欣赏趣味也出现了多元的发展趋势。而我们却仍固守着封闭单一的审美标准,对当下文学现象发生的变化无法作出说明,致使文学理论陷入尴尬的境地。也无法启发学生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素养去感知和领悟文学的艰深玄奥之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面狭窄。由于长期处于陈旧的教学教材和传统的教学观念之中,导致了学生在知识结构、审美经验和阅读感受等方面的先天不足或弱点。这些不足和弱点成为了学生进人文学域场的绊脚石,使学生无从去感知、体验和捕捉阅读引发的审美感受并进行深层的理论思考。由于自身的理念基础差,无法理解高深的名著,而时下的网络小说或好莱坞大片更能激发他们的阅读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因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来进行理论教学,应是今后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3.文学理论教学深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影响。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下,高校文学理论教学的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这种教学模式的形式是封闭而单一的,主要以教师的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模式。众所周知,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智慧和精力的投人。而这种无视学生的主体身份,只是一味灌输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无疑使原本就抽象枯燥的理论教学更雪上加霜,使教师缺乏教学的激情,也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与现代的教育观。以学生的学为主旨,教师作为一个诱导者应调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相背的。进而使学生对学习没有了兴趣,失去积极主动性,使互动的教学方式陷入了无言的困境。

二、文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社会进人了高度文明的新时期,为了提高教学水平,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我们应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情境教学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浓烈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文学理论的“教”与“学”水平的提高。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文学理论教学中严重脱离实际,致使学生理论水平偏低,常常被一些有识知之士称为“顽症”,这也是我国校文学理论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中的“老”“大”“难”的问题。文学理论抽象难懂,学生不易理解和消化,如果教师开篇就讲理论,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忽略了概念的讲解,学生就会听不懂,教学水平也就无法提高。教师在上文学理论课时,只有把理论与文学作品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作品贯穿理论,才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要不迷惘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去掌握更多的作品,并从大量的文学作品中筛选出最能恰当地反应理论的作品,使学生容易接受,容易理解。因此,文学理论教学改革必须彻底打破现行的课程体系,以学生和教学的实际为出发点,建立新的科学的文学理论课程体系,只有这样,高校的文学理论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顽症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满足四个现代化的需要。

2.认真研究,促进文学批评的形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根本。一部适用我国教育改革需求的文学批评学教材应当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和民族特色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以批评为核心的。包括了批评标准论、方法论、写作论及发展论。批评的标准是以中西两种不同标准体系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标准论与社会主义文艺实践的结合为基础,从而确立社会主义文学批评基本标准的内涵。批评的方法是在评价中西方主要批评方法的基础上,集中了阐述、美学、历史、方法的基本原则。它们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文学观念、批评方法和批评对象三者的内在联系而有机融合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整体。系统性、适应性和科学性是文学批评学教材所应具有的特点和应达到的水平。然而建设文学批评新学科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作为一门新的学科要怎样才能创新发展,并且逐步完善起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呢?从我们十几年的改革探索的实践来分析,这种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平行发展的课程体系是切实可行的,而且效果良好。同时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正是由于我国文学理论长期严重脱离实践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严重阻碍了我国文学理论教学改革的发展步伐。因此,我们应认真研究,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文学批评学科的建立,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科学划分文学理论的各门课程,从而使其整个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化。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论水平与批评能力。而且促进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这两个学科的健全发展,促进我国文学理论教学改革健康发展。

3.营造良好氛围,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文学理论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把班里的同学分成几个组,让每个小组先确定好要表现的文学理论,以一种类似小品的方式表演一个生活片段,但这个表演必须贯穿所要表现的文学理论知识。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模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且让每个同学都积极开动自己的脑筋,广开思路,由此及彼,由浅入深,举一反三。有时同学们会对不同的观点展开激

烈的辩论,结果是越辩越明。同学们也就会对抽象枯燥无味的文学理论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进而有效提高了教学水平。

当然,教学方法方式因人而异,是灵活多样的。我们亦可以采用逆向的思维方式,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的思维能力,它与正向思维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它能够使得文学理论由抽象变得形象,再由形象变得抽象,充分体现出文学理论课程的实践性。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我们对逆向思维要用之有度,要讲究方法方式,灵活运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然将适得其反。这也让学生懂得了如何运用逆向思维的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4.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学科观念

近期,我国文学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建设的势头很好,综观各个高校的改革,这些实际上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方面是强调文学理论应以其最基本的理论为基础,如董学文等著的《文学原理》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作;另一方面是把文学理论改革建设的思想的重点放在文学批评的建设上,这方面的代表作有王先霈主编的《文学批评原理》、李国华的《文学批评学》等。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它们已经从学理上建构起了一个不同于80年代的文学理论课程体系的新格局,可以说它们在各自的学术领域中卓有建树,甚至开创了新学科,然而我们不能受到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还不曾或少有这种完整的课程体系设置思想的影响,就否认这种新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能性。

虽然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教育界对此的认识还是不够透彻,这才导致了这个新课程体系至今还未普及,影响了文学理论教学改革的进程,这也告诉了我们,确立科学的学科观念对于这场文学理论改革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文学批评学科是以文学批评活动系统为研究对象而形成的关于文学批评的本质、标准、方法、写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原则的科学体系。总之,文学批评学就是关于文学批评的一般原理、原则及规律的科学,属于文艺范畴,指导文学批评实践并接受文学批评实践的检验。而文学理论是以文学活动系统为研究对象而形成的关于文学的本质、特征、社会作用及创作、接受、发生发展的基本原理、原则及一般规律的科学,属于文学中的基础理论,它们有各自的研究对象、性质、任务、基本范畴、体系,虽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但它们不能混淆,更不能互相替代。在文学理论活动中,文学批评学作为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特别是批评实践的中介,它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文学理论脱离文学实践的问题,这正是建立文学批评学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必须走出误区,才能真正破除文学理论一统天下的旧体系,使各个分支学科得到健康的发展,提高文学理论教学的质与量,促进我国文学理论改革的健康发展。

5.加强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因此教育部门和高校都应注重文学理论师资队伍的素质的提高。虽然我国高校的中文系大都单独设立了文艺理论教研室,为文学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极好的条件。然而有些教师不关心文学创作的实际,对现时的文学批评和创作文学理论也毫无兴趣,只关注“纯理论”研究的,当前我国文化已进入了多元化的发展时代,这样的思想是不健康的,因此,文学理论教师应彻底打碎思想的枷锁,开展教学文学理论的建设工作,科学合理地进行学科与课程的设置,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将大量新鲜活泼的创作文学理论和人类优秀的思想成果引入课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我国文学在新知识经济时期的繁荣作出贡献!

结束语:

文学理论是一个抽象且枯燥乏味的学科,因而,我们在教学时应进行认真探索和研究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培养学生文学理论思维的能力,提高文学理论运用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具有一种充满现代性的人文精神来满足新时代对文学理论教学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期望。

猜你喜欢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课程体系
文学批评新生代
倡导一种生命理想——论谢有顺的文学批评及其文学批评观
萨义德文学理论中国化:“洋为中用”为人民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自成体系的文学批评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回族文学批评的审视与反思——以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文学批评为例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新世纪文学理论与批评:广义修辞学转向及其能量与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