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管理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2009-05-26肖天明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管理学研究性教学方法

肖天明

摘要:本文从教学观念、教师角色、课堂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课堂组织、教学方法、课堂仪表、教学态度、教学语言和教学语速语气等多方面探讨管理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问题。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为主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它适用于各个层次各种学科的教学活动。管理学课程属理论性课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较多。传统教学中,该课程为数不少的教师习惯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记忆、接受知识,课堂综合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提高教学效果、有效提升学生素质,应尽快把研究性教学模式引入管理学课堂。本文拟针对管理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加以探讨。

一、构建新的教学观,正确定位教师角色

1.构建新的教学观

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教师应该首先构建新的教学观。明确:(1)课程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具体地说,教师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应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独立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收集与积累资料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相关学科知识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课程教学不是一个教师对学生控制和训练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也动起来。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氛围,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充分自信起来,积极参与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并在思——说——听——想的循环中成长起来。(3)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和沟通,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促使学生成长;同时,学生智慧的“无心之言”也会引发教师的进一步思考,师生在交流中产生“心灵的碰撞”,从而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2.正确定位教师角色

首先,教师仍然是知识的传授者。提倡研究性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可以取缔知识的传授过程。我们要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否则,抛开先辈们的文化遗产去谈研究,不仅毫无意义,而且助长了不求脚踏实地的风气。只是,我们传授知识的方式变了,我们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着力提高素质和能力。其次,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教师应该在新教学观的指导下,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辅助、引导、提升作用,运用丰富的知识积淀、经验和智慧,在学生苦思冥想之际,“点到为止”地给予启发和引导,使学生的思路明朗起来并鼓励其勇敢地表达出来;或者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及时抓住学生思想的火花,顺势利导,使之渐渐成熟起来。第三,教师是课堂的组织协调者。研究性教学模式需要自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但仍应保证课堂的有序性,而教师就是课堂的组织协调者。教师在课前的备课工作既要严谨又要有一定弹性,对本堂课应完成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程序应该胸有成竹。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应,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适当调整教学程序,作好课堂的组织协调工作。

二、改善课堂教学程序、内容、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1.创设便于调动学生研究积极性的课堂教学程序

课堂教学程序对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影响很大。传统教学中,我们常用一种直线式的思维来设计课堂教学程序,如:在讲各级管理者职能时,教师直接把各级管理者的职能告诉学生,然后要求学生理解、记忆。这种课堂教学程序显然不利于学生思考研究,学生常常不经过思考的过程就被动地接受某知识,并且努力去记忆,以准备考试,考完试,相关的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但如果教师能够换一种思维方式来设计课堂教学程序,结果就会不同。如:我们在讲各级管理者职能时,可以先举个恰当的案例,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在未知答案的状态下一般较容易进入思考状态,教师适时地给予启发,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来下结论。教师在最后才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这样的教学程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便于调动学生的思考研究积极性。

2.教学内容系统化、与时代同步

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教师若总是抱着旧教材不变,老教案一用再用,则必然不能“与时俱进”,严重影响学生的质量。课堂教学过程应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过程,这也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课前,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与时俱进”原则,对教材知识进行选择、补充、重组和整合,形成系统化的、与时代同步的知识体系,这也是教师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

3.课堂组织开放化、灵活化

课堂组织形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多变,不要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如:同样是管理案例分析讨论,我们可以根据案例大小、案例作用、学生需求、教学进度安排等灵活组织,可以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分工协作精神;也可以不分组讨论,节约时间;还可以作为课后案例分析作业,便于逐个考查。

4.多种教学方法综合灵活应用

教学方法是一名教师在教学中所使用的一系列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研究性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序但又充满弹性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学方法的实用性和灵活性。适用于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很多,如:演绎启发法、案例教学法、引例法、练习法、情景模拟法、参观法、实践法等。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教学时间安排、教学方法特点、学生心理需求、教学条件等,综合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帮助或引导学生采取主动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三、留意课堂仪表态度、教学语言语气

1.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教学态度

教师的课堂仪表和教学态度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微妙的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精神状态、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和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试想,当一名教师衣着邋遢、无精打采地走进教室上课时,其学生还有可能振奋精神学习吗?当然,更谈不上主动采取探究的态度学习了。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个人人格魅力常常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教师的课堂仪表和教学态度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一种外在表现,其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程度,并进一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具备良好的教学语言素养,留意语速语气

语言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主要途径,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语言素养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教学语言应该是文明、大方、生动、形象、逻辑清晰、表达清楚的,其语速、语气等细节都不容忽视。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同样的语言,采用不同的语速语气将让学生产生不同的反应。例如:在一次管理学案例讨论前,我用肯定的、带有鼓励性的、不容置疑的语气要求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结果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被我调动起来积极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而在同专业同年级的另一个班中,我的语速慢了一些,同时语气也缓和了一些,显得不是那么肯定,但是还是用了几乎同样的语言表达了同样的意思,结果只有一些比较听话的学生按我的意思做了,更多的学生正在懒洋洋地看着我,等待最后的结论。

在让学生发言后下结论时,尤其要注意语气的把握。管理学一般没有精确的答案,而且答案也不是唯一的。教师在下结论时,切不可含糊其辞,给学生莫名其妙、无所适从的感觉,这样将导致学生产生学无所得感。久之,学生必然会对课堂的积极思考丧失兴趣,同时也会对教师丧失信任感,甚至丧失了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教师的语气要肯定中带有一定弹性,既要综合学生的思维亮点,明确鼓励有创意的、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发言;也要在表达中明确指出学生发言中的不足之处,并注意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从多方面拓宽学生的思路。

四、结束语

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各课程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模式。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观念、方式、方法、态度、语言等多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力求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管理学研究性教学方法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浅谈管理学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