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言教学功能的本质凸显
2009-05-26李佳
李 佳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化、汉语教学也在不断变革发展着,大量的新鲜血液注入汉语词汇中。这就要求高职语言教学不能只沿袭旧有,而必须把握社会环境下的语言脉搏,及时有效的让学生掌握词汇信息,充分表明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语言功能的意义,符合国家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高职语言教学功能性课改
美国语言学家布朗所说:“语言,作为传承同一文化民族的交际工具,是对文化本身、文化表现形式、人们风俗习惯以及生活方式最可见的和最有效的说明和呈现”,说明语言的重要性。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从人咿呀学语开始一直到上大学进入社会,对它的学习与应用就不曾间断,就因为汉语言的应用广泛导致学生学习热情降低甚至到一种冷漠的状态,大多数学生是被动去接受语文教育,只是因为语文教育是考试的必需,而学生学习语文只是将其作为增加分数的一门课程去学习。使得学生没有激情去挖掘语文学习中可能获得的文化内涵;“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只了解了文本中字面含义,忽略了文本中存在的文化因素。传统语言教学的弊病使得今天的高职学生视汉语言学习为畏途,规范化的教学使得学生不会去想象创造,而把自身禁锢于传统教育所限制的框架里。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语言的本质在于表达、交流、传递情感内涵,语言功能占据首位,组织结构其次。结构是前提,功能是目的。汉语言最自然的学习方式应该以学生所表达的信息为优先,再辅助以教师指导来纠正引导学生。这是非常合理的语言学习方式。学生只要能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想要驾驭学习好汉语言就非常容易了。
以结构为主的语言教学观,通过教师提炼、总结、归纳,对学生进行传授,并将学生掌握的程度作为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标尺,这样的教学在目标定位上必定会有所偏差。而以功能为主的语言教学观,从新课改要求出发,通过教师强调语言的本质功能,鼓励学生对语言本身进行接触了解,充分去了解掌握语言学习的环境,相对性淡化结构式的教学传授。
可以想象结构式课堂的枯燥与呆板。语言的语法、逻辑、理解、表达等知识,教师可以辅助适度的讲一些,而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空间、精力去功能化自主学习!那么新课改下以功能为主的教学观是如何吸引学生学习呢?
首先,功能化教学以学生为主角。一直以来,教师才是课堂的主角。疑问永远是老师提出,学生被动思考。困难永远老师解决,问题答案更是永远由老师提供。学生的自主尝试权、消化感悟权均被这种教学方式所剥夺;被迫的去接受填鸭式的教学。而功能化的教学方式主张把困难留给学生,让学生去自主思考解决。教师的职责更倾向于激励学生去思考;而不是强制性的灌输知识。功能化教育不会强迫让学生去学什么,而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而自主的发展空间,鼓励学生在自我体验中获得知识。其次功能化教学提倡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学习。它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仅仅靠课本内学到的知识,缺少甚至完全没有课外阅读方面的知识,那么他们所能运用的语言资料和思维方式方法将会非常匮乏,那其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将非常之低下。相反,课外阅读学习多的学生,思维逻辑与表达能力会极其敏锐。教师应该对学生课外阅读予以鼓励。鼓励学生拓宽知识领域与文化层面。不求精通,只求多方面都略有涉猎。学生的独立思考是学生学习的灵魂,其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这才是我国新课改素质教育的要求与体现。
其次,功能化教学突出内涵学习。信息化语言是多层面的,能刻画传递出一种含蓄、微妙的信息,以此来表达其所具有的深刻内涵。汉语言的直观内涵是可以用结构式教学方法来解决的,而非直观的内涵,意境在言外,只能借助想象去感知去领悟去创造,神会而不可言传。
再次,功能化教学促进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语文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的语言功能,激发的第一要素就是环境。语言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对等的。生活环境的多元化、多样性、多层面决定了语言环境的丰富与否。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多角度选择阅读材料,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
跨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文化的更新换代和社会分工的细分,语言文化的发展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情况,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新鲜词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语言文化也走向了电子化、网络化、国际化。对于在此环境下的高职语文教师而言,应该以社会环境的变化、职业岗位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引进并利用新知识、全新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对学生的语言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自身的主体实践意识。在功能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应再是保姆式的强迫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非常理性的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感性的认知学习,这样才能打破传统框架教育的限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上推论,这种以结构为主的全新教学观应是存在于任何学科中的,同样可尝试将新课改下高职语言功能化教学的观念推向其他学科的教学,全方位的推进高职院校新课改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