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师范生走出数学思维误区
2009-05-26李晓红
李晓红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然而,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这时候。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误区。这种思维误区,有的是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则来自于学生自身,来自于学生中存在的非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因此,研究师范生的数学思维误区对于增强师范生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师范生数学思维误区的成因
学习知识是一种对新事物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并非总是一次性成功的。一方面,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是任由自己的思路或知识逻辑进行灌输式教学,课后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束手无策;另一方面。当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相符时或者新旧知识中间缺乏必要的“媒介点”时,这些新知识就会被排斥或经“校正”后吸收。这就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认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就会产生思维误区,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二、师范生数学思维误区的表现形式
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思维误区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作为主体的学生,其思维习惯、方法也都有所区别,所以,高中数学思维误区的表现各异,具体的可以概括为:
1.数学思维的皮毛性: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深刻的理解。一般的学生仅仅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自然也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而把握事物的本质。
2.数学思维的差异性: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尽相同,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点,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数学问题的认识、感受也不会完全相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偏颇。这样,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一方面不大注意挖掘所研究问题中的隐含条件,抓不住问题中的确定条件,影响问题的解决,那么就容易产生错误。另一方面学生不知道用所学的数学概念、方法为依据进行分析推理,对一些问题中的结论缺乏多角度的分析和判断,从而造成误区。
3.数学思维定势的消极性:由于师范生已经有相当丰富的解题经验,因此,有些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某些想法深信不疑,不能根据新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常常阻抑更合理有效的思维甚至造成歪曲的认识。如刚学立体几何时,一提到两直线垂直,学生马上意识到这两直线必相交,从而造成错误的认识。
三、突破师范生数学思维误区
1.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数学思维的兴奋剂,也就是更大程度地预防学生思维障碍的产生。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数学教学中,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数学意识教学,指导学生以意识带动双基,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加强数学意识的教学,如“因果转化意识”“类比转化意识”等的教学,才能使学生面对数学问题得心应手、从容作答。所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是突破学生数学思维误区的一个重要环节。
当前,素质教育已经向我们传统的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己任,则势必会提高师范生数学教学质量,摆脱题海战术,真正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从而为提高师范生的整体素质作出我们数学教师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