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009-05-26周佳惠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品德课创造力教材

周佳惠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品德课越来越凸显出开放性的特点:开放的教材、开放的课堂、开放的观点、开放的试题和答案。这就求教师有开放的意识、心态和教法,从而培养学生开放的能力——创造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允许学生“三不唯”——不唯师、不唯书、不唯上。

一、允许学生“挑战权威”——不唯师

古人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矣。于是在学生心中,教师的知识是博大精深的,没有教师不知道和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就是“权威”。所以在思想品德实行开卷考试的形势下,学生甚至部分教师都认为这是在考教师,考教师是否能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好观点,让学生学会抄罢了。殊不知,开卷考试的初衷是为了扭转本学科死记硬背的局面,给学生松绑;而且试题特别灵活,往往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要求学生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教材中的观点,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答案具有更大的开放性,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允许学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如果开卷考试沦落到只是考教师,那么学生就只是做教师的附庸,学生就成了简单的知识搬运工。这就严重偏离了课改的要求。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保护和发展学生天真、丰富和新奇的想象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向教师挑战:敬师而不唯师。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教师要让学生畅所欲言,甚至针锋相对以表明自己的态度、立场、观点和看法。教师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将学生束缚和框死,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问题,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和途径。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展开思路、想象和质疑。鼓励学生从纵向追踪,挖掘思维潜力,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且要围绕“还有什么其他的想法?还有需要补充的吗?还有那些更好的做法?”等问题引导学生综合串联,拓展思维,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让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彰显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觉悟的课堂。

二、允许学生“挑战教材”——不唯书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近年来在国内“一纲多本”思想鼓舞下,各地的教材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不可否认,新教材具有很大的可读性、时代性和个性化,但在编写时由于种种原因或多或少地存在不足。所以作为教师不能迷信教材,要允许学生向教材挑战。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教材,提出自己合理的主张。在点点滴滴中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能遏制和抹杀学生的个性、灵性。如我讲“竞争与合作”这一知识点时提了一问:竞争的积极作用是什么?学生们通过教材都能答出:能促进个人成长、发展和全面进步: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能增强企业的活力。于是我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和赞扬。然后我又问: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说说还有哪些作用呢?这时,一位学生举手说到:老师,我认为竞争的积极性还有:如有利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于是我赶紧抓住这一良好的契机对这位学生大加赞赏,鼓励学生不断创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独树一帜。要敢于向教材说不,而不能一味地迷信教材,被教材所羁绊。

三、允许学生“童言无忌”——不唯上

思想品德课的第三、四条主线围绕“我与社会、我与国家”的关系展开的,要求学生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基本法律知识及世界的概况。这些知识对于初中生而言显得大而空,尤其是部分知识让学生觉得脱离实际,缺乏吸引力。所以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认为凡是上面说的都该学、都是正确的、完整的记住就行,事实并非如此。曾经有这样一堂课:教师滔滔不绝地向学生灌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让学生心服口服,教师有意识地举了几个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例,有理有据。这时一位学生发言了:“老师,你说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电视常报道有党员干部腐败,动辄贪污公款上百万上千万,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少共产党员干部常进出高级餐厅,国家有优惠政策自己先享受,国家有困难时要求人民群众出力解决,所以我认为理念与实际极不相符。”这时老师不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无心听课、不思进取。而应首先赞扬学生善于开动脑筋,不唯上、值得同学们学习,然后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在党员干部中确实存在不良现象,但中国共产党没有回避这一问题,而是采取严厉的措施惩治腐败现象,以使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这样不仅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而且也抓住课堂生成的良好契机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时时、处处、事事善于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绝不能做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刽子手”。

猜你喜欢

品德课创造力教材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