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初探
2009-05-26杜云
杜 云
摘要: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调查,了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使用现状,并对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程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它不仅反映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反映教师的教育思想和学校的办学理念。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对于客观反映这一场课程改革进展和存在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本文对此作一研究,旨在为中学地理课程改革提供交流的新切口,敬请广大同仁多加指导。
一、当前常用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因素分析
1.使用以教师讲授为主模式,辅以谈话和讨论为主的模式
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谈话和讨论模式,大部分中学地理教师认为通过教师讲授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避免走弯路。
2.优势分析
虽然这种教学模式有一定局限性,但它不等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辅以谈话和讨论的方式,实现了师生间的互动,不会出现教师一直唱独角戏的现象,符合现阶段教育的实际情况,不仅体现了教与学的传统理念,而且还体现了新课标下学生的地位。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培养学生间的协作能力,所以它在现阶段比较受推崇。
另外,其他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不常使用,如角色扮演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等虽然能培养学生能力,符合新课标理念,但在现阶段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观念转变较慢,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这些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可操作性不强,目前只能偶尔使用,通常是一学期最多使用两三次。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现阶段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模式的选取,其中不仅有教师和学生的因素,还有社会、学校等一系列因素,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不高,表现欲不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方法的介绍,助长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泯灭了他们的创造性,也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的激发,造成许多学生不喜欢地理课岸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欲不强。
2.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不尽如人意
长期以来,学生一直作为被教育者,作为教育的对象,服从于教材,服从于教师。学生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中,失去了青少年该有的活泼天性、自我意识,只是抱着为了应付考试的心态,觉得简单地做些笔记就行,无须过多关注。
3.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调
在课堂上。我们通常会看到“以教师为中心,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一种绝对的“领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屈从的地位,课堂上只是单向的“灌输”与“接受”信息的传递,通常都是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听课记笔记,教法单一,手段单调,学生被动地成为知识的接受器,思维始终处于抑制状态,最后必然产生厌烦,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4.教学评价内容单一化
当前,高中教学评价实践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是过分关注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学生为了考上好大学,教师为了在学年评价中获得好等级、好声誉,两者都将教学评价活动直接指向升学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训练,许多学校实行依据学生考试分数评价教师工作的评价制度。
5.学校基础设施落后
从调查中显示,中学课堂中使用多媒体的频率并不高,只是偶尔在课堂中使用,很多学校的地理教学设备不齐全,有的学校连地理挂图都没有,更谈不上投影仪、电脑等常规媒体,学校对地理课程重视度不高,造成基础设施跟不上课堂。
三、进一步改革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意见
针对目前形成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现状,应及时想办法补救,以便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不论是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都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这样才能深入发展课程改革。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才能更好地与新课标结合。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
每一位教师都需要重新学习,勇于挑战自己,从“蜕变”的痛苦、困惑和迷惘中走出来,给自己重新定位,促使自我的成长和提升,从而实现自我价值。打破传统的“教师中心论”,这就要求教师应适应时代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并采用好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法、设疑推进法、野外观察法等,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学习情感由抑制状态升华到激动和亢奋状态,不断更新知识,汲取营养;及时开展观摩教学、教学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教师之间相互切磋教学技艺,共同提高。
2.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主动地去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事来处理,课前应当自主地预习,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课后及时巩固,这样才能把地理知识和技能熟练地掌握。在学习书本之余,要主动把所学到的知识联系到日常生活,学以致用,才能达到学习的效果。通过学习,能够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加以认识、理解和想象,培养运用地理科学思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开展野外地理考察和社区地理调查的能力等。
3.改变升学考试制度和考试方式
现阶段,大部分学校还是把升学考试作为指挥棒,总是以考试为中心,所以应转变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就要求要把考试方式与学生实际学习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比如在考试时,应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数量,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发表对某一地理事物的看法。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改变考试模式,不能只是单一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判断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把考试分为两部分来考查,一是笔试部分,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另外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把理论联系到实际生活中,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切不能全盘按照课本来命题,读死书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4.促进教学评价内容多元化
目前,课程评价体系严重滞后于课程理念,必须改革高考命题和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以分评教”的教师评价制度,探讨新课程所倡导的各种素质评价方法,切实贯彻课程改革精神,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公民意识和民族精神,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5.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学校应加大力度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地图、地理资料、地理模型、教学软件等地理教具,还有多媒体设备等都应到位,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种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应重视课外资源的开发利用,符合新课标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特点。
6.学校和社会转变观念
地理已经作为高考的一门科目。学校和社会应转变观念,把地理作为主课来对待,提高地理的相应地位,这样才能激励地理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学习劲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地理课堂教学。
总的来说。新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所以进一步改革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虽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只要坚持,在地理教学中突出“有趣、多能、高效”的特点,通过其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教育学生。我国地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定会取得最后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