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疏而不堵

2009-05-26翁晓青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线条图案游戏

翁晓青

在二年级的上册《我也是艺术大师》中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用线和点来表现作品,学生对抽象画有了一点点的了解。而在《绘画游戏》这课中,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了解线条的变化,根据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添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形象。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同时,也让学生对线条做更深入的了解。

上课了,我开始绘声绘色地讲解早已烂熟于心的《绘画游戏》课。按照原定的教学思路,我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的线条,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有趣的图案。学生们很认真地画着,突然我发现有位学生画得异常兴奋,于是我走到他身边,问道:“你画的是什么啊?”

小男孩很自豪地对我说:“我画的是一颗心!”

“这个主意好,你再想想看,其他的线条又像什么呢,你能不能把所有的图案都联系起来,编成一个小故事?”

这位学生一口答应了下来,并表现得非常有自信。

学生们都很投入的画着自己的画,此时此刻学生们在想象的世界里尽情的邀游,无比快乐的他们也让我心存喜悦。该到评画的时间了,我想:“刚才那位学生,他的画虽然没有太大的变动,但我想可能会有新的想法。”于是就让他表现一下,讲讲他对自己的画是怎样理解和体会的。

“我这张画里面有一颗爱心,这是我送给我们班某某(女)同学的,表达了我对她的爱意。”男生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可怕的事情在这位男生身上发生了,他讲得自然、从容,大有不轰动不罢休的架势。

学生开始骚动,课堂开始混乱。我该怎么办,怎么制止,新课程的理念该怎样进行下去,怎样才能挽回局面,怎样才能让学生们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到课堂上来?各种各样的想法在我的脑海中乱窜,我马上乱了阵脚,根本就想不出好办法来处理这种事。没办法,不说不行啊!不能就这样算了,一定要让其他学生知道这样是不好的。于是我示意全班安静下来,我脸一沉,说:“我们在讲解自己的作品时不能讲这些,因为在画中还有很多很多有趣的、值得我们欣赏的图案可以与大家一起分享。”终于,课堂的气氛稍有好转,我想他接下来的票数应该不会很多。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所料不及的是,在学生投票过程中,那位男生的票数最多。为什么会这样?难道这位男生讲得是对的吗?到底是哪一点造成失误从而导致这样的局面?我陷入了沉思……

在学生们的眼中“爱”通常只意味着他很喜欢和某某同学在一起。而他们之所以使用“爱”“喜欢”这类让老师吓一跳的字眼,其实只是因为学生曾经听家长们这么说过。学生会从大人们的谈话中了解“爱”的意思是非常喜欢某个异性,当然学生们甚至也可能会把这种感情表达用在同性身上。但无论如何,这与性,与真正意义上的浪漫爱情是毫无关联的。这只不过是一种既温暖又可爱的情感,只有一种简单含义。

在表面上,这些行为似乎是学生们早熟的表现,但事实上是非常符合二年级学生(甚至更小)的年龄特征的。这位男生把自己画的一颗心送给了班里的女同学,这并没有错。错在老师,老师的态度引起了其他学生的叛逆心理。

老师要懂得学生们的语言,更要懂得学生们的思想。爱有很多种,如关爱、疼爱、相爱还有溺爱等等。如果老师把这位男生的话引到“关爱”这方面,而不是用自己对“爱”的定义来确定学生们的“爱”,这样就可以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从而化“险”为夷,更甚之将小爱引向大爱。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而引导的内容不只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其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而我似乎忽视了这一点。

对于这位男生的讲解,我是采取硬堵的方法,这样反而激起其他学生的效仿。如果我考虑疏导的方法,那可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不管学生是主动暴露了他的情感秘密,还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偶然间发现的。当然。老师可以感觉惊讶或者好笑,但要保持一张平静的面孔,不要笑出声来,不要嘲讽,也不要对孩子说什么太小了、还不可以爱别人等这样的话。“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并且让他感觉你是一个可以绝对依赖的倾诉对象。这一点非常重要。”牛蒂博士不是曾这样说过吗!所以,最好的回答就是平静地对学生说:“这很好啊。你又有一个新朋友了。”然后,就让这事过去吧!

猜你喜欢

线条图案游戏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爆笑游戏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